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一变,为什么牛娃就不牛了?6岁前孩子到底要不要数学启蒙

作者:何秋光学前数学 02-06阅读:2971次

请尊重孩子理解这个世界的权利

先说一个身边的故事。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民办小学,会在幼升小前,给孩子报个“能出成绩”的班,效果、口碑都还很不错。

去年,有一所名校招生的时候,改用了游戏和操作为主的面试方式,很多被机构培训出来的“牛娃”,进去考了很久都没出来,最后的表现,也只能说是平平。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这些“牛娃”掌握的知识点,其实远远超过幼升小所涉及的面,如果跟以前一样考试卷的话,一定成绩非常好。

那现在这种结果,只能解释为,孩子的举一反三能力不是太好!

1、你期望孩子是如何掌握知识?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句废话,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只会做卷子!

而能够举一反三的基础,就是真正理解知识点。相信很多家长都看过印度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贯穿这部电影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

不要只做学校的学霸,而是成为真正的人才!

那么,什么情况下,孩子不能做到充分理解呢?

杀手是,死记硬背!

2、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

专业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直觉行动思维为主(1-3岁)

2.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6岁)

3.进入抽象逻辑思维(6岁以上)

在每个阶段,用符合当前阶段的规律的方法来启蒙孩子,才能让孩子用理解力来学习。

5-6岁的大班小朋友,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也就是通过实物进行思考的阶段。

如果强制性的让孩子,直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小朋友就只能被迫动用“非思维”的方法,就是强制记忆。

用了记忆力而非理解力来学习的小朋友,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就会弱,他们掌握了知识的表象,但却没有真正领悟核心。

3、数学启蒙要能忍受得住“慢”

在与很多家长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个普遍观念,小孩子不需要什么数学启蒙,直接试题练习就好。

每次听到这种言论,我都会很心急,但其实很少能说服他们,因为正确的数学启蒙方法,太慢、太费劲!

幼儿园的孩子要获得理解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动手操作和玩游戏,因为这些是最贴近这个阶段思维规律的方法,最容易被小朋友们接受和喜爱。

但是,深受“不输在起跑线上”灌输的家长,你能忍受一个班的其他孩子,都在幼小衔接班里接受应试做题,而自己的孩子,还在开心的搭积木、玩游戏吗?

于是,我们大部分的孩子,都过早的进入了抽象思维的阶段,进入了强制记忆的痛苦中。

而没有正确数学启蒙的后患,则会在看不到的未来,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

有老师总结的很好,一个孩子在12岁以后,学习的任何一个数学观念,都不会是通过某一节数学课“一次成型”的。

它总是可以追溯到在这之前玩过的数学游戏。也就是说,在这些数学游戏里,“种子”(数学观念)就已经埋下。

在3-6岁、6-12岁的漫长岁月中,最初的种子逐步成长,直至12岁以后,才能真正成长成一棵大树(成熟的数学观念)。

希望家长和我一样,相信最最朴素的教育的规律。

希望更多家长能够正确启蒙更多的“慢”孩子,请你相信,他们最终会变成“快”的孩子。

作者:何秋光,40年幼儿执教经验,儿童数学早教专家,每天给大家分享我的数学早教经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