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作者:纽扣AB面 02-08阅读:1861次

"

人的本质是孤独的,与孤独同步生长的就是控制的欲望——谢文华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文/一粒纽扣

从“天冷穿秋裤”到“多喝热水”,网络流行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天下之大,同一个妈!

有时候,这种小提醒很温情,我们心里感恩;也有时候这种小命令很恼人,我们想要反抗。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妈妈的控制欲在作祟。

心理学家谢文华说:“控制欲几乎是人的本能,它用来对付我们对心的恐惧。”

妈妈们希望通过控制家人来达到内心对家里和谐、平衡的渴望,并以此来抵抗内心的孤独。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徐峥的电影《囧妈》就在大年初一将这样一位母亲形象搬上了荧幕。影片中,徐峥扮演的徐伊万与母亲卢小花坐着开往莫斯科的绿皮车,共度了6天6夜,在此期间,卢小花的一切行为让我们都能看到自己妈妈的影子。

她会不断往你嘴里塞各种食物,她会控制你玩手机,她会规定你几点该喝水、喝哪几种水、喝多少量,更可怕的是,她还要直接过问你的夫妻生活和生娃打算。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无独有偶,早在上个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毛姆创作的短篇小说《风筝》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如出一辙的母亲。

这位女士名叫贝阿特丽丝,她对丈夫和儿子的称呼、家里的摆设、儿子的行为都要一一规范,

一家人唯一的乐趣就是每周六去公共绿地放风筝,女子赫伯特尤其喜欢。

赫伯特在这样的规范下长到了22岁,遇到了女孩贝文,却在第一次带女友回家时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赫伯特不顾母亲的态度娶了贝文。

这时,母亲用放风筝成功吸引了儿子的注意力,一步步将儿子夺回家中。妻子在忍无可忍下砸毁了他的风筝,赫伯特恼怒之下与妻子分手,且宁愿住监狱也不愿支付妻子一分的赡养费。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所谓控制欲,其实就是人们通过提出要求、设立目标,并强行让自己或身边的人来执行这些要求、实现这些目标,以此来获得一种对生活的控制感。

最可怕的是,控制欲会传染,像病毒一样,在亲子关系中交替传播。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囧妈》中的徐伊万一方面反感于母亲的控制,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在控制着自己的妻子;《风筝》中的赫伯特一方面不满母亲对于妻子的态度,却在婚后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母亲的安排,也试图以此来控制自己的爱妻。

两者有相同的点,也有不同之处。

本文试图通过两者的对比,来还原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中传播交替的“运行”轨迹——遗传、受阻、裂变,并建议大家在源头、渠道和终点三个方面进行防范控制,以期能给读者带来某些家庭警醒。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1.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中传播交替的第一阶段——遗传

《囧妈》的开场由徐伊万和老婆张璐的对话开始,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夫妻关系的紧张。张璐说: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徐伊万听到这句话,一脸茫然。他或许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老婆的直白让他不知所措。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为了取回护照,徐伊万去火车上找母亲,面对母亲对他生活起居和饮食的控制,他说:

“在你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你难道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而《风筝》则是以主人公赫伯特在监狱为故事的开场,他文质彬彬、年少有为,看起来并不缺钱,但却不愿支付给妻子1分钱的赡养费,哪怕坐牢都不愿意。

“只要一想到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就是身在监狱也开心”,这是书中原话。

而他和妻子的深仇大恨仅仅源于妻子毁了他的风筝,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可所有人会在读完故事后都会理解赫伯特,因为他有着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大到选专业选职业等人生大事,小到名字、穿衣打扮、饮食起居,他的母亲都要安排清楚。

“她教他要端坐在桌前用餐,不许把两肘靠在桌上,她教他使用刀叉餐具,姿势就像个小绅士。她教他喝茶时要翘着尾指端茶杯,当他询问她这么做的原因时,她说:“这个你不用管。就得这么做才对。这就表示你知书达理,分得清是非曲直。”

全家唯一的爱好就是周末去公共绿地放风筝,只有在那时母亲会和他疯玩在一起,风筝像是他的寄托,而妻子却不愿意让他玩风筝,认为很幼稚。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赫伯特对妻子说:

“我才不管你怎么觉得呢。我就是喜欢,就算你再不喜欢,你也得忍着。”

“从我小时候开始,我就习惯在每个礼拜六下午去放风筝,只要我乐意,我随时都可以继续去放。

这两句尽管是气话,但能看出赫伯特其实也很固执,他试图让妻子认同他的爱好,这种控制欲让他对一切不管不顾。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从两个案例可见,控制欲是会通过亲子关系遗传的,这种遗传是隐性的、被动的,这也是控制欲在亲子关系的第一阶段之特点。

(1)隐蔽性:即父母和子女都感知不到遗传的过程,他们在无意识中完成了这种交替,直到第三方的出现。比如徐伊万和赫伯特的老婆,如果没有他们的出现和碰撞,两位可怜的男人永远会感觉良好。

(2)被动性:即子女接受控制欲是被动的,他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耳濡目染,有样学样地学会了控制的真谛。

密斯·凡·德罗说:“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

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中的遗传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细节完成的,这是一种渗透式的前进,像病毒一样传递给下一代,可怕至极。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2.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中传播交替的第二阶段——受阻

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国王下山时被石头扎了下脚,国王生气地下令,要杀死所有的牛,用牛皮来铺路。

这时一位大臣说:“国王啊,与其铺路,用牛皮来包住您的脚不是更好吗?”

在这个故事里,国王就是那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却在大臣这里受到了阻碍,大臣用自己的逻辑试图去阻碍国王的控制。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维托里奥 · 埃莱二世的国家纪念碑

《囧妈》中的徐伊万从大学开始就在做一件事——逃离母亲,走向独立。连老婆张璐都质问他:“你有多久没有抱抱你妈妈了!”

在火车上,他反感母亲给他喂圣女果,便将所有圣女果从火车窗户缝隙扔了出去;他反感母亲限制他交友,便越是与俄罗斯小姑娘厮混在一起;他反感母亲的一切,他都用嘶吼、吵架得以解决。

母亲卢小花被他气的嗷嗷直叫,因为她的控制欲在徐伊万身上有着激烈的受阻现象。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风筝》中也有一段激烈的受阻,是赫伯特邂逅了女友贝文并把她带回家后,眼看着女友被母亲奚落、嘲讽,他心生不平。

他说:“妈妈,你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这个可怜的姑娘?你真然我觉得羞耻。”

“你怎么能这么跟你妈说话”,她勃然大怒道:“你根本就不应该带这么一个女人来到我的家里,她太粗俗了,就像泥土一样不堪。”

......

"这不过是你的想法罢了,我们已经订婚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赫伯特说到做到,他买了房子搬出去住,和妻子一起去度蜜月,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所谓控制欲,永远只是一种欲望,没有人会从始至终被你控制。

因此控制欲在亲子关系的交替中出现了受阻现象,也就是这个阶段子女意识到了父母的控制,并举起一切“盾牌”来阻止这种“统治”,从而也阻止这种病毒的渗透。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我认为,这个阶段也有两个特点,即爆发性和主动性。

(1)爆发性:即它是因为一个导火索而引发的爆炸,突然出现,且迅速到达沸点,交锋比较激烈。从徐伊万和赫伯特与母亲的争吵都可以看出。且这种爆发可能不只是一次。

(2)主动性:相较于第一阶段,受阻是在子女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主动的抵抗。

这个阶段,双方都很受伤。控制欲强的父母觉得儿子变了,反抗的子女觉得父母变本加厉了。

只有控制欲在偷笑,因为这种病毒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3.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中交替传播的第三阶段——裂变

裂变是一个生物学名词,多指一个细胞分裂变化为多个,也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如核裂变。同时,营销学上也有一个裂变效应,可理解为连锁反应。

本文此处的裂变指的是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交替中经历了受阻后发生的后续效应,这种后续效应在《囧妈》和《风筝》中却有所区别,前者表现为反向裂变后的平衡,后者表现为正向裂变后的投诚。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1)反向裂变之平衡是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中的最好结局——以《囧妈》为例

《囧妈》中,徐伊万在去往莫斯科前其实有机会撤离,却因为妈妈在自己口袋里装的3颗大白兔奶糖而选择陪母亲开启圆梦之旅,并在旅途的后半段开始反映出自己的反控制能力。

在又一次冲突中,徐伊万冲着母亲狂吼:“我爸不是喝酒喝死的,是被你气死的。”

他控诉母亲一直以来对父亲的控制,控诉母亲拿着扩音器告诉周围的人都要远离自己的丈夫。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卢小花第一次知道自己在儿子心中是这样的角色,心灰意冷,弃车而走,一个人跑入了冰天雪地的树林。徐伊万追上他,两人在树林里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在那里,徐伊万第一次知道了父母婚姻的真相。

卢小花作为当时的高知女性,被基层的电影放映员吸引,两人因为爱结合。婚后却是一地鸡毛,徐爸爸嗜酒还在酒后有家暴倾向,是7岁的徐伊万一句无忌的童言让卢小花有了活下去的动力,从此决定一辈子只为儿子活着。

那句话是——“等我长大了,我就能保护你”!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以此为转折点,卢小花不再飞扬跋扈地下命令,而对着儿子说:“我仔细想过了,你们没有孩子其实也挺好的。”

徐伊万似乎也成熟了,他不再抵触母亲,而是敞开心扉去理解母亲。最后两人达成心灵上的和解,以平和的姿态开始了旅行。

徐伊万最后告诉母亲,他没事就会回来住,说明他是发自心底地想要陪伴母亲了。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谢文华说:“控制欲实质上是一种弱者心理,是示弱的行为,是控制者为了抚慰自己的焦灼与不安而为之。”

卢小花在过去的几十年将婚姻的苦自己扛着,却用控制欲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一场谈话将此轨迹打破。控制欲在这对母子的亲子关系中发生了裂变效应,只不过是反向的。

两代人关系的平衡其实是阻断“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传播的最佳良药,也是最好的结局。因为只有平衡,双方才能实现平等的对话,而只有对话,才会没有心结。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2)正向裂变之投诚是控制欲在亲子关系的最糟结局——以《风筝》为例

与卢小花相比,《风筝》中的母亲贝阿特丽丝的控制欲更加登峰造极。在与儿子发生激烈争吵后,她不像卢小花女士会反思过往,而是变本加厉。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她利用儿子从小对放风筝的执着,不停地买大型风筝来吸引儿子的眼球。第一次,当她看到儿子出现在公共绿地时,她故意装作没看到;第二次再遇到时,她让老公请儿子过来摸风筝,并邀请儿子回家喝茶;一直到后来,她在放风筝后留宿儿子,并利用儿子和儿媳的矛盾,让儿子搬回家住。

书中这样描写重回家中的赫伯特:“他觉得每天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舒服,事实上他已经产生了一种他从来就没离开过家的感觉,他就像一只小狗一样,安安稳稳地待在那个为他特制地舒适篮筐里。”

“当时贸然离开家,真是我这辈子犯过的最大错误,妈妈”,赫伯特亲口说。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如果说之前的反抗真实存在过,那这个结局就是赫伯特的归顺,也是投诚。

阿尔佛雷德·阿德勒在《走出孤独》中说:“虚荣者的友善,是控制欲的刀。”

赫伯特认输了,他愿意从此继续生活在妈妈的控制之下,为此他不惜与妻子离婚,且为了一个风筝宁愿坐牢也不支付妻子的赡养费。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他为什么如此执念于风筝?

毛姆写道:“或许他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在如此自由飞扬、远远高出于他之上的风筝之上,找到了自我的一种认同感,让他感觉自己好像逃离了现实生活的千篇一律和单调乏味。”

可赫伯特不知道的是,风筝真的没啥好羡慕的,它飞得再高,也逃不出那根线,一旦挣脱,必将灭亡。

这像极了赫伯特自己,也暗示了他的结局——回归母亲的控制,而这种投诚无疑是控制欲在亲子关系的最糟结局,且不说他无异于子女独立幸福,时间久了,它也会反噬控制者本身,因此是深埋在家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对以上两种结局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这一阶段有着不确定性,而导致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会散落在父母和子女双方中,任何一方的不给力,都可能导致最坏结果的出现。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写在最后:我们该如何“控制”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中的交替?

阿尔佛雷德·阿德勒说:“失控不是灭亡!”

我们所有人都要有诚实面对自己的勇气,要承认内心深处的控制欲,因此我们不必一定要消灭它,但一定要学会控制它,对于它在亲子关系中的交替传播,一定要在各个关头予以控制。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1)源头控制——找到更多自我认同的方法

心理学认为,所有的控制欲都源于内心的不自信,我们希望通过控制别人来实现自我认同。

因此我们应该找到更多自我认同的方法,避免将认同建立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可以试着在工作中、爱好中提升自我的成就感,将自我认同与亲子关系分离。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2)渠道控制——学会更多亲子沟通的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对于亲子沟通,我们更要慎重再慎重。

其一,少用命令式的口气对孩子说话,对话姿态要平等;

其二,少用自己的负面情绪博取孩子的关注,这是一种变相的绑架;

其三,对自己的情感需求合理表达,而不要刻意隐瞒,因为隐瞒本身会成为一个亲子沟通的潜在威胁。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3)终点控制——掌握辨别子女反应的能力

控制欲在亲子关系的终点自然是子女,这是控制它的最后关头,因此我们更要加倍小心。如果前两个关头失守了,守住最后一关,我们还不算失败。而这里最关键的就是观察并辨别子女的行为举止,这是一面镜子。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与小朋友玩耍时会不讲道理地发号施令,或者你发现你的孩子在社交中会无条件让步欲别人,这都不是好的表现,这说明我们的控制欲影响到了他,我们就要开始纠正自己和孩子言行了。


从《风筝》到《囧妈》:还原控制欲“病毒”在亲子关系的传播路径

最近大家都窝在家里,不妨好好审视一下控制欲这个“病毒”有没有在自己家里兴风作浪?!


我是一粒纽扣,A面编织格局、装点生命,B面解开困惑,缝合人生。爱阅读、爱写作、爱摄影、爱生命。愿用一生追求生命的质感,期待与你同行。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