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孩子发烧为啥不吃退烧药?医生却说,发烧是件好事!

作者:健康时报 05-14阅读:2506次

提示:本文1201字

预计看完全文2分钟

看完不错记得分享

发烧,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然而,对待发烧的态度却千差万别,有些人怕发烧后出现不良后果,所以不论发烧多少度,只要发烧就赶紧找退烧药吃,其实未必如此。不过,首先你得知道人为什么会发烧?

人,为什么会发烧?

人为什么会发烧还得从体温的自我调节说起。人类的骨骼肌和肝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而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人的大脑有个体温调节中枢,不断发出指令协调两种器官产热和散热,把体温保持在36.2℃~37.2℃的狭小范围内,有利于保持人体健康。

病毒、细菌生前或者死后会产生外源性致热原,它们侵入以后,人体内的白细胞就产生一堆细胞因子去攻击它们。这些细胞因子也会引起发烧,它们是内源性致热原。肿瘤和其他一些疾病还会自己产生这些内源性致热原。大脑受到这些热源的刺激以后,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体温就升高了。

发烧也是一件好事?

最近网络上有一位医生就提出,“发烧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发热也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当发热的致病菌入侵机体后,人体会以发热的方式进行抵抗,当机体发热后,机体就会积极地调动各种防御机能(如吞噬细胞增多、肝脏解毒功能增强等),对入侵的“敌人”群起而攻之,所以发热也就协助消灭了入侵的致病菌。”所以他的小孩在低烧时,就不建议吃退烧药。

相反,如果身体较弱的人就未必会发热,这反而不一定是好现象。生活中也常见到一些体弱的人患病后,本该有发热,但由于抵抗力太差一下就被病菌压倒,反而对健康不利。

发烧不一定非吃退烧药!

老百姓口中的“发烧”,在医学上被称为“发热”。正常体温是指腋下测量5分钟~10分钟,36℃~37℃。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发热分为3级:

1. 低热:腋温为37.5℃~38℃

2. 中度热:腋温为38.1~39℃

3. 高热腋温为:39.1~40℃

4. 超高热则为41℃以上

“一旦发热就要用退烧药”,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不然。发热仅仅是一个患病的症状,具体是什么疾病或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需要判断,只有在明确诊断后,才适宜服用退烧药。如果自己能判断发热确为感冒或流感所致,可自行购药;但自己不能判定时就要就医,不能随意服退烧药,如果此时服用退烧药,病情就会被掩盖,不利于疾病的辨别,而不是一味吃退烧药。

那么退烧药何时吃?

既然如此,什么时候该吃退烧药呢?那就是“必要时”。所谓的必要时就是体温到了高热(超过38.5℃)才用药。如果发热没有超过38.5℃时,可以通过多饮水、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等就可以了。而且每次与上一次服药之间的间隔时间至少要在6个小时以上,一天24小时之内不能超过4次,体温一旦下降就要立即停药。

此外,不同种类的退烧药不能随意用,单独服用一种退烧药是比较安全的。自行服用解热镇痛类的药物,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过3天。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本文参考资料: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张海澄《发烧不一定非吃退烧药》等。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