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思维启蒙,家长可以帮上什么忙?

作者:互联网 04-19阅读:1906次

陆续回答了几个数学思维相关问题后,想将我的想法总结到这篇文章,加以补充,便于大家有个全面的关于“幼儿数学思维启蒙”的认知。

数学思维是什么

数学思维,也就是抽象思维,数理逻辑。可以说是一种能力,而无法靠直观表现来判断,例如,考试成绩、加减法运算快慢、两岁宝宝就可以数到100等等,某种程度上也无法判定这个人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弱。我来整理一下学者关于数学思维的定义,方便大家对照理解。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函数映射的思想等等。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能力,二是数字敏感度。

师范专业学的是小学数学,可以说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没少学,但真正活学活用起来是在我女儿出生以后,小学的一套理论同样也不适用于学龄前,看了不少资料,也收获一些自己的实践经验。

幼儿数学思维启蒙,家长可以帮上什么忙?

数学思维启蒙的最佳年龄三岁半至四岁左右开始,这一年龄划分家长可以参看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观,布鲁纳学派相关理论,家长先丰富理论知识,这样日后开展数学思维启蒙,更容易上手,推荐一本书《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

数学思维启蒙重心的确立

如今我们听过不少关于数学逻辑思维的“广告”,很幸运我们走进了关注思维的时代,回想我们小时候,数字写的还不熟练的时候计算就开始了,计算还没怎么样了又要背诵乘法口诀,面积是为什么这样,背公式吧,记住能做题就可以了。我们依靠很多记忆,公式和解题步骤,充斥着学习过程的很大部分就是程序和套路,发展思维的时间有限。

我提议,在学龄前家长要关注小朋友思维方面的锻炼。请思考,数学好就是能够熟练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吗?就是记住钟表的每个针代表什么,每个格代表什么吗?认识钟表而不是感知时间吗?计算总出现小问题,真的是粗心?还是只记住了做题分解法和所谓的速算解题套路?孩子做题只注重对错,对了就万事大吉,不会想要多思考其他解题方式?学数学重在思维而不是锻炼解题技能,计算很重要但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心。

幼儿数学思维启蒙,家长可以帮上什么忙?

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1)学龄前小朋友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调动多重感官,从一一对应、数量表征开始认识数字,借助家庭游戏,在生活中带着孩子理解“数、数的表征方式、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数系”,通俗来讲就是让孩子不能从背诵口诀来学习数学,就像人学习说话,是通过语言与事物的对应,是通过各种交流和对话,而不是靠背诵文章。所以数学学习同样需要靠能调动起来的身体各部分和数学联系起来。

(2)学龄小朋友,家长想让孩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可不能单靠“题海战术”来解决,不要陷入数学成绩好就是数学思维强的误区。靠多做题来提高成绩会让人很容易陷入固化思维,缺乏变通,题型稍微转变可能就不会做了。提倡“一题多解”家长不妨鼓励孩子一题多解,不要仅仅局限在完成作业就可以了。多种方法的解答可以发散孩子的思维,锻炼思维灵活度,这是培养数学思维的一个先决条件。

(3)学会归纳,错题不是笼统抄到错题本上会做了就可以了,需要进一步归纳,知识点相同进行合并总结,学会每章总结,建立知识网络。每章每单元每学期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去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会有更多收获。这样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趁早,在课业还不繁重的阶段养成最好

(4)“学校是一个很好的传授知识的地方,但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思维的地方”,受教学进度、学生数学水平差异影响,教师不一定可以顾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能有具体到帮助每个孩子发展思维的时间、精力。如果家长有精力,希望可以做到和孩子一同深挖数学课本的知识点,做到不止会做题,更要进一步了解这个知识点背后的原理,理解本质会帮助你的孩子提高思维抽象程度。

以上是我和我女儿学习数学思维启蒙后的一点理解,理论的知识比较多,个人认为好的实践都建立在一套适宜的理论之上,下一篇再来列举我们的实践过程以及切实可操作的数学思维游戏。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批评指正,交流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