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闹,到底是抱还是不抱?

作者:爱幼科学说 08-31阅读:2697次

宝宝哭了,要不要立即抱起来?

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宝宝哭闹时,大人会本能地拥抱,安抚Ta;

另一方面,宝宝一哭就抱,会惯坏宝宝,不利于独立。

针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见解。

今天小爱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谈谈此话题。

  • 为什么宝宝一哭闹,就想要人抱

01情感性依附的需要

新生儿身心方面的能力有限,需要仰赖父母的照顾才能够生存。在这种依存的关系中,婴儿逐渐表现出对父母亲的情感依附。

到了六个月大开始认人的时候,婴儿更会因为看到陌生人就焦虑,父母离开就哭闹,这些都是情感性依附的表现,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如果我们了解幼儿有这方面的需要,便会接纳他、抱抱他,减低他的焦虑。等到这段时间(六个月至一、两岁间)过去后,此种依附的需要便会逐渐减低。

02工具性依附的需要

婴幼儿在学会爬行、走路以前,都需要借助父母或家中其他成员的拥抱,来移动身体、扩展生活的空间。这方面的需要,在孩子能够爬行、走路之后,就逐渐消失。

03制约习惯的反应

许多父母在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常是听到孩子哭就把他拥入怀里,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学习到︰不舒服、有需要时就哭;哭了以后就期待着被抱,如果没有人抱,便哭闹不休。

  • 宝宝哭了,到底能不能抱

能,但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

拥抱会产生大面积的肢体接触,非常减压,会让宝宝快速的感到安全。哭是孩子唯一的沟通和表达方式,当他们饿了、累了、尿湿了、不舒服了都会哭。

他哭了,我们就该去抱他,观察他、了解他哭的原因,不要因为怕给他过度的疼爱,而不肯抱他。如果我们对于宝宝的呼唤(哭)不加理会,恐怕幼小的心灵会有挫折感,反而会影响日后他对这个世界的信赖感。

但是,抱,并不能让宝宝不哭。如果说孩子尿湿了,哭了,你抱他会让他哭的没那么厉害了,但并不会让他马上停止哭泣。他会继续哭,因为尿布还是很湿难受。这时候的哭只是因为身体不适,不需要太在意,要你尽快换尿布,待不适逐渐消失,孩子就不会哭了。

  • 这种一哭就抱,会惯坏孩子

有的家长想通过抱让孩子不哭,还会边抱边摇边拍,以达到“不管怎样,孩子不哭就行”的内心满足。

此时的安慰虽然可能会让宝宝暂时不哭,但这并不是宝宝真正需要的。过度地抱哄会分散宝宝注意力,让宝宝没有机会去感觉自己哪里不舒服,也失去了练习调整呼吸、慢慢平静下来的机会,长此以往不利于宝宝感知觉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最后演变成被娇惯的宝宝,依赖大人来解决一切负面的情绪。长此以往,“一哭就抱”过渡到“物质哄”,“被惯坏”升级为“满地打滚、乱摔东西”的“小任性”。

  • 原来哭也是有规律可循

宝宝的哭声是有讲究,有规律的,在出生后哭声会逐渐增多,到六周以后会逐渐减少,而四个月到十二个月的时候,宝宝的哭声就逐步稳定。

宝宝哭泣时,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作出反应,比如走过去,看看他是不是饿了,检查他的尿布是不是该换了,或者和他说说话,触摸他的肌肤,轻柔的哼唱。尽量不要对宝宝的哭泣不理不睬,否则会破坏依赖的亲子关系。

✔ 0~3个月前宝宝的哭声是真实的,在这个阶段宝宝还不懂假哭为何物,在这个阶段根本不用担心把宝宝宠坏。

✔ 7~9个月的宝宝开始有认知,哭泣也变得有思维,这个阶段宝宝通常喜欢对着某个特定的人哭,这其实是喜欢的意思。

✔ 9~12个月的宝宝用哭声表达情绪,比如边哭边看着照料人, 告诉他们的诉求,这个时候哭声就变成了社会行为,需要给宝宝安全感。

✔ 12个月宝宝的哭声中惨杂着威胁父母,渴求抱抱,这个时候父母才需要注意,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协,建立依赖关系并不是靠千依百顺来实现,孩子的哭声需要根据月龄来区别对待的。

#节目预告#

孩子走丢事件屡屡发生,

家长如何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明晚22:0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授

王大伟亲临节目现场,

告诉家长,如何看好自己的孩子,

预防各种危险意外的发生!

更多内容锁定明晚22:00辽宁卫视《爱幼科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