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原因和结果

作者:名著分享心理学 03-25阅读:5123次

4岁的杜安再也克制不住他的愤怒和挫败感了。虽然他向来脾气温和,但当埃舒开始嘲笑他裤子上的破口并喋喋不休地持续了几分钟后,杜安终于爆发了。他冲向埃舒,把他推倒在地,开始用紧握的小拳头打他。因为杜安太过激动发狂,他的攻击并没有造成很大的伤害,但也足够在幼儿园老师赶到之前让埃舒尝到了苦头,并大哭起来。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原因和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行为是相当普遍的,尽管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言语攻击、相互推搡、拳打脚踢以及其他形式的攻击都可能在整个学前期阶段发生,只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攻击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原因和结果

埃舒的嘲笑其实也是一种攻击。攻击 (aggression)是对另外一个人有意的侮辱或伤害。婴儿不会表现出攻击行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有意图地伤害他人,即使他们无意地做了。相反,等他们进入学前期阶段,他们就表现出了真正的攻击。

在学前期阶段的早期,一些攻击行为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例如从另一个人那里抢走玩具或霸占另一个人所霸占的特定空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攻击是无意的,小小的混战事实上可能只是学龄前儿童典型生活的一部分。连偶发的攻击行为也没有的儿童非常罕见。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原因和结果

另一方面,极端和持续的攻击行为必须要引起关注。对于大部分儿童而言,在学前期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攻击行为的数量、频率和每次攻击行为的持续时间都会下降。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原因和结果

儿童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对攻击行为的减少有所贡献。在学前期阶段,大部分儿童能够越来越好地控制他们的情绪。情绪的自我调节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是将情绪调整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和强度水平上的能力。从两岁开始,儿童能够说出他们的感受,并且能够运用策略来调节这些感受。当他们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就能够运用更为有效的策略,学会更好地应对消极情绪。除了自我控制能力的增长,儿童还能够发展出老练的社会技能。大多数儿童学会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和他人进行协商谈判。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原因和结果

尽管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普遍下降的趋势,一些儿童却在整个学前期阶段持续地表现出攻击行为。此外,攻击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质:攻击性强的学龄前儿童到了学龄期也更可能是攻击性强的人。

男孩通常比女孩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身体性、工具性攻击。工具性攻击 (instrumental aggression)是指由达成具体目标的愿望所驱动的攻击,例如想得到另一个儿童正在玩的玩具。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原因和结果

另一方面,尽管女孩表现出的工具性攻击行为较少,但她们也一样地具有攻击性,只是与男孩所表现的方式不同。女孩更可能使用关系攻击 (relational aggression)——意在伤害另一个人感受的非身体攻击。这种攻击可能表现为辱骂中伤、与朋友断交或者仅仅是说一些刻薄、令人痛苦的事情使对方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