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儿童教育教授:孩子这几个坏习惯,6岁前一定要改掉!

作者:傲梦编程1对1 03-13阅读:1253次

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教育观念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开始认识到,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性格习惯培养,会让他们在以后的成长和学习中受益颇多。

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成为新时代父母的一个新标签。很多家长借助相关书籍、专项性媒体资讯等了解关于育儿的最新知识。今天我们想要给大家分享的育儿常识,来自北师大一位儿童教育教授的总结。

北师大儿童教育教授:孩子这几个坏习惯,6岁前一定要改掉!

很多家长在学习育儿知识时都曾接触到一个儿童年龄的关键分割点六岁。在孩子六岁之后,他的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特点已经基本成型。以后如果想要再纠正孩子行为习惯中的错误习惯,那就更难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在6岁之前的哪些行为习惯是错误的,早发现早纠正。在孩子6岁之前,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性格表现,为以后的成长累积正面能量。

北师大儿童教育教授:孩子这几个坏习惯,6岁前一定要改掉!

第一个最为普遍的坏习惯就是无节制的看电视,玩电子游戏。

网络上曾经有一个段子,说的是当一个孩子安安静静坐在一个地方不动时,要么是在看电视,要么是在打游戏。有些父母会时常懊悔,就因为自己当初为了让孩子能安静待会所以让他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没想到最后孩子毫无自控能力,沉迷电视和游戏。

当孩子已经开始沉迷,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根治”这种偏爱。不如和孩子达成一个相互协议,比如限制时间,用大人的合理建议给孩子把握一个“度”。而同样的在这段时间里,作为家长不妨积极培养孩子阅读、运动以及做手工等有积极意义的活动。

北师大儿童教育教授:孩子这几个坏习惯,6岁前一定要改掉!

每个人都有一种惰性,孩子也不例外。

部分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孩子做事磨磨唧唧,散漫没有规矩。好比早上起床上幼儿园,从六点多催促到七点多,孩子还在磨磨蹭蹭。好不容易穿上衣服,一会自己要去卫生间,一会要喝水,完全没有时间概念。这种类型的孩子普遍存在,他们没有时间意识,家长的唠叨和催促对他们也没有震慑意义。

想要这类孩子的错误习惯,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每日时间计划表。并在计划表中附带相应的惩戒条件,用自己的行动来督促孩子共同完成这项计划表。相信在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习惯这种有规律的时间计划表,知道时间的概念。

北师大儿童教育教授:孩子这几个坏习惯,6岁前一定要改掉!

还有两种孩子的习惯大家也不会陌生,比如孩子说话含糊不清,吞吞吐吐,没有端正的语言表达习惯。

再比如一些孩子把父母以及长辈的教导当做过耳风,不听也不做。

这两种孩子正是两种对立性格的具体表现。第一种孩子可能由于性格腼腆不够自信,再加上词汇量较弱,所以在自我表达上有所欠缺。而第二种孩子更多的是自信满满,对于长辈的教诲没有认同感,所以才会有不听不做的应对。

北师大儿童教育教授:孩子这几个坏习惯,6岁前一定要改掉!

面对过分自我,对家长没有认同感的孩子,家长不妨教会他们换位思考,让他们学会尊重。

尊重是相互的,父母在面对这一类型的孩子时也应充分给予他们认可和理解。想要纠正这类孩子的错误习惯,最普遍的做法是教会他们平等交流的习惯。而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家长的鼓励是孩子最好的支持。

不妨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阅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丰富他们的词汇量。用自我引导式的表达,循序渐进地辅助孩子树立清晰、流利、有逻辑的表达。

北师大儿童教育教授:孩子这几个坏习惯,6岁前一定要改掉!

最后两个在孩子中最普遍的坏习惯要数邋遢和没有规矩。

邋遢不难理解,无非是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爱整理收拾自己的玩具等等。面对这样的孩子,需要有标准的规划他们的卫生行为。比如和孩子制定一个家庭制度表,规划玩具、被服等整理以及饭前便后洗手等等。当孩子的生活习惯形成了一个标准的规范性行为,他的行为意识就会把这种标准刻录在自我的性格中。

至于没规矩指的是孩子没有社会大环境生存的基本准则,比如在公众场合说话大声,没有交通规则意识,随地乱丢垃圾等等。学会在社会大环境中基本的礼仪和准则,是我们获得别人尊重的基本条件。

当孩子有类似错误行为出现时,及时纠正更能起到教育意义。相信一个有礼貌,有素质的孩子,无论在什么样的人际环境中都能获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