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大上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奇葩作业

作者:童书绘本的秘密花园 06-21阅读:5322次

文/偏要叫肉卷

上过幼儿园的家长们(没错,就是家长们!)都知道,老师很喜欢隔三差五地布置一些奇葩作业。

为此,大家没少在网上吐槽:

我能说这些作业我都做过吗[捂脸]

肉卷没上幼儿园之前,对于广大人民的抱怨我还挺不理解的,和小朋友做亲子手工是件多温馨多快乐的事儿啊。

幼儿园不亲子,难道要等高考倒数一百天的时候再和娃培养感情吗?

But,现在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园的这些奇葩作业真的一点也不亲子!

无论是从动手能力还是工作量上看,小朋友们能参与的环节都是少之又少。

做个树叶画吧,娃也就负责出去捡捡叶子;捏个橡皮泥吧,她也就能给你定个题目……

还不够给你捣乱的呢!

上个月光是给肉卷做了两个书签,我就活生生从晚上9点耗到11点半。

然而,我还不是最惨的。

三年幼儿园下来,肉卷咋地没咋地,我们全家人的动手能力倒是都嗷嗷往上涨。

奶奶用布兜子做的小裙子

肉卷给我布置的超轻黏土作业

一份学费多份收益,这幼儿园上的也是挺值的。

然而,我们这种水平,拿到幼儿园完全是泯然众人矣。

有一次万圣节化装舞会,有个妈妈直接用各种冰箱彩电的废旧包装盒做了个机器人套在身上,瞬间秒杀旁人。

(此处竟然没有图?!)

我和老公都不是争强好胜的人,凡事也不非要争个第一第二,主要还是本着多让肉卷参与的心态,所以交出的作品往往不是那么出彩。

然而天真如我,竟然不知道幼儿园也是有很多潜规则的。

比如有一次,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参加某杂志社举办的绘画比赛,肉卷回家之后特别认真地完成之后交给老师,却被评价画得不好。

后来才知道,老师的言外之意是,幼儿园布置的作业,爸爸妈妈怎么能不帮忙就交上来呢?

所以之后每次幼儿园再留作业,我的压力都还蛮大的。

正所谓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就在老师刚刚布置了新作业的时候,我竟然发现了一本神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如何制作一个哥哥》,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制作哥哥的全过程。

当然,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毛线,做个姐姐也是没问题的。

来来来,哥哥陪你玩~

先别急着说丑,虽然这个哥哥外表还真的挺其貌不扬的,但他的里面是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百分之百还原复刻真人有木有!看起来超级带感有木有!

而且,就连每个器官都雕琢得精益求精。眼睛用剥了皮的荔枝代替也就算了,竟然还在里面安上了一小块玻璃做晶状体。

甚至连虹膜和角膜都用橡皮带和透明胶带表示出来了。

无论是人体器官的颜色还是形态,都可以说是肥肠逼真了。

更贴心的是,书里面用到的制作材料,真的都还挺好找的,完全不用那种狂喝饮料狂吃冰棍的操作。

比如哥哥的心脏就是用市场上最便宜的那种大西红柿制作的,而心脏上密布的血管则是用喝饮料的吸管代替的。

保守估计,这次交作业我怎么也能混进前三了。

然额,我刚才说的其实都是骗人的。

因为《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根本就不是什么手工书,而是一本超级专业的科!普!书!

大家刚刚看到的内容只是全书的一小部分,书的内容实际上是这样婶儿的↓

不明觉厉,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这本书其实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做“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是不是瞬间感觉高大上了许多。

But,千万不要因此就被这些专业名词和解剖图片唬住。豪不夸张地说,《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我见过的最具亲和力的一本科普读物了。

以前在上生物课的时候,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各种晦涩而抽象的专业名词了。当年学的什么左心房右心室,我直到毕业都没搞明白。

而作者安纳斯·芙吉拉(Anaïs Vaugelade)则花费了大量笔墨,用超级通俗易懂的图像,把高深的知识用极简的手法表现出来。

书中的每一个手工制作步骤,其实都是在对人体某个特定部位进行拆解与剖析。

比如提到韧带,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什么直观的认识。既不知道它究竟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它是怎样作用于人体的。

而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中,作者告诉我们,韧带的工作原理,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胶带差不多。

如果仅仅靠关节之间相互连接,而没有这层胶带做保护的话,小女孩祖娅的哥哥就会变成这样。↓

隐藏在我们体内的韧带,正是在发挥胶带的作用,既能确保骨骼整体的稳固性,又不妨碍各个关节的灵活性。

是不是超级简单有趣?

不仅如此,安纳斯·芙吉拉在内容的编排上也花了一番心思。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中虽然囊括了大量知识点,但每部分内容并不是简单松散地罗列,而是用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从头到尾串连起来。

故事的最开始,小女孩祖娅大概是有些无聊,突发奇想要制作一个哥哥陪她一起玩。

她先是找来了两根长长的木棍准备做哥哥的四肢,然而发现这样做出来的哥哥完全不能动。

为了能让哥哥动起来,她想到可以制作一些能活动的关节。

而为了固定关节,她又不得不在骨骼上包裹一些韧带和肌肉。

就这样,祖娅真的对照着鳄鱼朋友借给她的百科全书,一步步地做出了一个超级逼真的大哥哥。

而且竟然还用了一句神秘咒语使他复活了。

故事中隐藏着的内在逻辑,恰好为小读者们构建了一条牢固的记忆链。只要能记住书中所有的内容,初中生物课肯定是妥妥地没问题了。

没错,就是这么厉害!因为作者安纳斯·芙吉拉和著名插画大师科奇·保罗一样,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细节控!

哇哈哈哈,处女座们来虐我啊!

在《温妮女巫》中,本来只是一两句话的内容,科奇·保罗非要拿出创作世界名画的劲头精心绘制。

这种脑补能力,绝对不是一般的地球人可以拥有的。

科奇·保罗成名作《温妮女巫》,没看过的孩子没童年

所以,在读故事的时候,你总会忍不住被繁复的画面吸引,从中一次次找寻新的惊喜。

而安纳斯·芙吉拉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中,竟然也效仿了大师的做法,把一本简单的入门级科普绘本,活生生地画成了大家来找茬。

比如,一般的科普读物针对某一个概念,大概是这么讲的↓

而安纳斯·芙吉拉是这么讲的↓

然而,即便如此繁复的器官图都不能让芙吉拉尽兴,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她竟然为女主祖娅配了七八个小布偶搭戏。

尽管演员阵容强大,但在这里你完全看不到星爷电影里那种小人物的辛酸。因为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几个打酱油的小玩偶,在进行不同的感受器实验

更神奇的是,画面中这些衍生的知识点并不影响故事主线。如果只听故事的话,即便是学龄前儿童也可以拥有很愉悦的阅读体验。

我够,我够,我够不着

而稍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相应的内容。

终于有一张实景照片了,莫名心疼安纳斯·芙吉拉……

可以说是年龄跨度非常大的一本书了。

从知识结构上看,《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每一页都是一个单独的主题。

作者在左侧页码处清晰地做出了标识,如果临时需要查阅某个知识点,也可以对照书后的索引快速找到。

目录中的贴心图片小提示,可以帮助小朋友们从小建立起对人体各个器官的感官认识。

对于每一个概念,安纳斯·芙吉拉不仅讲基本构造,也讲工作原理;不仅解释人体,也触类旁通地介绍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区别与联系。

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讲不到的。

我的手=大象的鼻子=鼻涕虫的触角=猫咪的胡须

简直是科普小白父母们的福音啊!

毫不夸张地说,安纳斯·芙吉拉用一种全新的模式,解决了少儿科普界的一个世纪难题。

知乎上专门有个问题,问为什么每年童书科普绘本的销量要比故事书低好几倍。

其实,除了营销推广等外界因素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知识储备不足,以至于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讲科普绘本。

因为照本宣科地念书根本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心,他们的疑问,往往都是书本之外的。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的求知不夹杂任何功利心,这也意味着他们很难去进行体系化的学习。

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他们会天然产生一种和周遭事物建立联结的欲望,时常会从一个问题跳到另一个问题。

比如讲到骨骼,我们会说骨骼是用来支撑人体的,如果没有骨头的话,我们就会变成一摊肉泥,无法站立和行走。

然后,小朋友可能马上会问,那是所有的动物都有骨头吗?

蚯蚓那种软软的动物也有骨头吗?

还有我的Hello Kitty,为什么她没有骨头也不会变成一滩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我们也不知道……

这些“边角余料”的问题,恰恰是我们最想知道、而正统科普读本里最不会提及的内容。

为了避免每次亲子阅读都要遭受一万点伤害,我们还是放下科普读物,愉快地听故事吧。

然而,这样的世纪难题竟然都被安纳斯·芙吉拉解决了!

作为一个深谙小朋友心理的漂亮阿姨,她把他们可能会问到的所有问题都画进了书本里。

比如讲到骨骼,她会告诉你,人和很多动物一样,都是有骨头的。

之所以我们看不见它,是因为骨头长在了身体里面,所以这样的骨骼也被称为“内骨骼”。

“那么,有没有骨头长在身体外面的生物呢?”

(恭喜这位提问的小朋友,一脚就跳进了芙吉拉阿姨准备好的圈套里)

“当然,比如虾兵蟹将们,就是用外骨骼来保护自己的——这样我们才没那么容易吃到它们鲜美的肉呀。”

“那就是说,所有的生物都有骨头喽?”

“不是啦,有一些生物真的布娃娃一样没有骨头哦,比如鼻涕虫和蚯蚓先生。”

如果不明白的话,记住下面这张图就可以了。

最后,请大家对照书本,检查一下自己属于外骨骼、内骨骼还是没有骨骼。

一群听话的小盆友

与其说安纳斯·芙吉拉是在为孩子解惑,不如说她是在帮大人解围。即使再“愚笨”的父母,也能在芙吉拉的引导下,帮助孩子走完这一次求知的旅程。

这种探索是新奇而安全的,即便你再怎么疑问丛生,心里也笃定地知道,总会有那么一个答案,正在某个遥远的地方安静地等着你。

只要你愿意一直读下去,一层层迷雾终将褪去。世界也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你的眼前。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童书绘本的秘密花园。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