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妈妈:如何判断并避免食物过敏?这些细节可以帮助你!

作者:儿科医生虾米妈咪 07-28阅读:4458次


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因为宝宝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食物,家长就会担心宝宝是否适应?会不会过敏?该如何判断。

过敏一般都有家族性

虽然不能判断孩子会对什么过敏,通常父母双方都有过敏的,孩子发生过敏的几率高达75%;父母双方中有一方过敏的,孩子发生过敏的几率大约为35%;父母双方都没有过敏的,孩子发生过敏的几率仅有15%。

如今食物过敏确实比以往要多见,但是,事实上也只有2%的成年人和5-8%的孩子才是真正的食物过敏者。

别混淆过敏和不耐受

有些人会混淆过敏和不耐受,简单说,过敏是免疫系统参与的反应,而不耐受是没有免疫系统参与的反应。有免疫系统参与的过敏反应,只需要一点点的过敏源,都能引爆身体巨大的反应,甚至迅速危及到生命。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物过敏为:免疫学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即食物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者过强的免疫反应,可以由IgE或者非IgE介导,症状累及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三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主要有IgE介导、非IgE介导和混合介导三型。

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30-60分钟内出现症状;非IgE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之后出现症状;而IgE和非IgE混合介导两种反应机制同时存在,表现为延迟反应。以下是一些过敏反应的现象,家长需要注意:

食物过敏的可能表现

食物过敏的表现并不都容易被发现,细心的家长如果观察到以下情况,一定要留心,可能存在过敏。

呼吸道症状:流鼻涕、打喷嚏、持续咳嗽气喘、鼻塞、流泪、结膜充血等。孩子可能会有揉眼睛、擤鼻子等动作。

消化道症状:腹泻、便秘、胀气、呕吐、腹痛、肠内出血、肛周皮疹等。孩子可能会有哭闹、拒食等行为。

皮肤症状:荨麻疹、砂纸状皮疹、皮肤干痒、眼睑肿、嘴唇肿、手脚肿等。孩子可能会有烦躁、哭闹等行为。

此外,体重增加缓慢或者停止增加也可能是过敏导致的。

如何确定致敏的食物

一旦出现食物过敏的可能表现,通过辅食添加纪录立即分析原因,确定可疑的致敏食物以后,尝试“回避/激发试验”:以停止接触或者进食(少量)某种物品、食物作为回避实验,以再次接触或者进食(少量)某种物品、食物作为激发实验,如果回避实验中症状有所改善,激发实验中症状又出现,则可诊断为过敏,并确定过敏原。通俗一点说,多次进食这种食物,过敏症状反复出现,应该基本可以确定是这种食物引起过敏了。

有些家长热衷于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测”。其实实验室过敏原检测只针对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并不针对所有的过敏反应,而且只能反映对已经接受过的食物是否存在过敏,无法预测对未接受过的食物是否存在过敏;并且必须是IgE浓度在体内增高到一定程度才可被检测得到。所以1 岁以内或过敏症状发生较短(6个月内)的婴幼儿,过敏原检测常得不到可靠的阳性结果,也就是说,检查结果并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发生食物过敏怎么办

如果反应轻微,只是发生口周红疹、红肿、瘙痒等,可以继续接着少量尝试,通常都会很快适应(完全不必担心会变成“过敏体质”)。

如果反应明显,发生眼部肿、脸部肿,或者全身荨麻疹,腹痛、呕吐等,可以暂停添加这种食物,3个月到6个月之后再少量尝试,期间可以给宝宝尝试其他食物。

如果反应严重,引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的咳喘、甚至昏迷,应紧急就医,确定过敏原后要尽量避免。

如何能避免食物过敏

在辅食添加的早期,每次只能给孩子添加一种新的食物,并且至少在孩子完全适应这种食物2~3天之后再开始引入另一种新的食物。每次添加一种新的食物之后,都要观察孩子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比如腹泻、皮疹、呕吐等等。如果孩子出现任何不适,需要立即停止食用这种新的食物,并与孩子的儿科医生沟通情况。如果孩子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就可以开始着手引入另一种新的食物了。

虽然,不必根据某一特定顺序引入辅食,也不必避免或者延迟引入常见的致敏食物,但是,在辅食添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引入辅食总是有一个“先来后到”的——如果你的孩子(或者你们家族)没有什么明显过敏史,那就不用过于在意引入辅食的顺序,如果你的孩子(或者你们家族)有严重的过敏史,那还是需要先避免可疑致敏食物,优先选择那些不易过敏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另外,如果你的孩子(或者你们家族)有严重的过敏史,注意以下这些可能会有帮助:

1、满6月龄后开始辅食添加。

2、坚持做好宝宝的辅食记录。

3、尽量使用新鲜的应季食材。

4、尽量选择蒸煮的烹饪方式。

5、不食用未成熟食材,不食用生的食物,少食油腻食物和甜食。

6、宝宝10月龄之前,水果可以蒸煮之后再食用。

7、确定某种食物过敏,可以尝试用其他食物替代这部分营养,避免营养不均衡。

8、现阶段过敏的食物,随着孩子成长,到了一定阶段可能就不过敏了,可以考虑再次添加。

容易被忽视的易过敏食物及其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