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眼屎多、大便干结、口气重是什么信号?可惜很多妈妈不懂!

作者:医本呼吸 05-02阅读:1139次

这是医本儿童第43篇原创文章

在生活中,不少妈妈常用“上火”这个词,来给孩子一些身体状况下结论,眼屎多是上火,便秘是上火,尿黄尿少是上火,流鼻血是上火……

哎哟我的妈呀,哪来那么多的上火呀!

可是,每当孩子出现上面这些症状的时候,妈妈们总是疑惑孩子是不是上火了,甚至还有各种来路不明的偏方秘方,拿来给孩子降火。

我的天哪!别拿孩子当小白鼠了啊喂!

孩子真的是「上火」了吗?今天,小本就带你一起看看宝宝的这些「上火」的症状究竟咋回事儿、到底该怎么应对吧。

上火?可能是生病了!

其实,无论是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中医,都没有「上火」这个书面概念。

而且,这些出现在孩子身上不同的症状,其发生的原因和处理的方法也都不同,并没有什么偏方、秘方能将这些不同问题一并解决的。

那些所谓的治疗药物以及神奇效果,也就只能呵呵了……

出现这些症状都是可以找到病因的,能找到原因就能对因治疗。千万不能一概而论说是上火,更不能千篇一律地治疗。

眼屎多

有的妈妈会观察到,孩子有时候眼屎特别多,尤其是在睡醒睁眼时,看起来特别明显。

情况严重的时候,眼屎甚至会黏住眼睛导致孩子睁不开眼睛。

遇到是这种情况,一般要考虑两种原因:

1、结膜炎

如果患上结膜炎,不论宝宝还是成人,都会出现眼屎泛滥的症状,同时一般还有眼白发红。

如果是感染性结膜炎引起的眼屎增多,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菌消炎治疗。

为了预防结膜炎,家长平时要注意清洁自己和宝宝的双手,避免细菌由手入眼,给宝宝用的毛巾也要勤洗消毒。

2、泪道阻塞

对于宝宝来说,尤其是三个月之前的宝宝,眼屎多还有可能是泪道阻塞。

泪水无法正常排出、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细菌滋生,发展成泪囊炎,也会出现眼屎多甚至眼睑红肿的表现。

假如确诊是泪道阻塞,也要积极就医治疗。

  • 3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泪囊区按摩和(或)抗生素滴眼,大多阻塞的泪道会随着宝宝长大而逐渐开放;

  • 3个月后若是还没有好转,就需要再次就医了,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所以遇到宝宝眼屎多,千万不要一味「降火」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便秘

说起孩子的便秘问题,病因有很多,但大部分(90%)属于功能性便秘。

通俗地讲,孩子的肠道没有什么器质性的大问题,和正常孩子一样,但是就是大便干燥,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大于2天以上。

但是,每个孩子排便的频率本来就不尽相同,不能只通过排便次数就判断孩子是不是便秘。

总体来说还是要观察孩子的整体状态。长期的便秘很可怕,孩子会出现精神差、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营养不良,要及时就医。

孩子发生便秘,饮食不合理是常见的病因。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一日三餐,让孩子多吃些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

另外让孩子多喝水,平时注意让孩子多运动。

这里小本要再唠叨一下,这些解决便秘的错误方法不要再用在孩子上了——

--肥皂条通便伤害宝宝

不许污!!!

肥皂除了含有基本的甘油和碱,还添加了芳香剂和漂白剂。

碱和漂白剂对宝宝有伤害,另外肥皂条还会刺激宝宝稚嫩的肛门皮肤。同时,经常使用肥皂条会使宝宝的肠壁神经细胞应激性降低,变得难以排便。

--开塞露通便导致孩子胃肠功能紊乱

孩子还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用了这些药以后,很容易出现腹泻,便秘腹泻老是交替出现,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同时,长期使用开塞露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

尿尿色黄量少

孩子有时候会出现尿色偏黄,尿量少,但又找不出其他疾病因素。

其实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水喝少了,造成尿液浓度升高,也就是尿中水分含量不足。

所以,只要多喝水就行了!

但是,如果孩子长期尿黄,或者尿味异常,甚至会觉得“尿尿痛”排斥尿尿的话,家长就要重视了。

有可能是发生尿路感染或者是其他疾病了,还是一个理,这是“病”,不是“火”,得及时就医治疗!

流鼻血

孩子鼻腔粘膜本身很薄,血管位置比较浅,在受到各种刺激,比如过敏、空气干燥、抠鼻子时,就容易发生鼻部小血管破裂出血。

原因都这么明确了,那就对症处理呗,别老想着「去火」了。

  • 如果是干燥引起的流鼻血:注意提高环境空气湿度,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或在室内悬挂湿毛巾。

    给孩子鼻腔内擦一些保湿软膏也能起到滋润鼻腔、预防出血的作用;

  • 如果是鼻子过敏:则需注意开窗通风,净化空气,让孩子远离可能引起过敏的灰尘、脏毛绒玩具等;

  • 如果孩子爱抠鼻:则要试着找出抠鼻子的诱因,比如感冒、过敏,然后对症治疗,排除疾病导致的习惯性抠鼻。

    也可以选择用玩具等转移孩子注意力,引导他们改掉这一习惯。

总之,宝宝体内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出现各种状况,但是别一味当成「上火」导致延误治疗。

更不能盲目使用各种效果和安全性都不明确的偏方秘方,这些很多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学试验来明确可能的危险,可千万别把自家宝贝当小白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