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耳朵里的耳屎掏不掏对于很多妈妈来说是个难题。不掏怕耳朵堵塞引发中耳炎,掏了怕损伤听力。很多妈妈会发现新生儿的耳朵里总是粘着许多黄色油腻的耳屎,有的妈妈会用棉签弄掉,但也有的妈妈会觉得不能掏。耳屎其实是人体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出来的物质,医学上称之为“耵聍”。大人耳屎可以通过棉签、口耳勺、长指甲清理。新生宝宝的耵聍腺分泌比较旺盛,且外耳道相对狭长,肌肉较松驰,咀嚼东西时关节的力量也不够,平时耳屎则不容易排出来,经常在外耳道形成颜色较深,黄褐色,很粘稠的油状物,俗称为“油耳屎”,这是正常现象。对于油耳屎妈妈可以用棉签沾水轻轻擦掉,但不要伸到耳朵里面去。虽然油耳屎好清理,但婴幼儿的耳朵里总是堆着大量的耳屎,这让妈妈不知道怎么办。
宝宝的耳屎能不能掏
耳屎的作用
耳屎作为一种身体的分泌物,自然是有他作用的。耳屎可以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宝宝的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耳屎味苦,油质可以驱逐不小心飞进耳道的小虫。并且耳屎富含脂肪酸,可以在耳朵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耳道呈酸性,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同时,耳屎还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各种声音,是靠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所致。但如果声波过强,如打雷、爆炸等,鼓膜会因之而受到剧烈震动,容易招致损伤,时间一长,听力就会下降。而耳屎则可以像消声器那样减低声波的冲击,以保护鼓膜,进而保护听力。由于宝宝的听力还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耳屎的这种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耳屎有一定的油腻性,所以当给宝宝洗头时有水流进耳道,耳屎也能吸收或排出水分防止耳朵感染。
经常给孩子掏耳屎的危害
小宝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内皮肤很娇嫩,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者掏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宝宝听力损伤。临床医生还发现,经常掏耳屎,会使外耳道的皮肤因为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它是良性的,可以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但切除后容易复发,而多次复发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癌症,对生命构成威胁。一般情况下耳屎会随着宝宝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如果宝宝并没有耳朵痒、痛或者听力减退问题的话,不需要刻意去掏
耳屎堵塞的危害
新生的宝宝出生时耳朵本身就自带“堵塞隐患”,残留的羊水胎脂混合物阻塞耳道,所以有些出生三天的孩子听力筛查不过,但42天复查时基本都没什么问题,都能通过。还有后天洗澡时水流进耳朵里,灰尘堆积可能导致耳屎堆积形成“铁耳屎”,堵塞整个耳道。耳道被堵塞会产生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甚至引发中耳炎。当宝宝老是抓耳朵,挠耳朵,哭闹摇头,耳朵有异味,有血液或者脓液流出时一定是耳道堵塞了,妈妈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日常如何清耳屎
妈妈日常不能频繁的给孩子挖耳屎,但也不能不挖,有的耳屎会裹着灰尘等脏东西堆积在耳道。平时妈妈可以在宝宝睡着的时候,轻轻拉开宝宝的耳朵,用手电照一照宝宝的耳道。如果发现有耳屎堆积就要帮宝宝清理掉。
耳屎怎么挖
挖耳屎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是千万不要用大人的方法给孩子挖耳屎。不能用挖耳勺,发卡,指甲等给孩子挖耳朵,会损伤到孩子娇嫩的耳道。
可以在宝宝临睡前,给他滴1-2滴耳药水。在滴药水时,要让宝宝躺在床上或者抱在膝盖上,宝宝的头要侧过来,健康的耳朵在下,耳屎堆积的耳朵在上。在药水滴入后,要让孩子保持这个姿势2分钟,使耳屎得到充分的稀释。在宝宝耳屎堆积的耳朵内塞一个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第二天取出耳塞,耳屎可能粘在上面从而被清除出耳道。
如果耳屎没有结块,妈妈可以用专业的儿童棉签小心的在耳道里转圈,将耳屎沾出来。给孩子挖耳屎最好是在孩子睡着以后,因为孩子醒着头乱动很容易伤到耳道。平时如果有水进耳朵,需要妈妈把孩子的头往反方向侧,方便水流出来。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妈妈还可以用干净的婴儿棉棒蘸取红豆大小的凡士林,均匀的裹在棉棒上,把凡士林涂在耳朵的污垢处等两到三分钟,耳垢被软化,再用棉棒轻轻的旋转取出。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行,耳屎黏着成“铁耳屎”。妈妈就要带着宝宝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处理。医生会用针筒往耳道注入温水软化耳垢,然后清理干净,这个过程没有痛感也不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
宝宝的耳屎不需要太过在意,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头还不能自由转动,耳屎无法排出时,妈妈可以小心清理。当宝宝逐渐长大,大部分耳屎会随着咳嗽打喷嚏,运动被甩出体外。妈妈只要定期查看防止堵塞就好了。平时孩子的耳朵看起来脏,但只要不堆积,耳屎可以保护宝宝娇嫩的小耳朵,妈妈不需要把他们通通清理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