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晨间点名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作者:中幼网 02-08阅读:2794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教育理念,旨在倡导呼吁应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要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对于幼儿园来说,晨间活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这个环节的组织是否有趣又有价值,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而晨间点名活动,又是幼儿入园后融入集体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孩子开启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幼儿园晨间点名活动存在“形式多样,效果单一”的现状。几种形式如下:

1.老师按照花名册上幼儿名字顺序进行点名,幼儿按照老师规定的要求回应着。如,教师点到谁,谁就说“到”,或者是“我是小明”、“我是小猫,喵”“我是红红,我在这里”、“我是明宇,我最棒”。

2.有的老师要求幼儿在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一边拍手一边说自己的名字,还有的老师要求幼儿在听到自己名字时,要学着小动物的叫声,做着小动物的动作等等。

3.还有部分幼儿园把点名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用软件点名,教师只是借助了软件最后的汇总功能,例如今天应到多少孩子,实到多少孩子,缺勤几个孩子,过程还是老师点,孩子答的形式。

经过笔者统计,以上形式的点名活动,每个幼儿的时间占用1秒到30秒不等。这样的点名活动中,孩子的回应方式虽多种多样,但是结果只关注今天谁来了,谁没来,没有避免随心教育或是让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点名环节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如何有效的利用好点名环节,使其教育价值最大化,是当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调动多种感官,使点名环节可听可见

我们知道,幼儿对各种电视广告百看不厌,甚者能够背诵很多广告词,究其原因就是电视广告的呈现模式除了画面色彩艳丽外,那种视听结合的方式也是最易被孩子所接受的。幼儿的思维发展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通过制作幻灯片进行点名的形式,让抽象的声音符号变的具象可感知,实现了点名环节的有效又好玩。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师为每个幼儿制作一个幻灯片,幻灯片上要呈现幼儿的学号、照片、姓名等基本信息,并将幼儿的幻灯片编号要与其学号相对应。

对于刚刚入学的幼儿或是刚刚组建新班级的幼儿,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陌生的,不熟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幻灯片的编号与学号相对应,并按照顺序依次点击幻灯片进行点名。如,教师点击编号为1号小明的幻灯片,同时说“1号是谁呢?我们来看看”。这时,幻灯片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数字“1”,紧接着自动出现“小明的照片”,教师又说“这是谁?找找看,他在哪里坐着呀?”这时孩子们会环视其周围,依据照片找到对应的幼儿小明,老师又可以说“1号是小明,小明在哪里?”鼓励小明说出“我在这里”。

幻灯片的使用,为幼儿提供了可视可感的视听刺激,调动起幼儿多种感官,边听、边看、边思维,使幼儿不再单纯的、被动的接收抽象的、稍纵即逝的听觉信息符号,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等多感官的共同参与,来完成对事物的认知。由于多感官的共同参与,幼儿的行为会变的积极主动。提供可视可感的具象刺激,又能让所有的幼儿参与其中,避免时间的隐形浪费。

二、依托主题内容,使点名环节变化多元

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在主题教学实施背景下,主题目标的有意渗透,使点名环节变的丰富多元。

教师将每个幼儿的幻灯片制作完成后,在保持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主题内容的变化,将幻灯片上的元素进行稍稍的添加或删减,在一个新主题开展之前,让点名活动和主题教学有机融合,就会使点名环节成为实现主题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如结合小班上学期第五个主题 “我的动物朋友”中的相关目标为依据,教师就可以在幼儿点名的幻灯片上有计划的插入几个动物的图片。如在1号小明的幻灯片上,插入一只小兔子图片。点名时,教师点击第1号幻灯片,一只小兔子出现在幻灯片上。老师说“看看,这是谁呀?”“小兔子”,“小兔子怎样跳?”。这时教师鼓励所有孩子模仿小兔跳,“小兔小兔跳跳跳,小兔小兔跳跳跳,跳到哪,跳到凳子旁边,坐下来”,“看看小兔子会和谁做朋友呢?”这时教师再点击鼠标后出现小明照片,照片后面紧跟着“小明”两个汉字,教师伴随着照片和名字出现的同时,说“小明在哪里”,并鼓励孩子说“我在这里”。教师找到幼儿击掌,并说“小兔和你做朋友”,这时,教师边点击第2号幻灯片边说,“小兔还找谁做朋友呢?奥,是2号小红,小红在哪里”?为了避免小动物的种类太多,我们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一种小动物可以代表4—5名幼儿。接着,教师再点击幻灯片,出现另一种小动物,又可以点出4—5名幼儿。在点名环节选择主题内容中的适宜元素加入,让点名环节变的有趣和有意义。跟随主题的变化,点名环节会变的更加丰富多元。

三、关注年龄特点,让点名环节追随发展

追随幼儿的教育才是适宜的教育。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或同一年龄不同的发展阶段目标,对幻灯片里的相关元素进行添加或删减,实现教育的由浅入深,层次递进。

如,小班上学期初,使用幻灯片点名时,幻灯片上要有学号+照片+姓名,教师要按幻灯片编号与学号一致排列,并按照正数的顺序点名。到了小班上学期中、末期,教师将幻灯片上的照片去掉,幼儿通过认知学号和幼儿个体对应。到了小班下学期,教师再将幻灯片上的学号去掉,只保留幼儿的名字,大部分幼儿会说名字,这次的认知是通过“字”对幼儿的刺激而引发的回应。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讲,前期教师可像小班那样,将幻灯片进行编号并与其学号相对应,前一个月时间,可按照顺序依次点名,第二个月左右可撤掉照片,保留学号与名字。随着孩子的发展,可撤掉学号,只保留名字,幼儿只凭认字进行点名。到后期,教师将幻灯片编号打乱,不再与幼儿学号相对应。如,班级有30名幼儿,教师将1—30个数字制作在一张幻灯片上,教师随便点击某数字,就会出现一张幻灯片,上面可能有学号、照片、名字,也可能只有学号与名字或只有名字。幻灯片一出现,这个孩子必须快速站起来回应。这样以来,所有的孩子都处在积极期待和快速反应状态,对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都是极其有意义的。

为了培养中大班幼儿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在点名环节中,教师要求,幻灯片上出现谁,谁就要控制自己不说话,别的幼儿要快速点出这个人的名字,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完成所有幼儿的点名后,教师统计谁是今天反应最快的孩子,就可以成为明天的点名助手。

接下来的班级点名环节,由于“点名助手”的诱惑,幼儿完全可以实现自主点名,并逐渐的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其他幼儿的回应情况统计,便于选拔出第二天的点名助手。这种方法更能够让所有的幼儿处在有意义的积极迎战状态。

运用幻灯片进行点名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近阶段孩子发展需要,变化幻灯片的呈现方式及教师语言策略,来实现所指向的教育目的。

基于主题背景下的点名环节策略的研究和应用,使幼儿对数学认知、语言文字认知、符号意义与应用、数与物的对应关系、主题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幼儿统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实现教育的无声渗透,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作者单位:寿光文正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