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钱不好挣!亲子经济虚火,想赚良心钱太难!

作者:凤凰周刊 03-29阅读:2559次

记者|孙杨 编辑|段文

“大家一起再想想办法,帮日托班度过难关吧。”2019年2月末,一群家长围着园长Lily,一边流泪一边出谋划策。

从事早幼教28年的Lily,2016年在北京的东边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名为“孩提学苑”的0-3岁美式婴幼儿日托机构的她,原本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信心满满,加之又赶上了国家开放二胎、托育作为早幼教行业的一片蓝海,一度相信可以凭实力与良心做点事情,没想到两年半来,未能盈利。

据LILY介绍,她开办的日托机构,目前已经是北京仅有的三家500平米以上的日托之一。但运营压力巨大,难度超乎想象。最近一次危机发生在猪年春节假期结束后,日托班的资金越来越紧张。

孩子的钱不好挣!亲子经济虚火,想赚良心钱太难!

看着孩子喜欢、自己信任的日托班遇到了困难,家长们比老师还着急,好几位家长自掏腰包,想各种办法帮日托班度过难关。

就在Lily艰难苦撑的同时,其他幼教机构又是另一番景象,商场内另一家英语连锁培训机构正在火热的招生中,商区内另一家声乐兴趣班,学生、家长也络绎不绝,生意红火。不远处的一家大型商场内的亲子消费区域,更是人头熙攘,热闹无比,周末的地下停车场需要争抢停车位。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消费升级、以及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成长环境等,近年来,中国家庭亲子类消费支出正在快速增长,亲子经济的热潮正在席卷全国。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亲子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预计未来中国的亲子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亲子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

亲子产业的爆发也在改变着中国实体商业。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到全国范围内的小城镇,越来越多的线下消费场所也将招商重心转移到亲子类商家,亲子消费被看做是拯救中国实体消费的“救命良药”。

大量综合性商场开辟了专门的亲子消费区域,有的甚至将整层楼层租给亲子类商户。很多大型地产项目、楼盘,也搞起亲子经济商业综合体项目。

一个获得普遍认同的商业逻辑是:对于传统实体消费场所,只要把亲子项目拉过来、搞起来,人流量就会上升,而钱也自然就来了。

和很多风口行业一样,资本蜂拥而至的亲子经济领域,泡沫也随之产生。亲子消费类品牌和商家正在出现过剩和良莠不齐的情况。

在利益的驱使下,行业内衍生出了不少营销套路,制造了不少噱头,一些商家为了赚钱,甚至无视行业特点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而另一些想要赚良心钱的商家反而举步维艰。

“未来两到三年,行业一定会走到一个转折点,重新洗牌。”一位资深亲子经济投资人士判断,在他看来,表面的热闹背后,实体消费场所是否起死回生,亲子类商户到底几家能赚钱,都需要打个问号。但是,如果亲子行业不重新规范、进入良性竞争和发展的轨道,少部分商家很可能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名声,导致整个行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孩子的钱不好挣!亲子经济虚火,想赚良心钱太难!

席卷全国的亲子经济有多热

眼下,越来越多有孩子的家庭习惯了到商场度周末。

上午在商场的兴趣班上课,下午在商场内的游乐园玩耍,午、晚餐都在商场的餐厅解决,夜色降临,疲惫的一家人开车回家,洗洗睡觉。

罗玲负责商业机构的招商运营已经十年了,目前,她正在忙着将一线城市诸多知名儿童教育、亲子消费类品牌引入昆明等中国西南地区城市。

在她印象里,大约是从2008年开始,房地产开发已经成规模地推出集中的商业体,需要进行统一招商和运营。2010年左右,亲子类品牌和商户开始在业态规划和招商中受到重视。当时,实体商业中的零售业正在遭受电商严重的冲击,每年“双11”、“双12”刷新一次销售额,实体店的零售就会难过一阵子。

但与此同时,实体商业经营者也发现,电商平台消费不了的业态,比如看电影、就餐、儿童游乐之类的,人们还是需要到商场或购物中心,来消费这类业态的同时,也会随机消费一些零售类,因此,亲子类商户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

包括罗玲在内的实体商业经营者发现,亲子业态能够带动全家消费——在中国,主流家庭成员构成包含了老青幼三代。小孩在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们不能独立活动,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活动。

进入商场,孩子的目的地可能只是学习或玩耍,但附带产生的大人消费就丰富得多。罗玲透露,如今商场或购物中心在招商时,不管档次有多高,都一定会考虑亲子消费。

以成都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国金中心(IFS)为例,该商场零售店铺方面,由奢侈品大牌和轻侈一统江湖,入驻的餐饮品牌有多个米其林姊妹店,属于很高端的定位。即便如此,IFS依然给亲子消费规划出了空间,在地下做了真冰溜冰场和其它儿童业态,5层还有一个综合了电玩城、保龄球馆等在内的儿童游艺中心,真正带动商场消费的还是儿童和青少年。亲子消费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于是,越来越多的综合商场、购物中心、地产项目开始向“幼”转,尝试转型“合家欢”类型商场,削减传统零售业态的比例,把位置让给儿童教育、娱乐、餐饮等商户。有的商业中心,甚至完全取消传统零售,一些新建商业地产项目干脆直接将商铺区域打造成以儿童娱乐、教育及餐饮等组合而成的亲子商业综合体。

虽然亲子消费对各家来说都是招商热点,但是一家大型商场通常会入驻多少亲子类商家,大约都是哪几种类型,这是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综合考量的,一是看商场的经营定位,做城市级的购物中心还是社区型购物中心;二是看商场的规模体量;三是商场周边居住人群的基本研判,掌握消费力的状况。

罗玲举例,像大悦城商场,属于体量比较大的购物中心,品类上大而全,单店的规模也相对较大,而社区型的购物中心则根据特色,品类上小而精。所以亲子消费区域的比例也不一样。

目前亲子消费的占比到底是多少,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儿童业态研究报告》中给出了一个经验数值,据其统计,在国内42个重点城市中,儿童业态或亲子类商家的面积占比在2015年时已经上升到15%,到2018年还有持续的上升。

与此同时,亲子消费产业链的重心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最近两三年,儿童消费业态已经从以饮食、服装为主,不断向教育、科技、娱乐等多元化发展。

孩子的钱不好挣!亲子经济虚火,想赚良心钱太难!

据2018年10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儿童零售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显示:随着消费观念的革新,儿童业态的种类也不断增加、细化,各品牌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实施差异化营销,填补市场空白。突出特点是儿童教育培训、儿童游乐占比均上涨明显。

随着新兴中产阶级家庭的崛起,家长更加注重儿童在教育、娱乐方面的消费。根据儿童亲子新兴品牌进驻情况来看,儿童创新型体验馆、儿童科学馆、儿童医疗等业态更能迎合个性化消费,增速较快。

2018年8月发布的《2018年母婴消费市场研究报告》则显示,亲子消费市场自2010年以来迎来爆发,2010 年中国母婴商品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万亿元,2016 年已经上升至2.2万亿元,且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儿童产业研究中心预计,未来10年,该市场规模仍将保持 20%-30%的高增长率。

另据内地财经媒体统计,截止2018年7月,亲子消费从总量上看,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优势依然明显:上海和北京两座城市中,儿童亲子类商铺总量均超过了1.6万家;除了温州,亲子类商铺排名前十的城市均为一线或新一线城市。

在2018年城市商业魅力指数排名最靠前的10个城市里,筛选出它们2016年以来新开业的163家综合商场,并统计其内部各类商业业态的配比:146家商场中都开设了亲子类商铺,其中25家商场中亲子类商业数量占比超过了10%;全部163家商场中亲子类商业数量占比均值达到8.5%,仅次于服饰和餐饮。

良心钱不好赚

春节后,Lily几乎每天都在到处跑,与各种投资机构,希望孩提学苑能拿到新的投资。并非没有机构愿意掏钱,如果只是想解困并不困难。但如果希望接手或是投资方具有信得过的幼教专业水准和教育理念,那难度就大多了。

出于职业化的坚持,Lily不得不疲惫不堪得与好几批投资人见面洽谈,但是去年底国家出台的关于早幼教行业的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行业的发展前景不明朗,以及投资的回报率,导致机构处于观望状态,投资越来越趋于谨慎。

“做日托,想赚良心钱真的太难了。”Lily不得不总结,开业两年半以来,日托班几乎每天都在赔钱,为了这次创业,她已经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

2016年7月,从事早幼教28年,曾在北京知名高端国际幼儿园任园长的Lily,创办了针对0-3岁婴幼儿的美式日托班孩提学苑。装修好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空置教室5个月散味。

“虽然我们装修选材全部是环保无污染的,但考虑到婴幼儿比成人更为敏感的体质,对环境的安全健康要求更高,仍然决定用近半年时间空置、释放装修气味。”碰巧在那段日子,Lily眼看着街对面的一家幼儿园,刚装修好就立刻开班了。而她顶着合伙人不小的压力,依旧坚持。

因为选材标准高,装修本已严重超出预算,另外,空置期每月10万元,总计50多万元的房租也相当于打了水漂。

2017年3月正式开业,日托班迎来了第一个孩子,一个刚刚7个月大的宝宝,因为曾经在美国工作生活,认为Lily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日托班理念非常相似,又有完整的日托课程,所以宝宝的爸爸就定下了这里。

到目前为止,园内共有近26个孩子,12位看护老师。日托班提供从每日早晨8时至下午6时的全天候看护照料。孩子们根据年龄不同被分为三个班。0-8个月婴儿,师生比保持1:1或1:2;8-18个月婴幼儿,师生比为1:3;18个月-3岁半幼童,师生比为1:4。

教师的工资是日托班的另一项重要支出。正常情况下,12位看护者中,2位是全职外教,全都来自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有儿童教育学或心理学背景,以及正规的工作签证。月薪2.5万人民币/月左右,其他中教的工资也人均达到6500元以上,远高于其他同类机构工资水平。所以每个月每个班的教师成本约为5万元。

北京冬冷夏热,时有雾霾,空气质量差时,孩子不能进行户外活动,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运动空间,原本只在商区租了二层做教室的Lily,又把一层的门脸房也租了下来。如此,近600平方米面积的日托班,每月租金翻倍。

只要简单算账就会发现,按照目前二十余位孩子每人每月8800元的学费来计算,是覆盖不了房租、水电、物业费,加教师工资,每月超过25万元的投入的。只有招生超过35人,才可能达到收支平衡。

而招生是另一件让Lily头疼的事情。原本以为选择在中产阶层小区密集的地方开班,生源不是问题。但实际招生时,Lily发现自己太乐观了。

首先是观念问题,虽然这样的日托机构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非常普遍,但是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婴幼儿的看护大部分是由父母、老人和阿姨保姆完成的,把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全天送到日托班,太考验中国家长的勇气了。

有的海归年轻家长认可日托的专业,想要把孩子送来,入托协议都签好了,最终却没来,一问原因,是家里老人坚决不同意,有的甚至以断绝关系来威胁年轻父母放弃送托计划。

孩子的钱不好挣!亲子经济虚火,想赚良心钱太难!

其次是信任问题,近年来,一些幼儿园、早教机构虐童事件频出,很多家长对早幼教行业存在严重的信任缺失,社会大环境也导致生源受到影响。

原本以为投入350万元成本就可以维持运营,但实际上,因为不肯降低标准,从开业以来,日托机构各项成本均大幅超支,几乎一直处于赔钱状态。“之前太理想主义了,以为只要珍惜家长所托,用心做品质,有好的口碑就会慢慢的做起来。”Lily说,现实中才发现,房租压力、人力成本、推广的难度、获客的成本。。。。想踏踏实实做一家高品质日托,还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良心钱不好赚。

2018年中,曾经有一家早教品牌意欲收购Lily的日托,但是入驻几个月后发现日托班的辛苦和艰难远远超过早教亲子班,单体盈利却遥遥无期,等摸清了经营模式立刻撤走,到了其他二三线城市做低配版的托育加盟业务。结果风生水起,生意红火。

“0-3岁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关键期,宝宝拥有的个人经历、体验和教养方式都在影响着他成为生么样的人,以及拥有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是在培养国家的未来一代,无论如何,我们对孩子做的所有事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Lily这样安慰自己。她始终认为早幼教绝不能单纯当做一个赚钱的生意,从业者要有专业能力,更要保有良知,要有社会责任感,因为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也终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亲子消费的套路

和Lily类似的朱倩,一年前已经因为不想昧着良心赚钱,关闭了自己出钱开办的绘本馆。

2012年前后,生了宝宝的朱倩有感于如今家庭对阅读的重视,加盟了一家全国连锁绘本馆,在北京东三环附近开起了一家绘本馆。

原本想得很简单,绘本馆可以给附近小区的宝宝们提供一个阅读和交流的空间,顺便赚些钱。但是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仅仅考绘本借阅是无法赚钱的,其他赚钱的绘本馆各有各的套路。

“如果想赚钱,就要搞副业。”朱倩说,有的绘本馆同时开起了兴趣班、培训班;有的与各类商家合作,收取费用,组织会员参加地产商、商场等地方组织的商业类的活动;有的甚至在管内做起了微商,出售其他商品。

朱倩不想做这些,她绘本馆有会员一百多人,每位会员的年费一千多元,除了绘本借阅,也会定期举办免费的读书会、以及收费很低的外出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亲子类体验类活动等。每年十余万元的收入几乎只能勉强满足房租水电、绘本购买、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

孩子的钱不好挣!亲子经济虚火,想赚良心钱太难!

“本来是一门小生意,越做越像做公益、献爱心。”朱倩说,2018年,因为始终不赚钱,加之自己的孩子即将入学,对绘本阅读的需求逐渐减少,她终于决定关闭绘本馆。

就在朱倩退出的同时,该连锁绘本馆的版图却在不断扩张中,在全国多个城市不断开出更多新店。看到现在很多资本大举进军亲子亲子类消费领域,朱倩的感觉是:亲子消费市场很大,竞争很激烈,但真正能赚钱的不多,赚钱的商家几乎都有自己的套路。

“这个和我当初设想的完全不同”,朱倩觉得,亲子行业需要的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细水常流的,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投入耐心与时间做经营与维护。“红黄蓝事件就是很好的教训,任何生意都不能为了赚钱,绕过良心和社会责任。”

需警惕的虚假繁荣

亲子消费为商场成功吸引了人流,据此,有人认为亲子消费拉动了整个实体商业的销售额,挽救了传统实体消费场所。在罗玲看来,这有一定道理。

她认为,从过往的经验上判断,亲子消费带来的人流量是有价值的,绝对不等同于大卖场靠低价促销或送鸡蛋之类的活动带来的人流量。这种人流量的价值是由亲子消费的逻辑决定的——从需求的角度看,亲子消费是因为有用,而不是因为便宜。从家庭消费理念上来看,重视儿童早期教育、情商培养、兴趣发展等方面的家庭,都是有一定的消费力的,从需求层次来看,这类家庭是在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

亲子业态还能为商场贡献更为稳定,而且比成人体验业态(KTV和影院之类)更理想的租金收入。事实上,亲子消费对于商场而言,是一台高效高价值的客流发动机。

然而,也有一些行业内部人士指出,不能简单把人流量和销售额划等号,在亲子经济热闹的表面之外,需要警惕虚假繁荣。

2018年,餐饮行业经营者刘铭正式决定将开业一年多的亲子餐厅转型,回归自己擅长的面向大众的创意菜餐厅定位。

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自诩经验丰富的刘铭,也赶着亲子消费热潮试验了一次亲子餐厅,结果证明,亲子牌并非想象中那么好打,亲子消费热潮下面,坑也不少。

刘铭的这家餐厅开在北京东四环的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内。做亲子餐厅的这段时间,他发现,相比成年人的商务、朋友聚餐,带孩子就餐的家庭,特点是用餐时间短,客单价低。

虽然这一特点让餐厅的翻桌率提高,但同时意味着人员的投入成本也增加了,综合起来,其实是降低了餐厅的利润。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在普通工作日,餐厅客人以商务会餐、朋友聚会为主,大约需要15位服务员,到了周末,餐厅内带孩子来吃饭的家庭聚餐变多了,需要配25名服务员,但同时,每桌的客单价却变低了,相比日常,又累又不赚钱。现在,刘铭的餐厅重新定位为“提供亲子餐和亲子服务的创意菜餐厅。”

“其实,一家适合带孩子来吃的餐厅,最重要的不是游艺区有多大,书和玩具有多多,而是要干净、放心、食物搭配合理,适合孩子吃。”刘铭说,现如今,很多亲子类餐厅都没做到这一点,很多人简单的认为披萨、意面就是儿童餐,有的只把注意力放在吸引孩子上,而忽视了父母的口味与感受。

“我们行内有种说法:亲子类消费时间很短,而且没有回头客。”刘铭说,在他看来,亲子消费主体是家有婴幼儿的成年人,而婴幼儿时期很短,只有0-3岁和3-6岁,k12教育类相对长一些,而且,儿童的成长是一过性的,不会重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亲子消费的目标人群看起来很大,但也“很窄”。

说起时下各大商场招商纷纷转型,主打亲子牌。刘铭觉得,这更多是商场的无奈之举,未必能真正扭转实体消费场所的困境。

过去,一家综合性商场在做商铺规划时,留给儿童类产品的区域非常少,有些甚至仅有1%,现如今,有的商场亲子类消费商铺占比例甚至达1/3。

孩子的钱不好挣!亲子经济虚火,想赚良心钱太难!

近年来,全国各地商场、购物中心越开越多,但是服装配饰等各类商品品牌的增长并没有那么迅速,导致各个商场入驻品牌千篇一律。为了保证商铺出租率,商场不得不把招商重点转向。

刘铭透露,据他通过几家商场的接触了解,亲子类商户往往需要大面积的铺位,商场租给亲子类商户的店铺租金大多比较低。大约是租给一家餐厅的租金的三分之一。

“碰到拿客流量说事儿的商场,一定要谨慎。”说起商场的招商套路,曾经做过商业咨询的刘铭总结到。有些商场的逻辑是:只要商场内有了亲子类消费区域,客流量自然就会增加,客流量上来了,就会带动整个商场的销售额,从而实现盈利。

但在刘铭看来,一家商场能否盈利,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

“我们行内人考察一家商场不仅看人流量,更会看入驻品牌的档次。”刘铭说,特别是一层,如果一家商场的门面,也就是一层商户都是三流品牌、山寨品牌,那么这家商场的客户层次和消费能力通常不会太高,销售额一定成问题。

而亲子消费区域的热闹,也并不是一定能带旺其他区域,关键还要看商场的整体布局、服务,以及品牌定位。

实际上,商场内的亲子区域现在也是高度雷同。一部分是知名连锁品牌,一部分是各种类似的游艺、教育类商户。有的商场同时存在数家设施几乎一样的儿童乐园,内容区别不大的美术班、舞蹈班也经常扎堆开在一起。

“这样的情况不会维持太久”,刘铭说,眼下亲子消费区域的热闹很可能只是表面。如果一家商场内的商户是靠低租金吸引而来的,自身的经营、水准也不高。而商场的租金每年都在上涨的,如果赚不到钱,商户会逐渐被淘汰或自动退出。

在鱼龙混杂的行业中交了很多“学费”的家长也会越来越理性。亲子行业未来一定会经历洗牌,重建,留下真正有实力的,去掉泡沫。乐高、迪士尼等知名品牌会留下来,而那些设计粗糙、千篇一律的游乐场、包装的花里胡哨的早教机构都会被淘汰。虚假繁荣会破灭。

对此,罗玲也认为,在招商和实际经营中,一些实体商业场所的确存在亲子消费品牌业态单一、同质化的问题。这对商家来说是一个产品升级和差异化经营的挑战。

产品升级,需要硬件的投入,比如装修材料和设施设备,从普通材料到环保材料是物理条件的升级。但是硬件升级是比较不容易的,例如儿童职业体验和游乐设施,项目的更新周期,短了成本过大,长时间不更新,孩子没有新鲜感,就失去了兴趣度。

差异化经营则是软性的,也就是理念和服务,比如海底捞,虽然火锅店是同质化的,但他们的服务理念是创新的。亲子业态也一样,服务产生的客户粘度是巨大的财富,亲子行业还是一个高于其它行业的客源就是口碑和客带客。创新的理念和服务是亲子经济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规范方面,儿童教育类对经营场所面积、消防要求、办学资质等都有来自教育系统审核的强制性要求。其它的类别也会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有据可依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全国性或地区性的亲子消费连锁品牌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选址、装修、设备、人员招聘培训、日常经营管理的规范。

罗玲认为,目前,亲子经济这个产业,仍然属于全市场行为,竞争是最好的自律,市场和客户买单是最好的裁判,要生存和发展的商家都会去提升和调整,应对消费需要的升级。经济越发达竞争程度越高的市场,经营就越规范,做得就越好。

至于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未来的出路,刘铭说,人们以往总认为是电商打败了实体经济,实际上,行内另一个说法是,“打败实体店的不是互联网,而是租金和抽成”。未来实体经济如何扭转困局,突破口或许不在亲子消费或某一个具体领域,可能更需要的是对经营模式的思考与改变。

虽然一手创办的日托机构能不能撑下去还是未知数,但是Lily仍然表示看好行业未来前景。随着国家放开二胎,相继出台有关托育的利好政策,专业机构的介入, 90后年轻父母的育儿刚需,未来托育行业会越来越规范和专业,前景无限。

因此,儿童消费领域若要良性发展,除了行业自律,也需要家长们观念的改变,儿童成长不是百米冲刺,是漫长的马拉松,比财力投入更需要的,是家长们的耐力。

还需要社会整体观念的转变:“养育孩子本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现在全社会强加给父母身上的压力太大了,制造出的焦虑太多了,对家长和孩子的期待都太高了。”

编者注:最新消息是,Lily的日托机构已经拿到了新的投资,终于渡过艰难时刻——尽管短期内困难不小,对于投资者来说,亲子教育的未来依然诱人。

*实习生张金沫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凤凰周刊】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