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请爸爸不要走开

作者:布谷亲子 03-03阅读:5736次

现在很多家庭大多数以妈妈教育孩子为主,从一些事情上就能充分的体现各家庭中妈妈一直“战斗”在教育前线上。比如开家长会,95%都是妈妈去参加,寥寥的几个男家长坐在妈妈群里真是显眼。我加了好几个家长群,90%群友都是妈妈,所以我们有时聊天常常忘了还有男家长的存在,偶尔看到男家长出来说话大家都很新奇。好像妈妈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爸爸教育孩子有悖常理似的。

育儿中,父母做为孩子的监护人,除了在照顾孩子生活方面两个人按个人的能力及特长有些许分工外,任何一方都有权利有义务也要参与到教育孩子中来。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要交给妈妈就好了,爸爸只管挣钱养家,满足宝宝的物质需要就行,这种思想大错特错。不管男孩子女孩子,都要柔性的美和刚毅的美并存,而这种美需要父母通过互补的教育方式来完成。比起母亲,父亲在某些事上更独立、理智、自信、坚强、果断,采取的多是粗放式教育方式,遇到事时他给孩子的可能是启发或是鼓励。比如孩子摔倒了,爸爸基本上都是鼓励性的做法较多。宝宝你最棒了,摔倒了不哭,自己爬起来。而妈妈因为母性关爱的原因,见状可能会心疼的去扶她哄他。这两种教育方法时间久了产生的结果就是:爸爸教育我,摔倒了不哭,要坚强,自己爬起来。妈妈教育我,摔倒了太疼了,需要有人来帮我我才起来,我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这两种行为教育出来的孩子结果显而易见。所以说爸爸育儿中的角色很重要,非母亲可以取代的。他会用他男子汉的思想和行为教会孩子自力、刚强、坚定的性格。

孩子小的时候都是由妈妈、姥姥或是奶奶带的,稍大点去幼儿园又都是女性老师,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孩子坚毅勇敢的品格不太容易。而男性在某些事情上的判断能力、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及各种事物的执行力上要优于女性,这时父亲参与到育儿中,通过或游戏或亲子交流等方式,把父亲的优势转化为家庭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让孩子在父亲身上得到有益的品质。尤其是男孩子,长期生活在众多女性的关爱中,性格很容易“跑偏”。母亲养育的是“男孩儿”,父亲培养的才是“男人”。

许多父亲都以自己忙为由不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其实,教育孩子并不是非要教条的面对面坐在一起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需要讲大道理,更多的应该是跟孩子情感上的交流,让孩子不要只生活在母爱中。比如,晚饭后可以跟孩子一起看报纸或新闻,一起讨论事情,从男性的角度发表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出差在外,可以跟孩子短信、网络交流一下,哪怕是随便聊几句,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的关心和爱护。利用假期带孩子去户外进行运动,尤其是男孩子,很多游戏的方式是刺激动态的。比如爬山、室外生存训练等等男孩子都十分感兴趣,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孩子的的敏捷性、创造性及遇事时的解决能力问题。女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则会减少娇惯自己的心理,增加柔中有刚的气质之美。对于小孩子,亲亲小脸蛋,摸摸小脑袋,跟孩子做亲子游戏,睡前讲讲小故事……这些行为就是参与到了孩子的教育中。将父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细节中,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沟通比说大道理效果显著的多。

爸爸应该多参与到育儿中,这也需要妈妈的大力配合。不要大包大揽的一味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照顾和教育,给爸爸一个机会,让爸爸和孩子做好朋友。育儿的路上,请爸爸不要走开,不要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