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孩子,是否也可按照正常发育规律进行立位持重及行走训练,不同学者意见不一。有的学者提出<3岁脑瘫患儿主要进行低、中难度训练,即头控、翻身、俯爬、坐、膝立、跪行、辅助站立等;还有学者强调不论年龄,不会爬、走的孩子,必需先要通过大量爬行训练,才能练习行走。通过实践我们体会,2岁内脑瘫只有按正常发育规律适时进行立位持重及行走训练,才能使大运动的康复效果更好,才能避免只能爬行或跪行,甚至不能立位移动的重症残疾发生。2岁以上的脑瘫儿,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生物力学原理进行大运动训练。适时按照正常发育规律进行立位持重及行走的强化训练是蕾波康复法的关键措施。2001年我们报告蕾波法治疗的92例脑瘫中21例6个月前开始并坚持强化训练,半年后16例基本正常,1年后20例基本正常,2年后另一例亦能独走,但紧张时仍有尖足、剪刀步,继续训练逐不明显。
近10年来我们用蕾波法治疗1000多例脑瘫,结果仍然是6个月前开始并坚持强化训练的多数可康复到基本正常,2岁前开始并坚持强化训练的都能达到独立行走的结果,其中重症行走时姿势异常或独走距离较短仍须继续治疗。已到应站、该走年龄,不能站、走或姿势异常的,关键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在扶持、固定、矫正下,适时通过立位持重助力运动,向正确立位主动运动过度;如何通过正确的按摩、牵拉等有效方法及时阻抑肌张力、姿势异常,减轻反射异常。站、走姿势异常除反射、肌张力异常等因素外,还常因关节废用性松弛等,只有矫正和立位持重训练同时进行,才能及早阻抑异常立姿,促进正常立位移动模式建立,阻抑中枢错误模式固定及外周二级损伤发生。其他亦有学者主张,对脑瘫的婴幼儿也应按照正常规律促进发育。我们目前实施的立位持重及行走训练开始时间及主要方法如下:
1按发育规律进行立位持重及行走训练
1.1五个月开始抱立位髋关节屈伸训练,这种立位髋关节轻度负重的屈伸运动,是以后行走的基础。
1.2六个月增加扶持在大球上/垫上/腿上蹦蹦跳。如蹦跳时髋、膝关节较难屈曲,可扶持跳起协助屈曲,并进行扶蹲训练。
1.3国外研究已证实从新生儿开始扶持立位踏步训练孩子可早走2个月、协助下踏车训练对脑瘫及发生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的高危儿有益,纠正月龄5个月即可开始。
1.4七至八个月
1.4.1扶持蹲起。
1.4.2开始短时间的扶站及靠站。扶站、靠站不能以正确姿势持重时,利用立板固定矫正站立、立板固定矫正站立后髋关节屈伸训练。
1.4.3固定矫正坐起训练。
临床观察到,7-8个月是上述训练开始的适宜年龄。在充足物质营养基础上,特别是适宜维生素 a+d、钙的补充,不仅没有因为较早立位持重下肢变形,反而原有的“o“形腿/“X“形腿等异常减轻。我们2000-2002年统计结果为,此月龄开始立位持重训练的中度痉挛型双下肢瘫比1997-1998年10-12个月开始立位基础训练的对照独走早1个月,且下肢发育良好;5例训练前x片显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1.5-2岁时复查已发育正常。脑瘫儿合并髋关节异常的比例较高,有学者报告,3-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三组脑瘫儿合并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等异常的分别占40%、53%、46%。我们分析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原因外,传统训练方法适时的立位训练不够是又一因素。
研究证实,骨、关节的发育除营养外,运动和持重缺一不可。宇航员营养全面,但在失重条件下大量丢钙、骨密度下降;卧床1周后,尿钙明显增加,骨矿物质含量平均每周减少0.9%;264名芬兰少年随访11年观察到,每周运动2次或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的较不足者股骨颈密度高7.6-10.5%。临床已证实脑瘫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减低,肌肉活动较少的痉挛型比肌肉活动相对较多的徐动型反映骨异常的生化改变更著。
1.5九至十个月
1.5.1靠站或保护下独站;扶双臂走。不能独站、扶走或扶走姿势异常的,继续上述训练并增加立板固定矫正跨步站、立板固定矫正站立踢物、立板固定矫正牵拉腿等。
1.5.2大球训练加俯卧前后滚动幅度,另人握双踝向后滚时保持双足跟先着地,然后向足掌滚动离开地面;左右足跟交替着地;仰卧双足跟着地及左右足跟交替着地,强化正确行走的动作、阻抑尖足。
1.6十一至十二个月
1.6.1扶双臂走、牵一手走、扶平行杆走、保护下独走。不能独站、扶走或扶走姿势异常的除继续上述训练外,对迈步意识差的增加带动行走、扶腿行走。
1.6.2卧/坐位向半跪位-立位转换引导/扶持由卧/坐位向立位转换过程中,过渡的半跪位/跪立是必要的,但作为训练项目跪立、跪走常弊多利少。跪立膝关节非正常持重、踝关节不持重,此体位还可促进尖足。跪立、跪走可在脑中形成错误模式,干扰正常立位移动模式建立或巩固。我们观察到数例经过立位训练已能扶走或独走数米的脑瘫儿,经1个月跪立训练又不能立位移动。
1.6.3立位平衡训练。其中大球训练加背靠球枕颈贴球站立后,缓慢撤动球并用语言引导头前倾立直;面朝球站立/扶立,双手扶球,向前滚球引导手前伸扶球的保护性反射。
1.7十三至二十四个月
主要进行立位持重及行走训练,对翻身、俯爬、坐位平衡仍有欠缺的,利用一定时间补课。
上述项目一般每项每日2-4次,每次5-10分钟,按照强化训练的原则进行。量可根据年龄、具体情况增减,过少不能达到理想目标,过大常适得其反。
2针对阻碍正常运动的肌张力及姿势异常进行按摩、牵拉。
有学者分析256例成年脑瘫,均有肌张力升高及肌力下降,虽然两个因素都使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但二者没有相关性,因此治疗应独立处理。立位持重训练主要是提高肌力和骨、关节稳定性;按摩牵拉对肌张力高者主要是降低肌张力、防止挛缩。脑损伤动物实验显示,对受累肌群的牵拉能促进肌肉生长和减低牵张反射兴奋性、阻抑肢体瘫痪。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对痉挛型脑瘫按摩必须明确区分痉挛肌群和拮抗肌群,对前者应用轻缓手法减轻牵张反射,对后者应用较大力度增加肌肉收缩力量。临床观察及部分研究提示痉挛型脑瘫的拮抗肌是主要瘫痪肌,痉挛为失衡释放;痉挛型脑瘫早期治疗应主要针对拮抗肌。
3适宜下肢矫形器有助于异常纠正。
有研究显示踝足矫形器每日宜应用6小时以上,每日应用2小时者常不能阻抑跟腱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