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前两星期有个下午,门诊比较空闲,就跟一个孩子家长聊了几句。
我一时兴起,就问了一个问题,
“你觉得大家会喜欢我在公众号里什么类型的文章,或者说大家想看到什么样的文章?”,
孩子的爸爸妈妈这么跟我说:
“戴医生你如果能写一些孩子喂养的问题就好了,妈妈圈里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了,很多人第一次当爸爸妈妈都很注重这个”。
当时心里就有想要写点关于儿童饮食的问题,但是因为这段时间比较忙不得闲,一直耽搁到今天,抽个时间,来跟大家谈谈一些婴幼儿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
❈❈
辅食的添加时机
我们儿科学的教科书和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会在小孩子4个月的时候,给予添加辅食,我们这边也成为“开荤”或者“开腥”,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小孩子可以接触除了母乳之外的食物了。
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的最新观点是,儿童应该在6个月的时候添加辅食,因为母乳或者配方奶的成分,完全可以满足6个月内的儿童生长发育所需。尽管存在争议,但是添加辅食的时机,不应小4个月,或者大于6个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过早的添加辅食(<4个月),首先儿童消化系统还不完善无法很好吸收,其次是免疫系统不完善容易造成过敏。但是一旦儿童到了6个月的时候,就必须给予添加辅食,因为这个时期母乳或者配方奶已经无法提供儿童生长发育需要的铁元素,而且这个时候的儿童各方面也可以逐渐吸收各类食物。
辅食的添加原则
所谓辅食,也就是辅助饮食,除此之外,从添加辅食开始到1周岁,幼儿还需要每日补充500毫升到800毫升的母乳或者配方奶。
虽然每个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尽相同,但是总体上,都应该遵循一个辅食的添加原则。那就是从稀到稠,从汁→→泥糊→→颗粒→→半固体→→固体(也就是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固体饮食)。从五谷(比如大米米粉、小米米粉等),到蔬菜,到水果,到肉类一个顺序进行添加。
而添加时,千万不要着急,一种一种的慢慢添加,要注意从单一到多种,每添加一种辅食,要进行观察3天,看看宝宝有无不良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立刻停止这种辅食的添加。
第一次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
1.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奶粉,来配一点米粉或者米糊。(最好是含铁成分的营养米粉,大米米粉或者小米米粉均可,因为6个月的时候儿童生长发育快,母乳或者配方奶的铁元素不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所需,其次是6个月的时候,儿童从母体内带出的铁元素基本消耗完毕,需要及时添加)
2.在开始添加辅食之前,先喂一点点奶,让小孩子不太饿的时候开始辅食添加。或者在空腹的时候先喂一点辅食,然后再喂奶。以免小孩子吃饱了母乳后拒绝摄入辅食。
3.不要躺着喂食,保持直立或者半躺着喂食,以免引起呛咳。
4.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来进行辅食的添加工作,以上午为佳。
5.初次摄入米粉量最好不要超过5g,第一次添加辅食只是让小孩子进行适应,而不是要让他一下子吃很多。
6.添加辅食时应注意儿童是否有过敏反应或者食品不耐受,这些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呕吐、腹泻、湿疹、拒食、哭闹不安等,如果有此类现象,应暂停此类辅食,3-7天后再次尝试添加,如果再次出现上述反应,则应避免摄入此类辅食至少3个月。
1周岁以内应该避免添加的辅食
1.一周岁之前不需要添加食盐,避免对肾脏造成负担。另外辅食也应该尽量避免糖类和油类的摄入。
2.避免容易过敏的食物,比如鲜牛奶、蛋清、带壳的海鲜、大豆、花生。
3.坚果类(比如核桃或者杏仁等),第一是容易过敏,第二是儿童咀嚼和吞咽功能不完善容易引起呛咳。如果1周岁以上要尝试的话,尽量弄成小块状或者弄成粉末。
4.1周岁之内不要添加蜂蜜。
辅食添加顺序表
辅食添加顺序表,供参考,具体情况视实际而定。
6个月开始,每日添加一次辅食,每次2-3勺,每勺约10毫升,吃泥状食物或者汁状食物,添加米粉、果泥、蔬菜泥。
7个月开始,每日添加一次到两次辅食,每次半碗左右,约125毫升,吃稠糊状食物,添加肉泥(包括猪肉、鸡肉、鱼肉、牛肉等)
8个月开始,添加蛋黄以及鱼肉,肝泥等。
9个月开始,每日两至三次辅食,每次约150毫升左右,吃有颗粒的泥蓉状食物。
1周岁开始,每日三次辅食,每餐200毫升左右,吃碎块状或者切成丁状的食物,比如小块苹果之类的。
1周岁半以后,基本可以和大人吃一样的食物,只是需要稍微切碎一点。
几点注意事项
6个月以内的儿童不需要添加水分。六个月后因为开始添加辅食,可以适当添加水分。
6个月刚开始添加的水果,需要煮一下,煮熟了后再切块,研磨成泥状。
8-9个月后,可以直接将成熟的水果切块研磨成糊状给孩子吃,而像苹果这类的,用勺子刮下来给孩子吃。
蔬菜需要放到水里煮一下,煮熟后切碎,然后在碗里用汤勺之类的压碎成泥状。
添加肉类的时候,可以做成肉松给孩子吃,孩子也喜欢。
蛋黄8个月左右可以添加,刚开始先添加四分之一个,逐渐过渡到半个,直到最后一整个。但不宜每天都吃。
蛋清需要一周岁或者更大之后添加,因为容易引起过敏。
最后上个图,简单给大家归纳一下。
今天就说到这里,水平有限,有错误之处,希望大家指正。如果你有什么看法或者疑问,也欢迎你在下方评论区进行留言,我有时间会进行解答。
本文为戴建明医师所写,所用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或者介绍给你的朋友,获取更多健康知识。大家可以在添加公众号处搜索“戴建明医师”或者“Dr_daijianming”来找到我。亦可来关注我。
如果您有什么疑问需要咨询医生,也可以扫描下方的杏仁二维码来向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