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作者:告白宝宝 04-22阅读:2661次

一年前,一张粉衣小女孩因母亲被美国边境官员搜查无助哭泣着的照片曾轰动全球。时隔一年,当地时间2019年4月11日,该照片被评选为2019荷赛奖年度图片,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2019荷赛奖年度图片:美墨边境哭泣的小女孩

荷赛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

从2018年4月开始,特朗普出台“零容忍”移民政策,在逮捕非法入境者时强制分离其未成年子女,所有被逮捕的非法入境者,都被关押入狱面临审判甚至遣返,在这一过程中将其子女另行安置。这张照片中反映的就是一对母女在穿越美墨边境线时,当母亲放下女儿接受边境官员搜查时,幼小的女儿突然开始大哭。

拍摄者说:"当时,我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眼里看见恐惧"。

这张照片很快轰动了全球,并引发民众对美国让数千移民与子女分离做法的强烈不满,最终使得特朗普的"零容忍"政策被迫叫停。

无论是美国的"零容忍"政策,还是中国多年的留守儿童问题,人为制造"骨肉分离"的悲剧一直存在于我们周围,并呈现出"一种心理层面上的暴力"。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中国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带来孩子情感的创伤

这些现象都属于早期的亲子分离。早期亲子分离是孩子涉世最初的情感创伤,年幼的孩子不仅得不到良好的亲子教育,也难以获得安全稳固的情感支撑,这种创伤会持续影响孩子成年以后的人生。

什么是早期亲子分离?

国外学者将父母或其他承担父母角色的人与孩子分开居住(不管是孩子或者父母离开家)界定为亲子分离。

心理学上一般将6岁以前定义为人的生命早期阶段,因此我们将孩子在0-6岁之间与父母分离的现象定义为早期亲子分离。

亲子依恋是和亲子分离相对应的一种概念。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是对该特定个体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0-3岁是亲子依恋的敏感期。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早期亲子依恋关系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

然而,传统观念认为0-3岁的孩子没有独立意识,负责好吃穿,别生病受伤就足够了,其实这种做法往往只是满足了孩子的生理需求,却忽视了孩子心理的成长。

在一些国家,孩子3岁以前妈妈们普遍不会外出工作,她们的首要任务是陪伴孩子,和孩子建立起稳定的亲子关系。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3岁以前,与父母分离给孩子带来的恐惧是非常严重的

挪威心理学家因孩子住院父母陪住问题,最终改变了儿童医院制度。起初,一些孩子住院时不得不离开母亲。曾有一部纪录片,妈妈把孩子送到医院,在离开的瞬间,孩子的眼神中有绝望、恐惧。挪威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现了这样的情景,积极建议让所有住院的孩子,必须要有母亲陪伴。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内心认识不足,家长不理解大人的突然离开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恐惧,大人想当然的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傍晚,天已经黑透了,我听到有小孩子哭的声音,打开门一看是一个三岁多的小女孩,穿着睡衣,光着脚,一边哭喊着妈妈一边下楼。我叫住了她,得知她是楼上的孩子,醒来发现家里没人,觉得害怕,于是自己跑出来寻找大人。我建议她在我家待一会,小女孩不想,我只能抱着她在楼下等,停了不大会儿,孩子的奶奶回来了,小女孩伏在奶奶肩头,嚎啕大哭。

原来,孩子的奶奶觉得她睡着了,自己出去买盒药,几分钟就回来了,应该没什么问题。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希望大人不要抱这种侥幸,大人觉得问题不大,孩子的感觉却是永久性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将种感觉解读成 "大人是不是不要我了",这种被抛弃的恐惧感是实实在在的,并将记忆深刻。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早期的亲子分离会给孩子带来诸多非常不利的影响。

1、造成孩子习惯性的否认自我价值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留守儿童在儿童节见到自己的母亲,竟然 伤心的哭起来。

疏于照料的孩子往往会走进一种”赚钱比我重要"、"爸爸妈妈只爱工作,不爱我"的误区,他们认定自己遭受了父母的抛弃,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因而常常感到沮丧。

2、不利于成年后亲密关系建立

每年,数以千万的中国家长选择让孩子远渡重洋,接受海外教育。有的孩子3岁起就早早过起了寄宿制生活,有时可能回家一天过周末。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早期分离带来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专家认为,过早的亲子分离给孩子造成了潜在的情感创伤,即使成年以后,和伴侣之间也无法形成健康的亲密关系,从而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

3、对宝宝智力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大脑发散状思维

研究显示,儿童早期的脑部发育非常迅速,如果一个人十七岁的时候智力发展到百分之百,4岁以前,就已经达到了50%。早期的亲子依恋能够促使孩子的神经元结点在大脑不同区域的形成,从而更大程度的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

4、阻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孩子尚小的时候,妥帖的照料和心有灵犀的交流会令孩子安心,为孩子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孩子闷闷不乐的抱住母亲,一步不想离开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母亲是幼小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基地",孩子三岁以前安全感建立的好不好,会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时候表现出来。孩子由最初和父母寸步不离,到能够离开母亲独立在集体中生活,都是由三岁前亲子关系的稳定性决定的。

5、带来性格障碍,成为问题少年的概率大大增加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我们周围还有一类常见的孩子,我们称之为"隐形留守儿童"。这类孩子的父母虽然没有远离家庭,却天天忙于工作,孩子丢给老人或者保姆,一天能和孩子见上一面都不容易,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时刻通常都会缺席。

这类孩子6岁前最重要的情感发育期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悉心呵护,也没有向亲子感情银行投资的机会,这使得他们的性格中的敏感、叛逆、冷漠、暴躁一系列阴暗面逐步占领高地,成为问题少男少女的几率大大增加。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年仅7岁的孩子在托管所里,他们脸上缺少这个年纪应有的光彩

2009年发生在北京大兴的灭门惨案,罪犯童年时就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从小和爷爷在一起,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对父母丝毫没有亲近感。媒体报道的多例孩子杀害父母的案例,都和童年时期的亲子分离关系重大。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的面对早期亲子分离,与孩子建立起良好亲子依恋关系?

1、保证0-3岁期间的高质量陪伴,为孩子健康的心理金字塔建起稳固的底座

0-3岁是孩子的亲子依恋敏感期,在这期间,家长应该把一心一意的陪伴孩子当成最重要的事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高质量的陪伴,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一场愉快的体验

所谓高质量的陪伴,绝不等同于朝夕相处,而应该更加注重陪伴的质量,而非时间的长度。陪伴孩子的时候,保证一心一意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可以经常看着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你的注意力都在他的身上。高质量的陪伴可以让孩子内心感到踏实,即便父母真的有事情离开的时候,孩子也不会感到恐惧和被抛弃,这都将为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稳固的基础。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送幼儿园的孩子哭闹不止,始终适应不了学校生活

有些孩子到了三岁送幼儿园的时候哭闹不止,怎么劝都不奏效,这种状况甚至能持续一两个月,不论孩子还是家长都为此心力交瘁。这极有可能就是孩子在0~3岁期间没能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哪怕一时的分离对孩子来说都是充满恐惧的、不能忍受的。好多家长说"孩子一开始都是这样的,哭哭就好了",我内心非常排斥这种说法,在孩子内心恐惧分离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予更多的安慰,而绝非放任和冷漠。家长不应该只盯着眼前目标是否达成,而应该从长远角度,避免给孩子内心带来创伤,尽量降低孩子长大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

2、做好分离之前的准备和分离之后的弥合工作,保证孩子对分离这件事心中有数

成年人有自己的事业,不可能没有突发状况的出现。一旦万不得已要和孩子分离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让孩子知晓,并尽量接受这件事。家长一定要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去接孩子,接回家后还要积极弥合亲子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轻或者避免分离可能带来的心理障碍。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杜绝欺骗和不告而别,相信孩子可以理解并学会接受

现在好多年轻妈妈并不是全职妈妈,在产假结束后她们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小孩子看到妈妈离开会哭闹,缠着妈妈,不离开妈妈的怀抱。老人经常说"你趁孩子不注意偷偷走了就行了,不必要惹孩子哭",这种做法眼下看是达到了目的,也没有带来什么麻烦,其实不告而别,用欺骗的方式偷偷离开,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伤害性非常大的方式。虽然孩子还不能表达,不过长期如此,孩子内心会由此产生一种欺骗、背叛、抛弃的感觉,从而更加恐惧父母的离开,变得更加依赖,更加不独立。

3、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满足孩子的自尊感、自信感和归属感

最好的育儿,莫过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世界。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多做换位思考,尊重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快,情感认知丰富而且复杂,这决定了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父母的语言、语气、表情、动作都在传递一种信号,孩子会通过这种信号去判断父母是不是爱自己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表达理解和关爱,孩子得到积极的肯定,才可以满足他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人权宣言》里有一句著名的话"人生而平等"。孩子虽然身体、智力发育都不成熟,但他们的人格和大人平等,他们的行为在自己看来都是有理由的。明智的家长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以孩子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要求,做到情感的理解和交融,让孩子感到自己和父母可以心灵相通。

“偷偷摸摸”式分离,让孩子更受伤!专家:健康分离造就好性格

早起的愉快情感对孩子成年后的行为和感情是一粒美好的种子

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儿童早期经历对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早期的情感创伤会被潜藏于潜意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成年以后的情感和行为。请牢记,生而为父母,要承担教养子女的责任,成为孩子坚强的依靠,对自己负责,对孩子负责,对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