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遭遇“黄疸”不要慌,学会这些让你轻松应对!

作者:倍优学院 03-23阅读:4969次

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所以准妈妈了解黄疸知识、掌握黄疸的家庭护理,是准妈妈的必修课。

新生儿黄疸有三种: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宝宝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及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低下引起的,肉眼可以见到的皮肤、面部、眼睛发黄的一种症状,是正常发育过程导致的现象。除了暂时发黄,对宝宝食欲和精神都不会有什么影响,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家长不用担心。

(一)生理性黄疸的发展过程:

出生2-3天时,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会开始变黄,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变黄顺序是从眼睛→面部→躯干→四肢。

出生第5-7天达到高峰,之后开始逐渐消退。退黄顺序是从四肢→躯干→面部→眼睛。

出生第10天左右基本消失。早产儿可以延迟到出生后第3周左右消退。也有一些宝宝会持续到1-2个月。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甚至可能要持续几个月。

❤ 特别提示:

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说明黄疸不严重,基本一个月左右都能消退。

如果不放心,不能判断宝宝的黄疸情况,可以等黄疸出现的第5天左右去医院检查胆红素值。

(二)生理性黄疸的家庭护理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月嫂可以这样护理,加快恢复:

1、早开奶。

促进排便对促进胆红素代谢有好处,可预防早发性黄疸。(即使是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综合母乳给宝宝带来的好处,也没有必要停喂母乳。)

2、日光浴。

先把室温调节好,让宝宝裸露皮肤,一般先晒后背,再晒前胸,日光浴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晒太阳时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和生殖器部位,用衣物遮住,防止晒伤。注意选择日照柔和的时段,不要正午暴晒。

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不同于生理性黄疸,需要医生的介入治疗。新生儿黄疸如果较重,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从而带来神经系统及视听损害,也有些黄疸可能导致肝胆系统疾病。

因此妈妈们能够正确分辨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非常重要,以便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发生。

有经验的医生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致判断宝宝有没有黄疸,但是具体还要根据医院测出的黄疸值来确定宝宝黄疸是不是严重。

黄疸的数值其实就是监测胆红素的水平,胆红素有两种个单位,mg/dl和umol/L,1 mg/dl等于17.1 umol/L。足月儿不超过12mg/dl(204μmol/L),早产儿不超过15mg/dl(255μmol/L)都是正常的。超过205μmol/L,医生会给孩子照射蓝光,或加白蛋白静脉注射,以减轻黄疸的程度。

❤ 特别提示:遇到以下情况,建议果断就医!

  1.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出生后前两天胆红素水平偏高。
  2. 早产宝宝,且黄疸较高。
  3. 在短期内(如1-2天之内)胆红素含量上升很快,很快从面部黄色变成全身黄色。
  4. 黄疸10天后仍无明显消退;消退后又再出现;消退后又加重。
  5. 黄疸伴有以下症状:呕吐、发烧、抽搐、嗜睡、手心脚心皮肤黄、大便色浅或呈陶土色、尿液呈茶色或酱油色……
  6. 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型、B型或AB型血,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7. 母亲是Rh阴性血,宝宝是Rh阳性血,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更多知识请关注公众号“倍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