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民俗 | 生育篇:重视胎教自古有之、催生仪式、接生方式...

作者:高淳热线 02-20阅读:4165次

生孩子是每个家庭传宗接代的大事喜事。尤其是新婚媳妇生头胎,特别重视。母子的安全,生男还是生女,都牵动着孕妇娘家、婆家双方亲人的心。过去卫生条件和接生技术都差,孕妇在生孩子时要是遇到难产,往往不是母亲死就是婴儿亡,甚至母子双亡。那时,群众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妈妈娘子养小人家,一只脚在阳间,一只脚在阴间。”说的就是妇女生孩子时生死难料。再就是生男生女的问题,关系到传宗接代、养老送终,同样牵动全家人的心。按封建礼教的说法,无人接代,断了祖宗的香火是最大的不孝。即通常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妻婚后不能生下一男半女,不但要背上“大不孝”的罪名,而且在自己年老丧失劳力后,也没有人来养老送终,岂不痛苦。因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谁都希望多生男孩,“添子化孙”。

然而,妇女生孩子能否顺产,以及生男还是生女,都不是人力所能掌握。于是,做父母的就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求菩萨和祖宗保佑。产前,家长到庙里烧香,到祖宗牌位前跪拜,求生男孩,求母子平安。产后还要烧香上供,拜谢“庚申娘娘”(圩区人叫“看生娘娘”,山区人叫“监生娘娘”)。“庚申娘娘是传说中管生育的女神,即妈祖娘娘。整个生育过程都贯穿着求神拜佛活动。

妇女生孩子既然是家庭中的大事喜事,那么,产前产后便自然有一系列周密细致的安排。这些安排和做法一代代传下来,就形成一套为群众所普遍接受的礼仪习俗。

保胎调养

妇女一旦怀孕,丈夫、家人便会在生活、劳动等方面对其格外关心照顾。饮食方面适当注意营养,料理家务不使过度劳累。随着胎儿渐渐长大,就不再让孕妇干重活,以免触动胎气,发生意外。同时,要求孕妇不吃有异味的食品、菜肴,不听荒诞古怪的故事传闻,不看淫秽丑陋的图像、表演,不涉足口角、斗殴的场所,注重修身养性,保证胎儿健康成长。重视胎教,优生优育,自古有之。明代进士、衢州知府韩邦宪,本县韩村人,幼年被誉为“神童”。他在给母亲黄恭人写的墓志铭中,就曾提到其母“娠子则端居正容,不妄视听”,对母亲十分注重胎教,表示由衷的感佩。

催生

妇女怀孕八、九个月,接近临盆日期时,母亲要到女儿家中探视,谓之“催生”。如母亲已去世,由父亲到场,或由嫂嫂、婶婶作代表。催生时,随带红糖、鸡蛋、表芯纸等,都是补养身体和临盆时需要的用品。有的乡镇还兴在礼品篮中放一双筷子,寓意“快生快养”。母亲见到女儿后,细心查问其身体及饮食状况,并叮嘱应注意的事项,说些宽慰的话。这时,公婆则忙着到娘娘庙或晏公庙烧香,求菩萨保佑媳妇快生快养,母子平安。

接生

分娩前,由公婆出面预约“衬生妈妈”(接生婆),到时请她来负责接生。并准备好脚盆、剪刀等,供接生时使用。过去妇女分娩不去医院,卧室就作产房。到时,由婆母或婶娘协助“衬生妈妈”,将产妇扶到脚盆上坐好,孩子生下来,就掉在脚盆中。所以,分娩又叫“临盆”。孕妇分娩时,男人不得进产房。只有在遇到难产时,才让孕妇的丈夫进房,用力托住孕妇的双臂,助其用力。倘遇“站法生”(站胎)、“坐法生”(坐胎)、“横桠儿下”(横胎)等凶险情况,母婴即面临死亡的威胁。危急时刻,一家人慌张无计,有的就跑进晏公庙,将晏公菩萨背到家中供起来,请菩萨“现场发威”,助一臂之力。(未完待续)

— END —

本文内容选自丁允财、杨善芳、姜芳胜所整理的高淳民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