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观念一定得正确了,不然真的很可怕

作者:跨世纪幼儿园 05-04阅读:2089次

0~6岁是人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跨世纪教育认为,教育环境分为三种: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孩子越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越大。三岁前,家庭教育的作用会占80%左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教育机构和社会环境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加,家庭教育的作用虽然有所减弱,但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处在家庭教育环境好的孩子(这里要强调的是教育环境,而不是单纯指生活环境),长大后发展状态好的比例要高得多,此类例子不胜枚举,音乐家的孩子成为音乐家的几率要大得多,体育运动员家庭出运动员的几率也要大得多。子承父业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其中原因就是受了家庭环境的影响或者熏陶。尤其是当孩子处在开放心智性吸收阶段,家庭教育环境中耳濡目染的作用尤其大。

今天我们先从家庭教育观念说起,现在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的观点,孩子可以在家里为所欲为,想怎样就怎样,把希望寄托于孩子将来长大以后或者寄托于教育机构,认为孩子的教育是上小学以后的事情;另一种是对孩子实行成人化教育,把对成人的希望和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不上幼儿园在家的时候,让孩子学习各式各样的知识、参加各类的培训班。跨世纪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一种不负责的观点,孩子成长就像一棵树苗一样,从小就要施肥浇水、修枝打杈。树大自然成、树大自然直是不可能的。第二种观点违背了孩子生命本能自然成长的规律,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学得太乱、太杂会造成孩子严重的“消化不良”,后患无穷,将来孩子会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孩子的创造力也会严重受挫。什么是孩子的成长规律,一句话即“敏感期”,所以家庭教育一定要在幼教机构的指导下围绕孩子的敏感期,对孩子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放任自流不行,揠苗助长也不行。

孩子的教育目的有三:一是益智,二是健体,三是完善性格。目前许多幼教机构和家庭更多偏重孩子智力方面的培养,无可厚非,但有点失之偏颇。健康的身体和完善的性格是智力教育的基础。如果孩子不愿学习(性格问题)、体质欠佳,学习效果就不可能好。至于智力教育的传统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如果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个体特点,可能教育效果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跨世纪教育倡导“生活即教育”。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幼儿教育又和生活紧密相关,因此跨世纪的教育目的首先是让孩子学会生活,根据孩子“敏感期”的需要,把生活中遇到的知识、技能一点一滴教给孩子,或者叫“影响”孩子。既然幼儿期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得“实”。跨世纪教育认为:只要孩子感兴趣的、可以学会的没有“负作用”的内容,可以尽量“多”地教给孩子,每个孩子的学习吸收潜力是巨大的,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所以,幼儿教育既简单又不简单。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家长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其实每个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都经历过一个与众不同的探索过程,所不同的是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孩子不是试验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学习,必须了解你的孩子,知道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以及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方法。家长可以多参加跨世纪组织的免费家长课堂,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和失误就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