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小儿腹泻别着急止泻,认清4种腹泻再辨证治疗!

作者:超级育儿家 09-11阅读:1782次

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一旦喂养或护理不当,往往很容易发生腹泻。对于正处于发育关键期的宝宝来说,腹泻不但直接影响他们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假若护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秋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主要由于消化道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所致。有些妈妈看到孩子腹泻后,身体十分虚弱,就会给孩子采取立即止泻方式。其实腹泻是肠道排泄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通过腹泻可以排除病菌等有害物。如果只是单纯的止泻会使存在体内的细菌病毒无法随大便排出,反而加重婴幼儿的病情。因此,腹泻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治疗腹泻重点应该是找到腹泻的原因并解决掉,而不是单纯的止泻。在宝宝出现腹泻状况后,应当在不刻意止泻的前提下,注意预防脱水并及时补充营养,以及针对腹泻原因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根据病因病机不同,腹泻可以分为四种:

1.脾虚泻:体质素弱,饮食不节而患泄泻,或久泄伤脾,脾虚失健;

2.伤食泻:乳食过饱、恣食肥甘,损伤脾胃而患泄泻;

3.寒泻: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以致寒邪凝结中焦,脾失运化所致泄泻;

4.热泻:内因肠胃积热,外感不正之气以致运化失职而发生泄泻。

当宝宝遭遇腹泻侵袭之时,如何才能够明眼断症,为宝宝做最恰当的治疗呢?本期专家会客厅请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传承人李先晓老师,从不同症型小儿腹泻的对症施治、治疗小儿腹泻穴位手法的操作、小儿推拿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为各位爸爸妈妈分别进行讲述。

本期专家:李先晓,李德修孙女,国际绿色产业协会医疗卫生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主编。李先晓为李德修小儿推拿的传承和发扬做了很多工作,曾受邀做客青岛卫视《民生开讲》栏目,连续传授李德修三字经推拿技术五期,深得观众喜爱和赞扬。2012年10月,主持国际绿色产业协会医疗卫生委员会青岛分会及李德修小儿推拿全国研发传承基地揭牌。

一、不同症型小儿腹泻辨证施治

1.脾虚泻

【辨证要点】脾虚泻主要表现为食后作泻,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大便溏、色淡黄,严重的则会出现完谷不化、腹胀不渴、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症状。

【治法】症状较轻的,可用揉外劳宫10分钟,清补脾10分钟,平肝5分钟。

症状较重的,可用揉二人上马10分钟,清补脾10分钟,清补大肠15分钟。

脾虚泻伴有发热,可加推天河水15分钟。

2.伤食泻

【辨证要点】伤食泻主要表现为口嗳酸气,口渴恶食,腹热胀满,泻时腹痛,泻后痛减,小便赤涩,大便色黄白,臭如败卵,或兼呕吐。伤乳泻者,大便色黄白,内有奶瓣,或呈蛋花样。

【治法】轻症患儿,大便日5~6次。用运八卦10分钟,清胃15分钟,推天河水15分钟。

重症患儿,大便日十余次,有脱水现象。用运八卦10分钟,清胃15分钟,推天河水15分钟,利小便10分钟。

腹痛重的患儿加揉外劳宫10~15分钟。

3.寒泻

【辨证要点】寒泻主要表现为腹疼肠鸣,泄泻清澈,白水泻或泻物色绿,小便清白,面色淡白,口气温和。

【治法】用揉外劳宫20分钟,清胃10分钟,推天河水10分钟。

4.热泻

【辨证要点】热泻主要表现为泻时暴注下迫,大便色黄赤,泻多黄水,有热臭,口渴烦躁,腹痛身热,溲少而黄,肛门灼热。

【治法】用运八卦10分钟,清胃10分钟,推六腑15分钟。

如果推1~2次症见减轻,可将推六腑改为推天河水15分钟,平肝5分钟。

二、治疗小儿腹泻穴位手法的具体操作

1.脾穴

脾穴位于大指末节外侧,赤白肉际处。具有健脾益气,调理中焦的功效。主治积滞、腹泻、便秘、虚劳喘嗽、口舌生疮等。操作手法分为清脾、补脾和清补脾,屈指向心推之为补(不屈亦可),直指离心推之为清,来回推之为清补。治疗小儿腹泻时常用清补脾。

注意:大指的指端第一末节为其本穴,下节外侧属胃穴。推时要大指内屈,为的是推时不至连及第二节胃穴。但李德修医师推时并未将两节严格分开,推脾穴时不用屈指,往往连及下节,疗效是一样的。

2.胃穴

胃穴位于大指掌面第二节,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具有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的功效。主治肚腹胀满、积滞腹痛、恶心呕吐、纳呆、便秘等。操作手法分为清法和补法,自鱼际外缘黄白皮交界处,从腕部掌边高骨起,离心推至大指根或至大指第二节皆可,此为清法,反之则为补法。清之则气下降,补之则气上升。因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故一般用清法。

3.肝穴

肝穴位于食指末节掌面。具有疏理肝气,发散外邪,平肝镇惊的功效。主治急慢惊风、小儿夜啼、伤风感冒、透发斑疹。操作手法分为清法和补法,一般用清法,习惯称为平肝。肝穴的部位虽在食指末节掌面,而其清法则是从食指根起一直推到指端,其补法是从指端推到指根。肝主升,补法亦为升,因此非肝极虚不能妄用补法。

4.大肠穴

大肠穴位于食指外侧上节,穴如豆粒。具有清利肠腑的功效。主治腹泻、便秘、积滞等。操作手法分为清法、补法和清补法,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不必拘于上节,向虎口方向推为补,来回推为清补,一般不专用补法。

5.外劳宫

外劳宫位于掌背正中第三、第四掌骨中间凹处,与内劳宫相对。具有温里祛寒,止痛的功效。主治腹痛、腹泻、胃脘疼痛。操作手法为揉法,顺时针、逆时针揉同数,揉时应屈患者小指。

注意:此为暖穴,善治下元寒证。凡脏腑风寒冷痛,腹痛属寒,日久不愈,揉不计数,以愈为度。

6.天河水

天河水位于掌面自腕横纹中点起,向肘部至肘横纹而止,为线型穴。具有清心除烦,镇惊安神,退热发表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惊慌不安、口舌生疮、烦躁不寐等,心经有热用此穴清之。操作手法为直推法,由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直线推动,用力要匀。

7.六腑

六腑位于前臂尺侧小指一面,从肘弯至腕横纹,为线型穴。具有清脏腑之实热,消积导滞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壮热不退、便秘、积滞腹泻等。操作手法为推法,从肘横纹推至腕横纹,需将患者之手臂顺正,使小指在下呈立掌,或小指在上呈立掌。

8.二人上马

二人上马位于掌背小指、无名指两掌骨中间,由指根至腕横纹之掌骨二分点偏下,取凹陷处。具有温肾阳,清虚热的功效。主治腰膝痠软、虚劳发热、久泻不止、夜啼、遗尿。操作手法为揉法,顺时针、逆时针揉同数。

9.利小便穴

利小便穴位于小指外侧,从指根到指端,赤白肉际处。具有宣通气机,利水通淋的功效。主治尿潴留、小便不利、湿热腹泻等。操作手法分为清法和清补法,小指外侧从指根推到指端为清,来回推为清补,不用补法,清法称为利小便。

10.八卦

八卦位于掌中围绕掌心内劳宫穴一周,缘掌根凹下处及掌边高起之边缘,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分布,此一环状,即为穴位所在。具有行气宽中,利膈消滞的功效。主治腹胸胀痛、咳嗽痰喘、百日咳、积滞、纳呆。操作手法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周而复始,旋转摩擦之,为顺运八卦,反之从艮卦推至震卦则为逆运八卦。

注意:离宫属心膻中,不宜刺激发动,故运至离宫处下按宜轻,或用医者左手大指微掩其处而运之。

三、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给孩子按摩时,手法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2.按摩时,可以借助滑石粉、婴儿油等介质,以润滑皮肤,增强疗效。

3.给宝宝按摩,一天一次就够了。如果遇上重症的孩子,可以一天2次。

4. 按摩时间,在25~30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5. 手法操作主要做左手的穴位。

6.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加强臀部的清洁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就诊。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想了解更多小儿推拿知识,可以参阅李老师的著作《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取穴少,34个常用穴位,治疗取穴一般不超过5个。简单易学有效的小儿推拿宝典,儿童经络使用手册,让您悉心“掌”握孩子的健康。

●用独穴,三字经派独创,一个穴位多推久推得效。

●手法简单,八种推拿手法,易学易掌握。

●疗效肯定,九十多年的临床经验,33种小儿常见病的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