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溺爱孩子,老公放养孩子,你该怎么办?家庭教育先要统一思想

作者:小宝贝大学问 10-08阅读:5462次

熊仔妈咪今天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个家庭教育中十分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当孩子的父母、亲人教育理念出现分歧的时候该怎么办。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我先给大家描述几个小场景,相信看了之后会引起很多朋友的共鸣。

场景一:2岁的慧慧最近总是不好好吃饭,每天到了吃饭时间,都要妈妈追着喂。平时妈妈忙于工作,慧慧都是由奶奶爷爷照顾。周末的中午,妈妈花了好大功夫给慧慧做了一顿香喷喷的饭,慧慧还是勉强吃了几口就又去玩了。下午慧慧饿了,就哭闹着向奶奶要零食。奶奶赶紧拿出一大堆零食来,慧慧吃的津津有味。原来,慧慧的奶奶平时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慧慧妈妈一阻止,慧慧就生气了,去向奶奶“求助”。

场景二:东东今年刚上幼儿园,平时在家的时候,东东只喜欢和爸爸玩,因为跟爸爸在一起比较“自由”。东东爸认为孩子应该“放养”,只要孩子高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东东的房间平时很乱,玩具扔的到处都是,东东从来不懂得收拾。东东妈妈多次教育东东注意保持房间整洁,但是东东把妈妈的话都当成了耳旁风,反倒是与爸爸越来越亲近。

场景三:娇娇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妈妈为了锻炼她的自理能力,妈妈每到周末都会让娇娇把自己的房间打扫一遍。娇娇很听话,房间打扫的很干净,爸爸就给娇娇买了糖果、玩具作为奖励。娇娇爸觉得奖励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娇娇无论做什么事,都事先问问爸爸有没有奖励,奖励成了娇娇做事的主要动力。

以上场景,对各位家长来说是不是似曾相识呢?如今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家里的宝,多数家庭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四口人成天围着孩子转。这种情况下,亲人们教育理念的不同就会充分暴露出来。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的分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今天熊仔妈咪跟大家讨论统一教育理念的问题,并不是要分出谁对谁错。每个家庭成员都对孩子无私付出了全部的爱,他们也都希望把孩子教育的更好。

作为公公婆婆,毕竟已经经历了把后代养育成人的过程,在育儿方面的经验一定比我们做父母的多得多;而作为孩子的父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老一辈人要强得多,自然也掌握了更多科学的育儿理念。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众人优秀的理念融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思想。在这一点上,古人早就为我们作了表率。大家听过“曾参杀猪”的故事吗?

曾参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曾参的妻子准备上街,曾参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妻子对儿子说:“乖乖在家等着,妈妈回来以后给你杀猪炖肉吃。”儿子这才被哄回家。

等到妻子从街上出来,远远就看见曾参在磨刀,旁边还拴着一头猪。妻子急了,赶紧对曾参说:“我是跟孩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认真地说:“我们不能够欺骗孩子。孩子现在还小,我们的行为就会成为孩子将来做事的标准。如果你这次言而无信,孩子以后不仅不会相信你,而且也很容易失信于人。到时候再教育就晚了!”曾参的妻子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再也没有拦着曾参。

大家读完之后是不是和熊仔妈咪一样,很佩服古代人的智慧。在这个小故事中,最难能可贵的不是曾参正确的教育理念,而是曾参夫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分歧,能够及时沟通,进而达成一致,给孩做出很好的表率。

熊仔妈咪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能采用“双重规则”甚至“多重规则”。规则既然制定出来,就是要严格遵守的。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孩子不仅会陷入困惑,更是会对“规则”产生轻视。

回到刚开头的三个小场景,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们应该主动与自己的老公、公公婆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及时沟通,交换意见。孩子经常吃零食有好处吗?是否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是否应该用荣誉感来作为孩子前进的动力,而非物质奖励?相信通过沟通,这些小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熊仔妈咪总结,在教育孩子方面,家庭成员各执己见,各行其是,只会使一加一等于零。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统一思想,亲人们的教育理念达成一致,才能形成合力,以最高的效率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是爱思考、爱总结、爱分享的育儿自媒体作者熊仔妈咪,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都能为各位宝妈宝爸带来一点点帮助,更多精彩尽在“小宝贝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