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负心人”有迹可寻:童年有过这8种经历的人更有可能出轨

作者:青少年儿童健康守护 04-18阅读:4324次

最近明星扎堆出轨,各种曝料大瓜根本停不下来。虽说靠自黑或他黑又洗白的套路红起来的明星不少,但出轨——尤其是被石锤板上钉钉的——这种操作一定是属于作死、自毁类型,这个时候越火话题度越高,身上背的“耻辱架”就越重,以后也就越不可能再有机会翻身“重新做人”。

原来“负心人”有迹可寻:童年有过这8种经历的人更有可能出轨

其实不光是公众人物,普通人如果遭遇出轨,过错方也是一样的会被周围的人长期戳脊梁骨或者影响自己的工作。我不想评价那些令人哭笑不得或是心生厌恶的为出轨辩护的人所说的“身体出轨不算出轨”是否有商榷可取之处,但至少从社会主流观点出发,出轨是一种为人所不耻的不道德行为,《婚姻法》也将出轨界定为一种过错行为。不仅中国,其他的国家也如此,那些素以“开放”闻名的欧美国家对于家庭和忠诚也有很高的要求及标准。我认为这是文明的体现:理智战胜感性、对真善美的追求胜于原始本能的欲念、对规则的遵守高于恣意妄为的贪念。

然而,即便是在道德与法律的双重约束下,即使有着无数“出轨一时爽,接着十年丧”的前车之鉴,出轨事件还是层出不穷,导致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悲剧。常说出轨只有“零次与无数次”的区别,但随着那么多受人信奉的“爱情神话”的破灭,“零次”和“无数次”的界线也越来越不确定,人人都开始疑神疑鬼,福尔摩斯上身似的开始查找任何有嫌疑的蛛丝马迹。但毕竟人性是经不起试探的,当你开始决定打破常规考验另一半时,无奈的结局就早已注定。

原来“负心人”有迹可寻:童年有过这8种经历的人更有可能出轨

那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预见并防止类似的出轨行为呢?近期有科学家通过研究儿童早期经历与成年后不忠行为的关联性,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曾有过负面的经历、悲剧的见证或困顿的挣扎,那么他/她成年后出现不忠行为的可能性会比没有这些遭遇的人要高。

需要注意的是,可能性高不代表一定会出现,只要找对方法,童年时的创伤或悲惨遭遇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以被消除的。通过有效的辅助康复手段,建立起正确清醒的自我认知,理解并正确处理幼时的伤痛和困惑,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主观意识的指导下保持行为与道德观的一致性,人们仍然可以摆脱过往的阴影,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会对科学家总结的8种童年遭遇进行列举说明。如果这些遭遇是在孩子还未形成相应概念的童年早期出现的,那么它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便会更为深远顽固。

原来“负心人”有迹可寻:童年有过这8种经历的人更有可能出轨

1.见证过不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从周围的成年人那里学习如何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他们生长在将不忠当做日常的环境中,那么在成年后就很有可能会做出同样的行为。

如果孩子生活中多位关系密切的亲人皆有习惯性出轨的行为,且他们的伴侣对此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态度、或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激烈抗议,甚至做出结束关系的决定,那么孩子极有可能会将不忠的行为视作感情关系中的常态。他们会得出“每个人都会出轨”的结论,因而也不会对此类行为的发生(对自己和他人)感到不妥。

2.从小被告知人永远都不应当安于现状

通常,父母会教育孩子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机会。类似的道理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让孩子受益匪浅。但若是将它套用在感情关系上,则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和后果。

抱着人不能满足于当下、快乐至上、拒绝失败的信念长大的孩子,多半会认为自己的需要和感觉是最重要的,他们既不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宽容,也不会认识到自省和分寸对于维系健康亲密关系的重要性。成年后,他们总感觉自己的伴侣无法给予自己想要的东西,因而还想要从别的地方得到更多。而当他们从伴侣之外的人那里寻求安慰的时候,也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犯错,反而,他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自己想要便一定要得到。

长此以往的结果便是:他们失去了经营感情的能力或兴趣,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便会选择寻求他人的慰藉或不负责任的离开。

原来“负心人”有迹可寻:童年有过这8种经历的人更有可能出轨

3.从小便被告知个人的感觉是不值一提的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必须谨慎的掌握正确的分寸,过度的关注或太少的爱护都不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全的孩子。

如果父母特别情绪化或有控制欲,那么孩子一般都变得谨小慎微、唯唯喏喏,把自己的感觉放在最微不足道的地位。成年后,他们在与伴侣的相处过程中,也很难形成自己的主见或保护自己的权利,因为他们下意识的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牺牲自己让他/她感到快乐。渐渐地,他们在感情关系中的地位便会越来越卑微,而在这种压抑状态下他们会感到异常的孤独和不被重视,但为了避免与伴侣产生冲突或不敢与伴侣坦诚沟通,他们便会转向更易实现的途径去寻求安慰,即秘密发展另外一段关系。

4.童年时父母离异

如果人们在童年时经历过处理得非常糟糕的父母离异事件,那么他们会受到长远的影响。

父母离婚本身便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对感情和婚姻的信任,从而无法再保持信念,如果再叠加不忠行为的催化,那么孩子更是极有可能有样学样,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重蹈父母的覆辙。

此外,如果离异后单亲妈妈或爸爸没有再重新开始一段良好的感情关系,没有为孩子树立健康亲密关系的榜样,那么孩子就无从体会和学习成年后必要的保持忠诚经营家庭婚姻关系的技能。

原来“负心人”有迹可寻:童年有过这8种经历的人更有可能出轨

5.受到过背叛和欺骗

诚如我们所知,孩子们都或多或少的拥有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这对他们的意义重大。如果处理不好,也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便会发现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模仿成年人的婚姻或感情关系,形成类似的“关系组合”。从儿童到青少年,孩子们会在自己的感情关系中体会到背叛和欺骗的滋味:自己“最好的朋友”竟然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发现自己的“女朋友”在别的同学家做作业,又或者偶然得知自己的正牌女友居然背着自己和另外的同学约会……

面对这些令人沮丧的情况,有的孩子能够很好的处理,但有的孩子却不行,他们会变得极端。一旦感觉自己受到了背叛和欺骗,这些孩子可能在成年后形成这样的认知: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而这种认知的前提是将不忠看作一种不可避免的行为,导致他们的关注点不再是自己是否会被伴侣背叛,而是如何对待一段“注定”要被背叛的关系。

原来“负心人”有迹可寻:童年有过这8种经历的人更有可能出轨

6.在成长中缺失父(母)爱

父母一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完全没有参与,也会导致孩子成年后无法正确处理感情关系。

父(母)爱的缺失会让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在心理上留下创伤。这样的孩子,要么会在情感上封闭自己,通过拒绝他人的接近来确保内心的安定,进而发展成为疏离型人格;要么会变得极度渴望来自他人的认可和接纳,力求重建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发展成为焦虑型人格。随着年纪的变大,那些在情感上找不到依托的孩子在成年后,面对伴随着长期亲密关系而产生的压力时,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最终促使他们将感情转移至他人身上,以求得到一点心理安慰。

7.经历过巨大的伤痛

这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令人难以磨灭的身心上的创伤都会引起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而出轨就是这种后遗症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PTSD引发的一种普遍症状便是:人会试图通过不断追求外界的刺激来麻木自己的情感和逃避现实。流连于风月场所寻欢作乐便是具体表象之一。从更深层次来分析,这些靠出轨来获得短暂快慰的PDST患者,其实内心也在痛苦的挣扎,因为他们还能感觉到那种内疚的负罪感。但如果不能在有效的帮助下渡过这段煎熬的时期,那么他们只会与自己所爱之人渐行渐远,直至完全放弃对伴侣和感情的忠诚,变得放纵无度。

原来“负心人”有迹可寻:童年有过这8种经历的人更有可能出轨

8.经历过丧亲之痛

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因为一些变故——尤其是经历丧母(父)之痛——而无法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这也会增加他们成年后出轨的可能性。

因为童年不幸遭遇而被迫切断与父(母)亲间的情感纽带的人,通常容易对不良事物或行为成瘾(如吸烟、喝酒、吸毒和出轨),以获得片刻的释放和快感,但随之而来的长久负作用也不容忽视。除了丧亲之痛以外,能造成同等伤害的遭遇还包括父母一方罹患重病、被关押、吸毒成瘾等。

原来“负心人”有迹可寻:童年有过这8种经历的人更有可能出轨

如果你或你的伴侣曾有过上文所提到的任何一件遭遇,也不要感到绝望,因为凡事没有绝对,寻求合适的心理康复治疗便有希望治愈,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