解决产后身材变形,从改善“大屁股”开始

作者:雅之孕 09-14阅读:3137次

生完孩子做了妈妈,本以为终于把“包袱”卸下了来了,岂料这才是“噩梦”的开始。“生过小孩的女人身材就走样。”想让自己恢复到生育前的窈窕美丽,这是每位新妈妈都关心的问题。但女性产后恢复和单纯的减肥塑身不可混为一谈,因为生育后女性的形体变化并非因为单纯的脂肪堆积,更多是生理原因。

骨盆是什么?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胎儿从母体娩出时,必须通过骨盆。除了由子宫、子宫颈、阴道和外阴构成的软产道外,骨盆是产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娩的快慢和顺利与否,都和骨盆的大小与形态是否异常有密切的关系,狭小或畸形骨盆均可引起难产。初孕妇及有难产史的孕妇,在初次产前检查时,均应常规作骨盆测量及检查。

骨盆变形是身材走样元凶

整个怀孕期的骨盆随着腹部在悄悄变化:怀孕4周后,身体开始分泌可以使韧带松弛的荷尔蒙,使得关节部分变得柔软,分娩的时候因为这些物质的作用,骨盆变得松弛,让分娩变得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医生经常会听到一些孕妈妈诉说大腿根部疼痛、腰痛等,而自然分娩后,产科最常见的就是骨盆损伤。

再加上现代女性劳动量减少,交通工具发达,步行时间也越来越少。导致韧带以及下半身、骨盆周围的肌肉不发达,因此怀孕之后骨盆更容易变得过分松弛,刚分娩之后,骨盆会松弛到最大程度。

人体是一台精密的仪器,某个环节的松动就会引发整体变化,产后骨盆的恢复不仅关系到体形,如果恢复不好,还会影响妈妈产后健康,严重的会出现经常复发的腰痛、肩酸、步行困难,内脏和子宫下垂、小便失禁等。

怎样才能避免骨盆松弛

生育对女人最大的考验就在这里,身体如一个被吹过的气球,要完全恢复原来的状况并不那么容易,因此,及早预防是关键。

1.控制适当的孕期体重,过度肥胖将增加骨盆底负担与产后恢复困难。

2.产前与产后多做骨盆底肌肉运动。

3.平时多吃含钙的食物。

骨盆变形的征象

1、站立时,身段前倾,出现腰痛。

2、坐在椅子上不自觉地把腿盘起。

3、走路的时候,膝盖外屈,等闲绊倒。

4、陪同怠倦、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5、对着镜子看看腰部以下,双方是否有不对称的情况,比如大腿枢纽关头是否突出,双脚是过于内八还是外八,两边臀部是否不一样大。

6、用手摸摸看自己的腰部后方下面两侧,不是太过于厚硬,双方的腰是否一前一后,或一高一低。

7、测量膝盖到地板的间隔,左边高于右边时,就表示左边骨盆朝右上歪斜,反之则朝左上歪。

新妈妈应该如何拯救骨盆

骨盆松弛后,除了及时使用骨盆带,新妈妈产后要注意多休息,减少上下楼梯以及走斜坡路的活动。需要走路时一定注意放慢速度,步子也不可迈得太大,避免加重耻骨损伤。

1.产后骨盆修复:行为纠错

(1)少穿高跟鞋

高跟鞋可以使我们的脚背优雅地拱起,让双腿更加的修长,是女人们的宠爱之物,可是,人体工程学专家研究发现,高跟鞋会给踝骨和膝盖增加负担,使腿和骨盆的肌肉容易疲劳。

(2)别跷二郎腿

跷二郎腿时,骨盆和髋关节由于长期受压,容易酸疼,时间长了骨盆在不知不觉中就歪斜了,可能出现骨骼病变或肌肉劳损。建议长期坐着的人最好保持正确坐姿,腰部挺直,膝盖自然弯曲,保持双脚着地。

(3)床垫软硬适度

太软的床使睡眠时身体下坠,太硬的床对人体较重的骨盆部位产生压迫,都会引起骨盆歪斜。所以理想的床具应该软硬适度,在我们仰卧时身体曲线与床垫完全嵌合,由头面部、胸廓、骨盆一起为脊柱提供水平支撑力。

2. 产后骨盆修复:骨盆运动

(1)双手着地,跪撑。把其中一只脚举起,然后往后伸展,要感觉到自己的臀到脚踝有伸展的感觉。左右脚轮替5次。

(2)脚掌相对而坐,双手放在脚尖上拉,把集中力放在大腿根部。然后,慢慢地把身体往前弯。记得,脚掌要紧贴着,维持这个动作约30秒。

(3)坐在地上把双脚打开,把右脚弯曲折进来,左腿保持伸直,左手抓左脚脚踝。右手放在脑后,接着慢慢地往左边弯曲,停留大约20秒左右两边互换。

3.加强骨质养分

骨盆的成分不过是骨质罢了,骨质要强硬,骨盆也就更不易损伤,所以产后妈妈一定要适当地补充钙。加钙牛奶、AD钙奶、鱼、虾、牡蛎、蛋黄、核桃、榛子等中的钙及硒、镁、锌、铁等微量元素较丰富,平时不妨多吃一些。固然,也别忘了多晒晒太阳,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晖映皮肤形成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并坚骨与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