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霍金成长背后那个“古怪”家庭

作者:小伙伴TV动画 03-16阅读:5854次


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奖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很多人可能没读过他的著作和理论,但这不妨碍我们对这位集聪明幽默、坚强乐观等多种美好品质于一身的科学家的热爱。那么,霍金成长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家庭环境呢?


高知父母,是言行古怪还是特立独行?

霍金的父亲弗兰克与母亲伊莎贝尔都就读于牛津大学,是当时英国的高知分子。

霍金与父亲

霍金与母亲

霍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在圣奥尔本斯镇度过,这个小镇上同学的父母几乎没有一个称得上知识分子。在霍金看来,这里的人枯燥保守,而在当地人看来,霍金家却有点古怪。例如,霍金家喜欢看书,在吃饭时还捧着书边吃边看;虽然他们注意清洁,但对房屋维修和软装却很不在意,走廊和门背后许多地方石灰剥落,露出大大小小的洞,地毯和家具要一直用到破烂为止。

在邻居面前,霍金有时为父母与邻居的巨大差异感到难为情,但父母并不在意外人的眼光。为了合群而表现得中规中矩,或者为了迎合世俗价值观而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必要的。


在饭桌上看书和讨论,父母用意何在?

霍金的父母允许孩子在吃饭时看书,孩子们看完书后在饭桌上谈论一些观点和看法。父母的初衷可能是用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得益于这种教育方式,霍金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同时表现出良好的语言能力。他在自传里讲到:“我有六七位好朋友,我和他们中的多数迄今仍有联系。我们通常进行长时间的讨论和争论,主题涵盖一切,从无线电遥控模型到宗教,从灵学到物理学。”

霍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比一般人强,他常常跳出问题的表象,深入内里。他的物理老师曾提问:“如果你的面前有一杯茶,你想要在茶里加入一些牛奶。但茶太烫了,若你想尽快喝上茶,你应该把茶倒出去一些然后再加牛奶,还是等茶凉了再加牛奶呢?”班级中很快分成两大阵营,唯独霍金有些沉默。最后也唯独霍金的答案获得众人的赞许,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应该先加牛奶。老师给出两个选择,但不论是倒掉一些茶再加牛奶,还是等茶凉了再加牛奶,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浪费茶水,第二个选择是浪费时间。牛奶是凉的,倒进茶中之后,茶的温度自然就降了下来,也就可以尽快喝茶了。所以,先加牛奶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家庭成员之间除了吃饭,几乎处于零交流状态。而霍金的父母利用饭桌时间和孩子进行积极沟通,鼓励孩子表达感受和发表意见,尊重和聆听孩子的声音,这也让霍金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表达的人。


在装修、房车、衣物上,体现怎样的家庭消费观?

每个家庭对待消费的观念是不同的。有的家庭有钱了,会把钱用来装修房子和购买家具;有的家庭会把钱用来做理财方面的投资;有的家庭把钱用来买奢侈品。

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私家车并没有流行起来,多数英国家庭都买不起汽车。霍金的家庭也不算富有,但他的父母却在这时候买了辆旧出租车,后来又买了辆度假大篷车(功能相当于现在的房车)。当他们全家坐着车出去旅游,邻居们纷纷投来异样的眼光。

霍金家的大篷车

邻居们不明白,霍金家既然有钱买车,为什么不把钱花在家装和日常衣物上。霍金家看起来很破旧,没有安装中心取暖系统,尽管父亲觉得非常冷。父亲不在乎外表,不怎么购买新衣服,宁愿在他通常衣服之外再罩上几件毛衣和一件睡衣。在霍金父母看来,为家庭创造群体活动条件以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与大自然接触以促进身心健康,这些比豪华的家装和购买衣服更为重要。

霍金与妹妹在大篷车上玩耍

而长大成名后的霍金也非常看重亲情,一家人会找时间聚会聊天。来自家庭的这份爱为他的成长注入动力,即便患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他依然保持坚强和乐观,活得比普通人还精彩!

霍金家还有着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正面例子,比如父亲以身作则,为孩子示范了一名医学科学工作者的钻研精神;母亲因材施教,依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去参观各种博物馆等等,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读读霍金的自传《我的简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方式也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希望霍金的事迹能给家长提供启发,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