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看到“姑父”赵又廷又出了新剧,点开一看原来是《深夜食堂》系列小故事,《马克的女儿》预告片。
预告片时间不长,却也剧情线较为明朗,足够催泪。
独自在家的女儿意外摔伤头部
着急的聋哑爸爸马克抱着女儿在医院跌撞
不能言语,也无法用手语和医生说明情况,只能用手撞击额头不停比划。
就这样,一场意外揭示了女儿不是聋哑爸爸亲生的秘密。
画面从孩子摔伤时哭着喊“马克”
闪动到父女相处点滴的欢乐
闪动到马克初次见到女儿时嘴角感动而新奇的一抹笑容
闪动到食堂师傅劝马克“孩子回到她真正的妈妈身边可能会更好”,停格在马克微微闪动的眉头和难以置信的眼神。
法庭上,聋哑爸爸手足无措面带焦急的看着律师发言,“一个不识字的聋哑人士,不可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的生活环境”。
女儿懵懂的看着初次见面的亲生妈妈问“你是我妈妈吗”时的略带无措
与流着泪问马克“你把我捡回来的,对吗”时的委屈对比鲜明
女儿看着亲生妈妈准备的公主房,抿着嘴眼神落寞
与扬起头,眼神透着希翼对马克说:“马克,我们逃走吧”时的模样对比鲜明
马克站在码头上仿佛下定决心
开着快艇带着女儿往远方飞驰】
快艇上父女俩相视大笑
这仿佛小孩子过家家似的逃跑,却让人酸了心,我们都知道,这只是短暂的狂欢。在这一场争逐里,无论是马克还是女儿,仿佛都无法随着自己的心意选择跟谁在一起生活。
因为“一个不识字的聋哑人士,不可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的生活环境”。
律师振振有词的论述让人不禁觉得有点想笑,怎样的生活环境可以称作是“对孩子而言,好的生活环境”呢?这个“好的环境”的创造是否能用经济作为第一衡量标准呢?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看到无数妈妈在为自己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在找最好的幼儿园,交高额的赞助费;
家长咬着牙要搬学区房为了小孩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新闻频发;
手机、平板、电子游戏机代替了积木成为孩子的日常玩具;
要给孩子买最贵的奶粉、最好的纸尿裤、最新的变形机器人玩具也仿佛成为新生父母努力工作的动力。
爸爸妈妈的爱总是这样无私而不求回报的付出,在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喜悦和责任中努力用物质为孩子打造一个坚实的象牙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个被爸爸妈妈守护着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然而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呼唤,爸爸妈妈是否听得到呢?
成年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饱受压力,迷失自我,内心空洞,希望回归初心,回归在没有手机的年代饭桌上的热闹,回归物质匮乏却年味十足的团圆饭,回归即使没有科技没有电脑游戏没有通讯工具,也能约上三五好友共聚的欢畅。
而现在,我们却把这些给了重新压到孩子身上,给孩子最好的衣食住行,让孩子玩玩最新的科技,送孩子去口碑最好的学校,却忘了给孩子最需要的陪伴,用金钱代替了陪伴,去表达自己的爱。
“我努力教给我的孩子礼貌,但他却很粗鲁;努力教给他整洁,他却很邋遢;努力教给他合作,但他却学会捣乱”
在我们抱怨孩子太调皮不受管教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关注教育,关注环境,已经大大超过了关注孩子本身。我们交越来越贵的学费,挑最好的学校,自己也在网上不断交流学习育儿经验,却给了孩子一个最差劲的童年和启蒙。
作为父母,你忘记了停下来去思考:我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很流行一种把啤酒瓶盖敲得扁平扁平,然后“飞”出去的游戏。每天我去隔壁的小商店找阿姨要一些废弃的啤酒瓶盖回来,让爸爸拿锤子一点点帮我锤平。后来爸爸给我买了一把很小很小的铁锤,我就跟着爸爸一起锤。
在过了很多年以后的今天,再回想起那些和爸爸一起锤瓶盖的午后,与爸爸一同协作的快乐已经远远大过于玩飞瓶盖游戏的新鲜感。
对于小孩子而言,也许一张纸片就可以跟爸爸妈妈玩一下午。而对于父母而言,能够亲眼见证一个生命成长和认知的神奇,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爸爸妈妈独一无二的礼物。
所以时至今日,我依然认为积木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积木能带给孩子和父母的,是孩子与你共同搭建的世界。
能留存在孩子记忆里的不应该是电子游戏,不应该是动画里的机器人,而是爸爸妈妈陪伴的双手,帮自己伫立起的一栋又一栋的高楼,是在创造自己的玩具世界时抬头看到爸爸妈妈温暖而肯定的笑容。
而今天,青葵磁力片积木让高楼更加稳固,让孩子的玩具世界更容易被建造。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一书中写道:
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交流,你的习性来爱的。
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受到爱的礼物。
送给你我,共勉于心。
作者:吴修,青葵益智玩具运营,关注于儿童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