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视觉、听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发展各有什么特征?宝妈们应该如何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教育呢?
一、视觉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呼的视力。
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米10厘米;5-6岁则为2米70厘米;6-7岁则为3米。随着年龄的增长,视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
2.颜色视觉
小班幼儿(3-4岁)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中班幼儿(4-5岁)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大班幼儿(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
幼儿对某些颜色,如“古铜”、“天蓝”等之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生活中接触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二、听觉
1.听觉感受性
幼儿的听觉感受下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这种个别差异并非天生不变,实际上,幼儿的听觉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的,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据研究,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8岁比6岁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
2.言语听觉
幼儿辨别语音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尤其注意“重听”现象。“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幼儿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的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这种现象往往为人们所疏忽,但“重听”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都带来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觉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眼手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的活动的开始。
眼手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沉思这种动作所要求的知觉条件有三:1.知觉到物体的位置—主要是视觉。3.知觉到手的位置—只要是动觉。3.视觉指导手的触觉活动。
2.动觉
幼儿动觉的感觉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具体表现为幼儿初期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形状等属性的感知错误率搞,精确性差。
此外,反映唇、舍、声带等语言器官运动的言语运动觉也在幼儿的活动中不断发展。
四、空间知觉
1.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辨别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的知觉。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趋势是: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幼儿虽然完全正确的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辨别左右仍感觉困难。
2.距离知觉
幼儿可以分清他们所熟悉的物体或场所的远近,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常常不懂的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楚,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因此,他们画出的物体也是远近大小不分。
为促进幼儿距离知觉的发展,家长可引导幼儿在现实中分析、比较,活用实际动作来配合,比如用手比一比,走步量一量,结合动作练习目测等。
3.形状知觉
小班的幼儿能区别一些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中班是辨认几何图形正确率增长最快的时期,可以辨认一些梯形、椭圆、长方形等。大班幼儿可以辨认一些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球体等幼儿叫出图形名称比辨认图形要晚。
五、时间知觉
幼儿初期,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如,他们理解的“早晨”就是起床,下午就是妈妈来接我。可以初步认知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等。
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天,但对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等,理解起来仍感觉困难。
大班幼儿,在前面的基础上,能辨认前天、大后天等;并能学会看时钟。
鉴于上述特点,对幼儿讲时间问题,应该结合具体事情,如:通知他们后天要去奶奶家,要解释“后天就是睡了一个晚上,过了一天,再睡一个晚上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