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给宝宝做早期教育,千万别踏入这些“早教误区”

作者:朱清建专栏 08-03阅读:1188次

早教重在孩子思维启发引导,须摒弃功利性“提前教育”思维

首先,我们看一下早期教育的含义。早期教育,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我们所探讨的就是0到3岁婴幼儿的教育问题。

从历史上看,古人就有重视早期教育的传统。《礼记·内则》中记载了一份婴幼儿教育年序表: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宋朝时,朱子说,“必使其讲与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杆格不胜之患”。

从婴幼儿的生理发展阶段来看,0到3岁婴幼儿,在认知、生活习惯等方面虽然没有达到上幼儿园的程度,可是,婴幼儿也已经具备了学会更多东西的可能——慢慢学会了说话,并且能够独立行走。他们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东西,他们能够表现出独立意识。特别可贵的是,他们本就是一张白纸,你告诉他们什么、接触什么,他们就能吸收什么。

但是,早期教育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功利性太强,比如,让孩子必须学会“北京”这个词,必须会背一首唐诗等等,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候,要顺其自然。孩子原意接触时,就给孩子多接触一下,如果孩子厌烦了,级不要强迫孩子。总之,你要看孩子的心情、学习状态而定,切不可“霸王硬上弓”,切不可实行“一天学会多少单词,一个月学会多少”之类“计划教育”。有些商业性早教机构,为了让家长短时间内看到成效,他们往往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孩子在短时间之内学会儿歌、数数、画画等,这些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家长觉得“物有所值”。但孩子可能变得不胜其烦,不愿意上这种课程。

毕竟,这还只是婴幼儿,连幼儿园都没有上呢。即便是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教师都会特别关注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的注意力专注程度。

如果孩子能够在你的引导下,对一些故事感兴趣,对一些色彩着迷,能够随着音乐晃动身体……这既是早教有成果了。

误区二:尤其需要注意“提前教育”。孩子成长都有一定的阶段特征,换句话说,就是在特定的年龄段能够、适合做特定的事儿。这就和孩子几个月会爬,多长时间会说话一样的。早教过程中,尽量不要“提前教育”,比如说让孩子硬要接触一些小学才会学到的东西,让他(她)学习数数啊,让他(她)做益智游戏之类。“提前教育”没有必要。

一语以蔽之,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早教的思维导向,对孩子因势利导,同时,要避免功利性过强,要杜绝“提前教育”。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状态、能力、兴趣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