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杰出教育专家说:“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作为父母,我们总会对孩子抱着很大的期望,就算没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么大的期望,最起码也希望自家能有个听话的孩子。不过,期望是一回事,现实又常常是另一回事。
现实中似乎总是熊孩子多而乖孩子少。而遇到熊孩子,我们父母常常做的就是“吼”。
父母希望用“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可惜结果常常适得其反。许多爸妈也承认,道理其实都懂,但每次脾气上来了还是忍不住。这也许是因为我们不曾被温柔对待过,从小到大都是被吼大的,所以一旦情绪失控,就不自主地切换到自己最熟悉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应激反应。我们曾经不喜欢这样被我们的父母对待,但不自觉地,面对孩子,我们自己也成了那个自己讨厌的父母。
所以当我们把不听话的孩子暴吼一顿后,心中总会升起内疚之情,但如果下次再见到孩子不听话,我们又多半会给予一顿吼。进入这种“不听话—暴吼—内疚—再不听话—暴吼”的死循环中,父母心里不好受,甚至很绝望。
一方面是死性不改的孩子,一方面是死性不改的自己,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
怎么办?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办?怎么管好?……其实,我们如此为孩子教育问题焦虑,根源多半还在我们父母身上。
老话说,眼不见,心不烦,教育孩子的问题,其实与我们过度关注孩子成长有关。没有孩子之前,我们很少有教育孩子的烦恼,有了孩子后,一些父母便像抓住了人生的救命稻草似的,把满心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孩子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杯弓蛇影,忧心如焚。真想说,做这种父母的儿女,要是不叛逆,才真是怪!
不可否认,教育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文明,但生命本身并不是为了接受教育而诞生的。父母固然要尽可能给予孩子好的教育,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剥夺孩子自然成长的天性。人生无常,又何必强求孩子按自己那不知道是真心还是虚荣的教育观念走呢?
陈丹青告诫中国的家长:要克服你的“家长欲”,引人深思啊!多少家长,以爱之名、藉“为你好”之借口、借教育之理由、对孩子进行粗暴惩罚,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那个柔弱透明的小生命身上,让纯净如白纸的弱小孩子,痛苦地陷入委屈、惊恐、迷茫、焦虑、坐立不安之中。
其实,除非是危及人身,任孩子早年犯点错误又如何呢?如果总是用早年不抓紧大了就hold不住的决定论来恐吓自己,一心关注孩子的父母,恐怕每天都会生活在焦虑中吧。再想想,一个整天陷入焦虑的父母,即使孩子不惹他/她,估计脾气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何改变自身的“脾气教育”?一位家长的建议值得参考——
第一,当孩子不听话时,要反复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路要走。我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就不错。如果他将来注定不幸,我只能爱莫能助;如果他最终有出息,就算我现在管得少,他也能成长。所以不要太操心,不要太看重。
第二,默念“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领”!
第三,看看孩子的反应,作好倾听的准备。其实当孩子犯了错时,往往你只需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果他已经明确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你可以什么都不说。有时“沉默”才是最好的教育
第四,“等”一会儿再教育。孩子犯了错,先转移注意力,冷静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
第五,改变说话的方式,这很重要。孩子做错事,你陈述后果往往会比呵斥,威胁要好,比如孩子书架里的书全部扒拉到地上,这时你可以温和但不容置疑地说:“如果你把所有书都拿下来了,你需要把它们全部放回去。”而不是说:“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乱扔书,你怎么又乱扔啦!”
第六,不靠唠叨说教解决的问题,坚决不唠叨。唠叨是教育的大敌。唠叨的父母,早晚会培养出“叛逆”的孩子。真正起效的话,一次最多说两遍孩子就会听,不然,说再多也无用。
第六,送上一个无敌大绝招,这个我就不废话了,因为真的很好用很直接:妈(爸)还是爱你的,但是妈(爸)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
最后,希望我们都可以用温柔的力量去改变,而不是用愤怒的力量来加深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