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做这件小事,竟然会影响孩子一生!

作者:慢成长 06-13阅读:3160次

原标题:爸爸做这件小事,竟然会影响孩子一生!

我是花时间,资深编辑·童书译者·心理咨询师

个人微信:baby_hours

接到远方朋友B打来的电话,她和老公大吵了一架。原因特别简单:老公下班回到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游戏。

“他什么都不干,就瘫在沙发上玩儿手机。总说自己累,要解压,问题是谁不累啊?我带孩子就不累吗?”虽然一直在累积不满,但真正的引爆点是孩子。

B的儿子三岁了,和许多男孩一样,沉迷各种轨道和车。晚饭后,孩子喊爸爸陪自己玩儿一会儿,B的老公“嗯嗯,等会儿”说了好几次,就是不见动。从8点拖到9点,孩子不乐意了,爬到爸爸旁边抢手机。游戏眼看要过关却over了,B的老公着急生气抢手机,一把推倒了孩子。

然后就是孩子大哭,两口子大吵。

“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就完了?亲生儿子都没那个破手游重要才是重点,好吧?”电话里B气得不行,“不是出差,就是加班,到了家也不陪孩子,只知道玩游戏,配当爹吗?现在孩子都躲着他……”

我忽然想起前阵子,有个妈妈跟我咨询,考虑要不要离婚。

聊了才知道,她和老公没有什么感情问题,最大矛盾就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她老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特别严厉。从幼儿园开始逼孩子练毛笔字,每天要写够两小时。她觉得孩子太小,写太久对身体发育不好,会被斥为“慈母多败儿”。

儿子已经上小学了,还是特别怕爸爸,有事不愿意和爸爸交流,作业写错了、考试成绩不理想,都不敢让爸爸知道,和爸爸说话也不敢抬头。

她说对这种教育方式不赞同,但又改变不了老公,只好尽量想法子让孩子少和爸爸接触。因为生怕老公严苛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她甚至考虑离婚这最后一步。她苦恼地说:“我也知道单亲家庭对孩子有影响,可我担心他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大过离婚……”

我家附近的幼儿园,每当放学的时候,就会有许多家长在门前等着接孩子,这其中发部分是女性(妈妈,奶奶、姥姥)。如果问:“为什么爸爸没有来?”连三岁的孩子都会立刻答:“我爸爸在上班赚钱呢!”

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小群体中,“钱”不知不觉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杆,但我们都知道,孩子需要的并不是钞票。在他幼小心灵的价值体系中,当他不安、困苦的时候会第一个奔向的人,才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

而在这个位置上,中国的爸爸往往是缺席的。

我们通常会默认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养育责任,也因此觉得,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母亲的影响可能会更大。然而,国外早就有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父亲的作用甚至大于母亲。

当孩子成长到三岁,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开始注意父母在家里的角色,并由此对自己进行身份的定位。

男孩开始明白,他的目标是当个男人,所以会特别注意父亲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对工作的态度,和妻子、子女的关系,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

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往往是力量、权威、智慧的化身,爸爸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男孩,他能从爸爸的身上学到男性的一些行为特征。只有当男孩觉得,某个人既喜欢他,又认可他时,才能去效仿这个人。如果爸爸总是对孩子不耐烦,对孩子发脾气,那么孩子不但会在爸爸面前感到不自信,也会在别的男人面前感到心虚。

而女孩对父亲的需要更加微妙。父亲是女儿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人,女孩对男性的了解,是通过观察自己的父亲来获得,并会影响她未来和男性的关系。许多女性会选择在个性或观念的某方面与父亲相似的伴侣,那些选择完全相反的伴侣的女性,往往从童年时期就对父亲有强烈的不认可。

说到底,当父亲,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能让孩子惠泽一生。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说:不就是陪娃吗?又是老生常谈。

诚然,时间的付出必定是建立情感拿的先决条件,但我更想说的其实是——要当个会陪娃的有趣的爸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

仔细回忆我们自己儿时与父亲相处的点滴,那些影响我们深远的未必是某件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点滴。

也许就是每天饭后一起读了一本书、玩了半小时的游戏;

也许就是大雨滂沱的夜晚,一起打的那把伞;

也许就是一起在足球场上撒丫子跑了好几圈……

最近我入手的一套新书《好玩的爸爸》系列,正是讲了这样的故事。一边读一边让我回忆起童年,原来那些能编织幸福的小事,其实特别简单。

这套书来自日本绘本作家佐藤和贵子。《爸爸和我一起玩》的故事里,讲的是一个特别常见的“喊苦叫累”的爸爸。

  

  

孩子说:“爸爸,我们去哪里玩吧!”

他说:“哦,不,爸爸今天太累了。”

  

孩子说:爸爸快起来,我们去外边。

他说:不,我今天要好好睡一天。

  

好不容易被拉出家门,他一会儿说困,一会儿觉得路远嫌麻烦。

  

  

但等真的玩起来,他比谁都像个小孩子!

  

“爸爸,你越来越好玩了。所以,我最喜欢爸爸了。”当故事在孩子这句赞美中作结,我被这个简单、平实深深触动了。

网上经常会有“别人家的爸爸”,能给女儿梳几百种辫子,能给儿子手工做玩具、做家具……我们也经常转给老公看。但这些爸爸段位太高了,对男人们来说,仿佛永远也够不着——那就算了吧。

其实,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爸爸不就是这样吗?就像文章开头B的老公那样,工作压力大,回家就想歇着,但如果来了兴致玩儿起来,比孩子兴致还大。其实孩子期待的也不过就是个这样的爸爸呀,哪怕一起出去跑一圈就是开心的,因为爸爸在陪我玩呀!

这本书能共读的过程中,让孩子发现爸爸好玩的地方,表达对爸爸的爱,让爸爸能从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开始做起,体会有效陪伴的乐趣,达到双向的共情。

  

《爸爸做的饭》这本书的故事也很家常,但情节格外有趣。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决定来做饭。可是他刚宣布要做饭,所有的厨具都吓得逃走了:“我们不要爸爸!不要爸爸!”

  

爸爸去拿土豆、洋葱和胡萝卜,可他们也吓得逃走了:“我们不要爸爸!不要爸爸!”

  

爸爸只好不停地追,“你们都给我站住!”可它们还是不停地逃。

于是爸爸拿出一张大网,把他们都抓回来了。

  

爸爸很用心做了很香的咖喱饭,可是我们和妈妈都被吓跑了。

“爸爸做的饭,一定不好吃!”

  

爸爸又拿出大网,把我们也抓住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爸爸做的咖喱饭太好吃了!

  

第二天,爸爸去上班了,爸爸的身后忽然传来咣当咣当的声音。

  

哎呀呀,不得了。家里所有的锅碗瓢盆和蔬菜都追上来了。“爸爸,别走,回来用我们做饭吧!”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妙趣横生?

在这个故事中,做饭并不是一项累人的劳动,而是一项特别的权力。这个权力和荣誉平时都属于妈妈,妈妈来决定每天吃什么。无论是锅碗瓢盆、蔬菜,还是我们这些孩子,都觉得妈妈做饭最好吃,妈妈做饭才对!爸爸平时很少在家工作,肯定是做不好。

但其实,爸爸真的露一手时,做得还真好呢!原来让大家担心的爸爸的厨艺得到了认可。果然,爸爸不是不会做,而是害羞,不爱做。做饭这样快乐的事,应该偶尔也让爸爸享受一次。

这个故事提醒也鼓励爸爸们,偶尔也做做饭,同时也在告诉妈妈们,不妨适当放权。同时也在孩子的心目中竖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做饭、上班,并不是妈妈、爸爸固定的分工,我们都可以承担家庭中的工作角色,相互分担呢。

  

最后这本《好想爸爸啊!》则是表达孩子对爸爸的思念。

很多爸爸忙于工作,经常早出晚归,或者出差,很难见到孩子一面。这本书就讲了一个爸爸出门的故事。

  

  

男孩觉得和爸爸在一起时,总能玩得很开心。

  

  

可是爸爸出门了,他不在的时候,男孩干什么都觉得没劲。

  

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时,我也会想爸爸,心里空落落地。

躺在空无一人的原野上,看着天上的晚霞,觉得更寂寞了。

我总是跑到桥上,看火车飞快得开过去,要是爸爸坐着火车回来就好了。

  

  

幸好,在故事的结尾,爸爸终于回来了,不仅给我带回来了礼物,还给每个小伙伴都做了面具,我们一起玩得好开心啊!

任何一个爸爸读到这里都会觉得暖心吧?孩子深深的思念,那些小宝宝还不懂得描述的话,就这样用传递给了爸爸,是不是更多了一些理解和关爱,爸爸又将怎样来反馈呢?

读完这套书,会觉得,做一个让孩子觉得好玩儿的爸爸,真的挺简单的。一起做做游戏、偶尔做饭,出门归来带一些小礼物,孩子就会心满意足。而就是这些小事,培养了孩子一生的性格,甚至保护着一个完整、祥和的家庭。每个妈妈,都是这么想吧?

周末就是父亲节了。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给老公什么样的礼物。所以,我很鸡贼地推荐这套绘本——说是送老公的,其实是买给孩子的,还能教育孩儿他爹如何育儿……哈哈哈,完美!留言来说说老公带娃的那些靠谱与不靠谱吧~欢迎吐槽,欢迎晒幸福~:)留言点赞第一名,慢成长就送这套绘本给孩他爹当礼物吧!

本文作者:花时间。海归硕士,资深文化编辑,童书译者,心理咨询师。创立微信公众号“慢成长”manchengzhang123,不爱写鸡汤,只有亲身实践的经验分享和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共读知识。育儿文艺两不误,既要陪娃慢成长,也相信诗和远方。个人微信baby_hours。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可以阅读300+篇原创育儿好文哦:

【绘画】画画好处多多,千万别让错误的启蒙毁了孩子的天赋

【专注力】不知不觉间,你可能毁掉了孩子的专注力

【分龄】1~2岁宝宝适合啥玩具?好玩又安全才是王道!

【挑选】0-6岁玩具剁手指南!买得多不如买得对!

【积木】玩遍各种积木后选出9大类经典!适合什么月龄?如何挑?怎么玩?看这一篇就够了!

【拼图】这种玩具能让孩子越玩越聪明,培养逻辑能力和策略思维,你竟然不知道?

【文氏】美国幼儿园都这样教孩子,难怪能越玩越聪明!

【睡眠】孩子夜醒频繁、晚睡、不肯午睡,睡眠倒退究竟怎么破?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