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父亲的精神哺育,中国的孩子会有多么可怕!

作者:互联网 01-17阅读:3553次

如果环视中国带孩子的家庭成员结构,我们会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中国的爸爸去哪儿了?

没有父亲的精神哺育,中国的孩子会有多么可怕!

01

中国的爸爸去哪了

米来未来蒙特梭利学校中有一个让所有妈妈羡慕的模范爸爸,每次风雨无阻来接孩子,成了学校中极为罕见总是爸爸来接孩子的个案。中文并不是很流利的他,是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

有一次跟他聊天,他问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的爸爸去哪了?”

为什么学校门口都是老人和妈妈来接孩子?

“爸爸很忙!”我想多解释两句,突然他的电话响了,接着他在等候区打开电脑,处理工作。

这时候,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出来了。

他赶忙放下了电脑,迅速回到门口,蹲下来等孩子。

孩子奔向了他的怀抱,在他的注视下,不到2岁的孩子独立穿了鞋子、拿了书包,跟每一个老师、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再见,才走。

看着父子两的背影,我突然觉得那是一个男人最伟岸的时刻。

没有父亲的精神哺育,中国的孩子会有多么可怕!

男人最伟岸的时刻,是取得了某些社会成就?是获得了几位数的财富?

在我的眼中,男人最伟岸的时刻,就是作为一个父亲,放下所有的忙的借口,安静地站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的画面。

02

被手机抓走的爸爸

米来未来蒙特梭利学校秋季的暖心活动开放日,很多新孩子第一次来到蒙特梭利的探索环境,进入工作状态很快。

老人们在孩子的旁边贴身陪伴。妈妈们在问老师孩子的问题。

而几乎所有的爸爸,都远远坐在等候区,看着他们的手机。

安妮妈妈是一位让人钦佩的全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问了我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

在她的请求下,安妮爸爸被拉来看看我们的环境,看了几眼,在我和安妮妈妈说话的间隙,安妮爸爸又低头重新看起了手机。

没有父亲的精神哺育,中国的孩子会有多么可怕!

被手机抓走的爸爸,不是孩子的戏言,而是现在中国社会让人最心疼的事实。

我相信在手机上玩游戏、不负责任、不管孩子的爸爸绝对是少数。那么大多数爸爸那么忙碌是为了什么呢?

在这个忙碌的社会中,给妻儿一个安稳殷实的家。

03

米来爸爸的转变

米来爸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忙人爸爸。

大女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创业初期的他就开始频繁出差的日子。出差一个月,女儿满月了。再出差,再回来,女儿就这么长大了。

直到我们想要第二个孩子,他开始缩短出差的时间从一个月到几天。第二个孩子的出生,他像是第一次当爸爸,弄不清尿布湿的正反,搞不清楚抱孩子的姿势,甚至在医院病房里,搂着孩子累的睡着了,旁边的小护士怕孩子掉地上,义务帮我们抱了一晚上。

手忙脚乱的他有时候急的满头大汗,我有时候嘲笑他,他还是一丝不苟做。直到现在,我出差,晚上他可以独立带小儿子睡觉。哪怕双休日的白天,我在家,他也要独立带大女儿出去玩。

经常会在游乐场碰到其他妈妈的羡慕眼光,“你自己带孩子?”

米来爸爸轻描淡写地说,“是呀!”

那个妈妈随后转头对身边自己低头看手机的老公说,“你看看人家,爸爸自己带孩子,你就知道玩手机!”

米来爸爸每次给我讲这个故事,满满的自豪。

我问他,“为什么你现在要花时间陪孩子?”

“我已经错过了第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想再错过。”

其实,我心里知道,他一直自责大女儿的情绪易激惹是他前三年的缺位造成的。他现在常说“父亲是要在精神上哺育孩子的”。

没有父亲的精神哺育,中国的孩子会有多么可怕!

天下所有的父亲,没有哪一个是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被排在了其他事情后面。所以爸爸很忙,爸爸不知道去哪里了?

如果看文章的你环顾一下周围,看看我们的孩子们都是被谁陪伴的?本应该享受退休时光的老人?不太懂文化的育儿嫂?还是愿意全职但是也需要帮助的妈妈们?

如果说母亲的乳汁和女人的辛劳生理上哺育了孩子,那么父亲是要在花时间花精力在精神上哺育孩子。

缺少父亲精神哺育的孩子们,会有多么可怕?

我不想用一个个危言耸听的后果来传递自责和内疚,如“情绪易激惹”、“胆小”、“规则意识薄弱”、“缺少安全感”、“缺少规则”、“缺少大局观。”

我只想说我看到了父亲精神哺育和陪伴多的孩子,“情绪更稳定”、“更勇敢”、“更有安全感”、“大局和规则意识强”。

更为重要的是,男性的存在对家庭必不可少,并不单指的生理上的,社会越发展,心理上的意味更强。

焦虑的母亲+缺位的父亲+不放心不放手的老人=中国的孩子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恒等式!

如果有一天“爸爸去哪了”“爸爸回来了”的电视节目不再流行了,我们的爸爸陪伴孩子是生活常态,那就是中国爸爸崛起的那一天!

作为一个女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着你爱的男人真的花时间花精力陪着你们的孩子们。

本期作者

没有父亲的精神哺育,中国的孩子会有多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