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因为对应的是一个特别现实而普遍的国情:不配为人父母者的数量,触目惊心。
在中国,大多数小孩已经与时俱进了,堪称新时代新气象的祖国花朵。许多父母却仍旧在原地踏步,甚至出现甩手父母,就是只管生不管养,把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交给自己年迈的父母。
于是我们经常见的场景是:孩子需要你陪,渴望的围着你打转,可是你却在全神贯注的看手机。
我们撇去那些特别变态的,对孩子各种虐待、打骂、摧残的不谈。
我们只谈那些达不到变态级别,但是也曾深深伤害过自己孩子的父母。
这种类型的父母,实在太多了。
我不止一次的看到这样的报道:
妈妈跟孩子过马路,只顾着看手机,结果孩子被车撞死了。
妈妈陪孩子去游泳,结果妈妈只顾着看手机,孩子溺水淹死了。
爸妈把睡着的孩子放家里,外出打麻将,结果回来一看,孩子掉楼下摔死了。
孩子没考好,妈妈使用家法捆住孩子揍了一晚上,结果把孩子打死了。
爸爸带女儿外出,大热天把孩子留在车里去办事,忘记了孩子的存在,回来一看,孩子在车里闷死了。
这都是报道。
这也都是发生过的或者在发生着的现实。
我再说点身边发生的。不那么严重的吧。
我曾经听朋友说过一位妈妈。那就是永远不许孩子哭。孩子一受了委屈,要哭,做妈的就呵斥:给我憋回去。再哭,就动手打。天长日久,孩子看上去沉稳踏实,喜怒不形于色。做妈的非常骄傲,对人炫耀:再大的委屈也不掉泪的孩子,才能成大事儿。
身边还有一位妈妈,动辄就对自己的儿子说,你长大了一定要赚大钱,好给妈妈买大房子买豪车。你爸爸那个熊样我是指望不上了。就指望你了。
还见过一位爸爸,孩子从出生到会走,抱了孩子不到十次。孩子哭闹他永远躲得远远的。孩子妈妈一个人带孩子累到病倒,发高烧,他表现的不是关心,而是嘲笑:想装病来逃避带孩子,让我上当吗?你想的美。
有一个小孩家里很穷,羡慕的看着电视上弹钢琴的孩子,感叹:我要是也能弹钢琴多好呀!孩子爸爸在旁边冷笑说:有本事你自己去买一架呗!
有一位妈妈,小儿子不小心意外死了,从此对大女儿的口头禅就是:怎么当初死的不是你?
有一位爸爸,想要儿子,看老婆连生两个女孩后,就跟老婆离婚,女儿们从此之后是路人,从此不再过问。
有一位爸爸,看到生重病的儿子太拖累家里,于是建议老婆把孩子扔掉,老婆不同意,于是爸爸离家出走,不知所踪。
现实中,有许多的爸妈,口口声声说着爱孩子,却用自己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误导着孩子,用一些扭曲的言行,从心理上刺痛孩子,却茫然不知自己的罪恶甚至明知故犯。
很多孩子,都是在长大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性格中的疾病,都来自于童年时期父母的伤害。
幼小的孩子,对外界的伤害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而这世界上最能保护他的人,本应该是他的父母。可惜的是,许多父母却变相的加入到伤害孩子的队列,还愚蠢的以为自己是对孩子好,或者即使对孩子不好,却能找出一对理由为自己开脱。
爸爸妈妈这个称呼,本来应该像个甜美温暖的摇篮,但是现实是,很多孩子长大后都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亲。不是不孝。而是被伤害的太深。对爸爸妈妈亲不起来。
因为在孩子最该被呵护的时间段内,父母就像一个带刺的板子,总是冷不丁,恶狠狠的砸到毫无防备的孩子身上。
这种至亲之人带来的伤害,往往终身不能痊愈。
今天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是写新晋香港女首富甘比的。
多年来她从不曾与自己父亲联系。不给父亲钱花,也不见面尽孝心。记者采访到她的父亲,老头儿说没别的要求,希望孩子来看看自己。于是有些人就说,毕竟是亲生父亲,这么不管不问太不孝了。
甘比很有钱,想对父亲好,分分钟办到。可她就是不。
为什么?因为在她年幼时,父亲将她的母亲与她们三个孩子撵出家门,让他们露宿街头。而他父亲一个人住在大屋里,多年来对他们母女不管不问。年老了悔悟了,想起来自己还有女儿了(而且女儿这么这么有钱)。
如果后悔药这么好买,我也买一麻袋回家喝去。
我特别不喜欢一句话,叫做以德报怨。
佛祖说过的话,也未必符合人性。修行这种事情。不能违背人伦道义。
要是不配为人父母者,最后都得到了好报,被儿女尽孝侍奉。那么,早年对孩子的伤害,岂不是一笔可以随时可以勾销的糊涂账?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歪理,岂不是变成一种传承?
一个人做了错事,就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父母也不例外。
父母这个称呼,你也得配让孩子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