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家教,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

作者:于丹 05-05阅读:5507次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会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如今在评价孩子时,使用的往往是成人社会的成功标准,比如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级等等。即使如此,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

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孔子提出,以个人的成长和学习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则孝,出则悌”,对父母要孝顺,对长辈要尊敬,这是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言语谨慎,信守承诺,与人为善,亲近仁德之人,这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以上那些,才能去学习文化知识,这是知识教育。现在的教育,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孩子在学校接受几十年的知识教育后,再到社会上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甚至被我们直接牺牲掉了。

过去的中国人,接受的是农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们春天撒着欢儿地玩耍,夏天在河沟里游泳,秋天掰玉米、烤土豆,冬天换上新棉袄,放鞭炮、贴春联、过大年。四季的循环,在孩子们的玩耍中清晰展现。因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户都是大的拉扯小的。一个馒头热气腾腾出锅时,要掰成几块,每个孩子吃一块,这就叫分享。

现在的孩子,已经远离了分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庭教育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了?所谓进步,有社会标准,也有心灵标准。有时候,我们只欣喜于得到了多少,却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的教育,让孩子得到了丰富的知识,却让他们失去了在人群中快乐的能力。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孩子没了合作精神,没有团队意识,不注重承诺?因为他们没有在玩耍中接受服从规则的教育。当所有孩子都踩着滑板独来独往时,他们怎么能懂得合作与谦让呢?

中国人有个观念叫“天人合一”,其中“一”就是成长中的准绳。当“人”从小孩开始一天天成长,遇见“一”时,就说明你长“大”了,可以伸出手臂,筋骨强壮,立于大地。当“大”再遇到“一”,再提升心里的标准,就是“天”字。“天”就是人头,中国人信天理、讲天良,比社会道德更恒久的法则,就是苍天跟人心的默契。

家庭教育是对伦理的认同,也是对规则的认同,让孩子从小就找到生命的自觉。到了念大学时,再告诉他们什么叫作规则,就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