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深深反省。
孩子他爸对着电脑办公,女儿在一旁给她的盆栽除草,
俩人都在认真的做着各自的事。
突然,女儿爬上爸爸的椅子,
上去就对着老爸的头就是一番捣乱,
孩子他爸语气不耐烦,生气地说:“你在干什么?”
“我的花儿除了草就会长的很壮,爸爸老说头痒,我想像花儿一下清理一下就不会痒了。”
听到女儿的话,我心里竟然很不是滋味儿,
孩子的想法如此天真,
而我们大人却常常不理解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01
有一个小男孩,
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
因为生活拮据,一家挤在一闻四面漏风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的高低床。
家境贫困,还有两个姐妹,
但每次吃饭母亲总把少的可怜的肉夹给他,
可这个小男孩总是不懂母亲的苦心,
每次都会把剩下的肉放嘴里咬一遍再吐出来,
母亲很伤心:你不吃就算了,还要咬一下,让别人怎么吃?母亲认为他很自私。
有一次,母亲好不容易周转到了一些钱,
想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便买了几只鸡腿回家。
可没想到这个自私的小男孩,
竟然把整个鸡腿扔到地上,
这对贫困的一家来说已经不能用浪费来形容,
母亲一气之下,忍不住打了他。
当然,母亲怎么会舍得扔了鸡腿,
拿去用水洗洗自己吃了。
多年以后,
这个男孩和母亲上节目时,
终于说出了心里的秘密。
男孩说童年时看到母亲很少吃肉,
把好吃的都留给他们吃,
每次都会偷偷吃掉他们吃剩下的肉。
于是,这个不懂事的男孩故意将肉咬一口,
故意将鸡腿掉到地上,
这样,妈妈就可以吃到肉。
这个不懂事的男孩,长大后在荧幕上带给了大家很多快乐,
大家都说他很无厘头。
这个男孩,叫做周星驰。
2
很多时候,
我们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
所以我们总是难以理解孩子的各种想法。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跟我诉苦,
说带孩子去商场是件很辛苦的事。
她本来觉得孩子会喜欢商场,
因为看到很多孩子在商场都是非常开心的。
但是孩子非但情绪不高,
还总是耍小脾气。
商场人来人往的,
她担心孩子一不小心在人群中走丢或者被别人撞到,
但是孩子却总是想要甩开她的手。
她一次次调整手掌牵着孩子,
孩子一次次地把手往外挣脱,
一会儿说走累了,一会儿抱住她的大腿要抱抱。
才没走多久,怎么就喊累了呢?
平时也不是这样的啊。
于是,她开始“训”孩子:
“才走了一会儿,就累了吗?
要是累了,我们就去旁边休息一下,
如果不累,就让妈妈牵着你走,这里人多,妈妈怕你走丢了,
但是你不能老是叫妈妈抱抱,
因为一直抱着你,妈妈手臂会很酸,等回家的时候你真的累了,妈妈就抱不动了。”
这位妈妈觉得,不能养成孩子太依赖的习惯。
听完这位妈妈的“苦水”,
我给她分享了一些其他妈妈的心得。
后来,再去商场时,
这位妈妈根据一些妈妈的经验,
尝试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蹲下来和孩子一样的高度,
她切身感受到了,原来,以孩子的身高高度,
在商场只能看到来往行人的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柜子,
抬头看东西,脖子也会仰得酸累酸累的。
而从大人的角度,根本感受不到孩子的这些感受。
于是,她意识到了,
是自己忽略了孩子太多的感受。
后来,带孩子外出牵着孩子的手时,
她都会特别关注孩子的反应和感受。
终于,她也发现了,
孩子并不是故意不和她牵手,
也不是因为撒娇或是要抱抱,而是真的累了,
但不是走累了,而是手累了。
大人带孩子出行,牵着孩子的手时,
因为大人的高度比较高,而孩子的身高又只有那么点,
所以当大人牵孩子时,孩子得把手臂举起来,
这位妈妈想到平时举起手臂举几分钟就会开始发累,
才明白孩子其实是在被动“配合”大人啊。
孩子的世界,
用成人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真的感受不到孩子的感受。
3
我从自己孩子的身上,也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我家的女儿,性格大方爽朗,
是个爱笑爱说也敢闯荡的姑娘,对外人也从不怯场。
然而曾经常常在我跟朋友闺蜜聊得火热的时候,
或者我在逗别人家孩子逗得开心的时候,
她总是过来抱着我的大腿,要拉着我走,
小手扯着我的衣服想往上爬要抱抱,
或者就是突然过来我面前插话,
巴拉巴拉跟我说一堆有的没的。
这些时候,我是非常不开心的,
觉得孩子任性没礼貌,有时就把她拉到一边教训:
“你为什么要这样?跟妈妈来阿姨这里玩是你同意了的,你自己也有说想过来玩的,但是为什么一下子又要拉着妈妈走?还要胡闹打断妈妈跟阿姨的讲话,这样非常没礼貌,你这样下次妈妈不带你出来了。”
后来,听到孩子的一些表述,
我终于明白了,
孩子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她是怕阿姨们占用了她的妈妈太多时间,
更怕其他小朋友抢了她的妈妈。
如果我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她的感受,
更多时候,
孩子是不是会表现的更好呢?
孩子的世界,其实是最单纯简单的,
是我们大人把问题看想的复杂了。
常常,我们大人对孩子讲了几百遍道理,
但孩子却一遍也没听进去,
因为,孩子更在乎的是,父母有没有理解他们的感受。
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
只想着一味地把道理灌输进孩子的思想里,
你会发现,
即使你费尽口水,心疲力竭,
说教却没什么效果。
而当你气不过来冲着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往往得到的是孩子的反抗。
说教和大道理,产生的只会是距离,
共情和理解,才能产生沟通。
而要与孩子感同身受,
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的世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