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的尴尬事,背后的隐情是……

作者:父母必读 09-08阅读:5599次

各种各样的“小尴尬”,有可能出现在孩子一日生活的任何角落。

◎文/ 滕婧、田琳

从开始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幼儿园,到帮助孩子作好入园前的各项准备,当终于如期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想要舒一口长气的时候,很多妈妈可能没预料到,你的宝宝进了幼儿园之后,可能会遇到一连串的“尴尬事”哦!

“你不是我的老师!”

早晨8点,幼儿园门口,各个班级的老师们在门口迎接孩子。圆圆和妈妈手牵手走到了幼儿园门口,她是一名刚入园两个星期的小班新生。

班主任艾老师刚巧离开,另一位大班老师热情地迎上去对圆圆伸出双手:“ 早上好, 我送你去班上好吗?”

圆圆刚才还高兴的表情顿时变了模样,小嘴一咧,打开老师伸过来的手尖叫起来:“ 不要不要!我不要你! 你不是我老师!你走开!”顿时,圆圆妈妈和大班老师一脸尴尬……

“尴尬”背后

由于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巨大差异, 几乎每个小朋友入园初期,都将经历1~2周的“入园焦虑期”。在此期间,孩子们会产生一系列的“ 反常”行为,比如:哭闹、烦躁、发脾气、拒绝吃饭睡觉、对周围环境高度警觉和排斥等等。随着幼儿园生活的展开,以上各种现象会逐渐减轻,大部分孩子都会慢慢接受并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焦虑期”宣告结束。

圆圆从表面上看已经基本度过了分离焦虑, 开始接受本班老师,并且建立起对本班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但因为入园时间太短,她和幼儿园内其他老师接触得较少,所以对其他不熟悉的老师还处于不信任和排斥状态。这是孩子内心不安和恐惧的表现,是正常的反应。

可以这样帮助他

1.以轻松快乐的情绪感染孩子。让孩子见到你和所有的老师问好,让孩子从成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中感受平和、安全。

2. 放宽要求。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出现一些不妥的言行,只要不触碰原则,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让孩子的不安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得到抚慰。

“又尿裤子了……”

幼儿园小班教室里, 老师正在带着小朋友做一个律动模仿的小游戏。突然,有个男生哈哈大笑起来, 边笑边喊:“ 小小又尿裤子啦!”——这已经是小小今天第3次尿裤子了。

原来,小小在入园之前一直都用纸尿裤,妈妈没有训练过她主动上厕所的能力,等她上了幼儿园,妈妈担心她戴着纸尿裤不方便参加活动,就停用了。没想到竟出现了这样尴尬的事情。

“尴尬”背后

孩子尿裤子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器质性原因(如膀胱发育异常、泌尿系统疾病等)之外,大多是因为年龄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因素(如过度紧张、恐惧、兴奋)造成的。孩子意识不到、控制不了,或者因为情绪的亢奋不理会膀胱发出的排尿信号,最终导致尿裤子,这种现象是可以通过训练来调整和改善的,不用过于担心。

可以这样帮助他

1. 教会孩子如厕的基本方法。比如,知道马桶、蹲坑、便盆如何使用,裤子提脱的正确方法。

2. 给孩子准备便于穿脱的裤子。尽量不要准备具有复杂的扣子、腰带、拉链等款式的裤子,避免紧急状况下由于裤子本身的原因造成尿裤子的情况。

3.根据家庭饮食和孩子活动规律,制定出合理的“如厕时间表”,按时提醒孩子是否有尿意。孩子入园后,和老师沟通,尽可能将时间表贴合幼儿园活动的规律。也可以告诉老师,你的孩子什么时间容易有尿,让老师有心理准备。同时,给孩子多准备几条备用的裤子。

4. 当孩子主动表示有尿意,成功上厕所小便时,要及时表扬。

“不是你告诉我的吗?”

放学了, 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可团团和他的爸爸却被班主任老师请进了办公室。因为他今天和小朋友打架。

老师把团团先动手打小朋友的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非常生气,瞪着团团严肃地教育:“你怎么能动手打小朋友呢?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老师啊……”没等爸爸说完,团团抬起头噘着嘴,不服气地说:“不是你告诉我谁惹我了就揍他吗?”团团爸爸顿时无语,老师震惊中……

“尴尬”背后

孩子在幼儿园过的是集体生活,每天都会和身边的小朋友、老师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互动。孩子在和别人自然的交往体验中,慢慢来提高自己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才能随着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优化和提高。团团爸爸的“插手”没有给予孩子正面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在遇到人际纠纷和矛盾时,就无法运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

可以这样帮助他

1. 放松自己的心态,对于孩子过集体生活有可能和其他小朋友发生摩擦这件事本身,不必过度紧张,可视为培养和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践课。

2. 认识到蛮横、霸道的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孩子成为群体中不受欢迎的对象,会严重制约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3. 绝不向孩子灌输简单粗暴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在平时生活中就注重培养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的习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懂得求助家长和老师。

4. 当孩子发生了人际矛盾,要保持冷静,在了解事情原委的基础上,既不夸大批评也不忽略委屈,及时进行疏导、安抚,帮助孩子理解宽容与原谅。同时启发孩子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你不理我了?”

小班活动室正在进行家长观摩课,小木却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小木妈妈十分着急,她把身体向前探,伸着脖子喊:“宝贝儿!老师叫你呢!听话,啊!” 听见妈妈的声音,小木“ 噌” 地从小板凳上站起来,“妈妈,妈妈!”边叫边朝妈妈的方向跑。妈妈赶紧朝后退了几步,冲他挥手:“回去! 快回去!” 小木见妈妈往后退,以为妈妈要走,大哭起来。正在做游戏的小朋友听到哭声纷纷开始在人群中找妈妈,老师只好要求小木妈妈快速将哭闹的孩子带离现场……

“尴尬”背后

观摩课是幼儿园面向家长开放、展示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家长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教室的环境布置、老师的教具准备、活动设计、活动组织以及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参与和表现。

因为有家长在场,孩子们做不到像平时那样专注。加之年龄越小的孩子有意注意力时间越短,如果老师设计的活动不足以调动孩子的参与兴趣,孩子就很容易出现“走神” 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能够抑制住自己“帮”孩子的冲动,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尴尬状况。

可以这样帮助他

1. 上观摩课前跟孩子作好“铺垫”,说明白这节课妈妈会在场为他加油,鼓励他好好表现,帮他建立初步的荣誉感。

2. 在听观摩课的过程中, 家长一定要扮演好场外观察者(视野放宽,环境、老师、孩子、活动都要看,而不是只把目光局限于自己的孩子)、协作者( 安静观看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协助, 不议论,不走动,不招呼自己的孩子)的角色。

3. 如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参与,应交由老师来处理——这也是老师组织教学水平的体现。

4. 如果孩子出现过激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影响到观摩课的正常进行,不要当场斥责孩子,应该迅速带孩子离开现场, 对孩子进行安抚和疏导,待情绪平稳后再重新参与活动。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