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吃蔬菜

作者:妈妈圈微报 05-28阅读:826次

文|夏桂选(中医儿科博士)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不少妈妈因宝宝不是每日排便,或者看到宝宝排便时很用力地发出“嗯嗯”声就认为宝宝患了便秘;还有的妈妈为了给宝宝“去火”,隔一段时间就给宝宝服用通便药,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常常会损坏宝宝正常的消化系统,反而加重宝宝的排便问题。

也许您现在明白了,便秘不仅仅是排便问题,不及时为宝宝解决,还会引起咽喉问题,甚至大脑发育问题。

你必须知道的宝宝便秘后果

正常的排便次数因人而异,一般认为每天3次以内或隔日一次均属正常。宝宝便秘常常表现为大便坚硬,排便困难,排便时疼痛或哭闹,排便的时间及周期延长等情况。

宝宝便秘的后果不仅仅是排便困难,还会引起其他问题,如肛裂、痔疮、腹痛、哭闹等。另外,便秘的宝宝如果感冒,还更容易引起咽喉部位的问题,如咽炎、扁桃体、腺样体增大等疾病,从而影响宝宝呼吸,出现夜眠打鼾。

若缺氧严重,还会影响大脑发育。因此,便秘虽然是个小问题,但做父母的可千万不能小看。

便秘的实质是脾胃升降紊乱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身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中脾主升清,即脾将食物消化后吸收的营养输遍全身;而胃主降浊,将消化剩下来的杂质传送大肠排出体外。脾升胃降相互影响,脾胃升降有序则人体无病,脾胃升降紊乱就会出现各种疾病。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包括胃不通降和脾不升清两个方面。

胃不通降又称胃实,多因饮食未能及时消化,腐败化热而成。常见症状包括大便干结、肚子胀或痛、肚皮热、哭闹、口臭、手心热、感冒时嗓子疼,舌红、舌苔黄厚。

脾不升清又称脾虚,多由消化能力有限、胃肠蠕动缓慢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大便干燥成“羊粪蛋”,甚至色黑,或大便前干后软,舌淡红、苔白腻。

那么如何知道宝宝是胃实还是脾虚呢?可以看舌象。让宝宝张开嘴巴,将舌头轻轻伸到唇边,注意观察舌质和口腔黏膜及口唇的颜色差异。若舌质和口腔黏膜、口唇的颜色相近,则是淡红舌,属于脾虚;若舌质明显比口腔黏膜、口唇的颜色鲜红,则是红舌,属于胃实。

支招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对宝宝亦是如此。宝宝的脾胃较成人虚弱,如果平日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物,非但不会成为人体所需的营养,反而会变成引起宝宝生病的“痰”和“火”。

1)常吃蔬菜

对于便秘宝宝,尤其应该着重摄入萝卜、白菜之类的粗纤维食物,这些食物可以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

不要认为宝宝不爱吃蔬菜。其实,宝宝的习惯都是家长养成的。如果爷爷奶奶每天都说吃肉有营养、能长大个,宝宝就会认为蔬菜不好吃、没营养。

在吃蔬菜的问题上,家长需要做出榜样,要知道宝宝的模仿能力特别强。让宝宝吃蔬菜需要在精细上下工夫,可以把蔬菜剁得碎碎的,包成馄饨饺子或者做成小包子,慢慢宝宝就能接受了。

另外,有经验的妈妈都知道宝宝爱吃百家饭。所以换个人做饭或者让爸爸下厨,让宝宝尝试新鲜的口味。

2)饮食适量

饮食量因人而异,妈妈不必一味攀比。宝宝如果真的饿了,一定会主动要吃的。若宝宝食量减少,妈妈应仔细观察,寻找原因,并需注意以下两点:

如果宝宝肚子胀、肚皮热、哭闹、口臭、手心热、舌红、苔黄厚、大便干结,说明宝宝之前一定吃多了,脾胃消化不完全,自然不会想吃饭,此时应该控制饮食,辅助吃一点消食祛火通便的中成药。

如果宝宝面色黄白,手脚不温,大便前干后软,甚至前干后稀,舌淡红、苔白腻,说明宝宝脾胃虚弱。这种情况下只有健脾和胃,才会打开宝宝的胃口。

3)喂养定时

宝宝饮食的时间应相对固定。有规律地喂养能使宝宝的脾胃在喂养期间得到适当的休息。脾胃一张一弛地工作是保证食物正常消化和营养吸收的前提。没有规律、随意地喂养容易造成宝宝脾胃功能紊乱,引发便秘。

支招二: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您知道吗?3~4个月大的宝宝就可以逐渐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了。这不仅能解决宝宝便秘,而且会使宝宝以后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培养宝宝良好的排便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定时排便

通常选择在每天晨起之后让宝宝坐便盆。因为晨起时分,人体肝气升发,疏泄功能最旺,最宜训练宝宝排便。相反,夜间锻炼宝宝坐便盆容易耗伤人体的元气。

2)限时排便

一般每次锻炼宝宝坐便盆的时间为5~10分钟。当宝宝不能及时排出大便,不应催促或责骂,以免引起宝宝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妈妈应注意,不宜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因为长时间虚坐,容易引起中气下陷,严重时宝宝会出现脱肛等情况。

3)教宝宝正确用力排便的方法

呼气后屏住呼吸,用力增加腹腔内压,使大便顺利推入直肠进行排便。如果宝宝向来大便干燥,排便费力,甚至肛裂、肛门疼痛,家长可事先用开塞露塞进宝宝肛门,保证排便顺畅,从而消除宝宝恐惧排便的心理。

训练宝宝坐便盆不仅能解决眼下的便秘,更重要的是养成宝宝定时排便的习惯,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保证一生排便顺畅。

支招三:中医治疗宝宝便秘

1)运动疗法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因此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升降运动,帮助宝宝排便。

2)饮食调理

宝宝大便不通,首先可以试试喝杏仁露。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杏仁露具有降肺气通大肠的作用,因此能够促进排便。年龄稍大的宝宝可以试着吃一些炒黄豆,一来促进宝宝牙齿和下颌骨发育,二来黄豆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

3)服用中成药

根据以上判断方法,胃实便秘可以选用小儿化食丸、王氏保赤丸等;脾虚便秘可以选用健脾消食丸、健儿消食口服液等。服用方法及用量根据宝宝病情,并参考药物说明书。

4)太极按摩

太极按摩就是在宝宝睡着时,妈妈用自己掌心的劳宫穴对准宝宝的肚脐进行按摩。手掌随着宝宝的呼吸,自然地上下运动,时间半小时左右。太极按摩具有健脾和胃,调和阴阳的作用,无论是虚症、实症,都可运用。要知道太极是先天的、无为的,所以妈妈不需要任何意念,也无需人为地做任何动作,否则就不叫太极按摩了。

便秘宝宝推荐饮食

●蔬菜汁、果汁

●菠菜、薯类、萝卜、胡萝卜等蔬菜

● 海带、裙带菜等藻类

●柑橘类、草莓、蓝莓等水果

注意不能给宝宝吃至今为止没有吃过的、不易消化的以及味道重的食物

*本文系《时尚育儿》杂志约稿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妈妈圈微报——《时尚育儿》杂志旗下母婴app,最懂你的育儿灵感探索平台,为孕、0~6岁孩子的妈妈们随时随地提供试用、抢购、资讯平台,让新手妈妈的育儿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