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群里的爸妈们在聊央视的一部热播纪录片《镜子》。看过的人都纷纷表示:被震撼到了!
我赶紧补漏,看完心里百味杂陈。
纪录片共3集,用90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心灵回家的故事:3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收获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家长启蒙教育。
这三个孩子,初看辍学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早恋,有的是因为网瘾,有的是因为想成为背包客。然后继续看下来,你会发现,他们辍学的原因其实极其相似。
因为父母未曾真的看见孩子,甚至不愿意停下来和孩子聊聊天,他们一直在用自认为“正确”的教育观在霸道管教孩子:
孩子出了问题,一定要纠正。
若讲道理无果,他们通常会通过指责、打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当他们把自己会的所有方法都用过了还没有效果,就倾向于认为孩子一定是无可救药了。
最后,他们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把孩子送到这所特殊学校。
这样的教育观,导致这三个家庭的亲子关系都是断裂的:
那个早恋的孩子,竟然把爸爸妈妈赶出门外,家里只让自己和女朋友住。
那个整天上网下军旗的孩子,经常说妈妈贱,甚至在妈妈给他端饭来吃的时候,认为妈妈打扰他下棋而动手打她……
这个特殊学校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开设了父母课堂,并把它作为父母必须参加的项目。因为大多数父母都会错误地认为,他们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只是孩子。
当学校要求家庭参加培训的时候,有个爸爸就说,我认为我不需要改变,如果不是这个学校要求父母一起去学,我是不会去的。
还有个家长想要推脱掉父母课堂。当老师反复强调“6天的家长课程是最重要的,不来上课,就把孩子接回去!”时,他嬉笑着说:“我要招聘”,“要应聘别人”,“不可能把工作推掉”,“校长说我不去的话,孩子问题还会更严重,我根本就不相信,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不曾想到,“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源于父母。孩子出了问题,最应该改造的其实是父母。
《镜子》里就有个孩子这样对老师说:“没有家长课堂,我肯定不会来的。我觉得家长课堂实际上比我们学生训练更重要……实际上要待81天的是他们,我可能只需要待6天。”
是啊,“在这个社会上,做律师需要执照,开车需要考驾照,可是做父母却不需要拿证,我们就这么做了,而且一做就是一辈子,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需要学习的。”
父母只有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更是父母的问题,并愿意学习新的知识,做出改变,孩子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2
想要修复和稳固亲子关系,父母好好和孩子说话是第一重要的。
纪录片里一个叫张钊的高中生,因为早恋、辍学,父母把他送到了特殊学校。
在描述平日和父母怎么相处时,张钊说:
“我爸笑的表情很少,和我在一起,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学习压力大,向他们倾诉时,得到的回应是‘学校几千人都受得了,为啥就你受不了’!”
本来不关注孩子的成长已经是父母教育的失职了,当孩子愿意像父母倾诉时,又用一句不与理解的羞辱性的话堵上了孩子嘴巴。让这个青春期的叛逆的孩子情何以堪?连父母都不支持我了,我心里的困惑还能跟谁去说?
张钊还说到,经常被爸爸耻笑,说他胆小,这个标签像座大山压在他身上很多年。在他小的时候,他真的就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可是有一天他长大了,他的自我开始觉醒,就真的把爸爸嘲笑他不敢做的事情——早恋、辍学等等,统统做了一遍。
所以,让张钊辍学的真正原因并不像爸爸所说,是因为早恋,而是因为爸爸的不信任,因为爸爸经常说出的羞辱他的话,他现在要反抗,他要向爸爸证明:他有胆量,他不是孬种。
有没有觉得,张钊父母和孩子说的话其实很平常?
“学校几千人都受得了,为啥就你受不了!”
“笨蛋!把你生下来就是气我的是吧?”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这样的话,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经常跟孩子说。
很多父母不懂得共情,不愿意蹲下来看见自己的孩子,而是经常用冷漠的羞辱性的话去批评孩子。这是亲子关系亮起红灯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心理学说:“人类最负面的情绪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悲痛,而是羞耻感。”我们绝大部门的负面情绪,都可以通过表达、大哭、运动发泄等方式得到释放。但羞耻感,是一种最不容易被我们承认和释放的隐秘情感。在感到羞耻时,我们不仅不会选择发泄,反而会尽量隐藏,不希望被他人觉察。
然而,很多人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就是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的父母以前也是这样和他们说话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
而亲子关系,就是在父母经常用语言暴力伤害孩子的时候毁掉的。
3
对于几岁的孩子,语言暴力的破坏力量会更大,它破坏掉的不只是亲子关系。
因为孩子从小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并建立自我,尤其是重要他人(父母、老师等)的评价——自我只有发展到足够强大的时候,才不会因为别人不公正的评价而受伤。
你会发现,经常对孩子说羞辱性的话,渐渐地,孩子就真的会变成你最不希望他成为的那个样子。
你还会发现,经常在父母的语言暴力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往往没有自我认同感,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普遍较低。他们容易情绪冲动,或者容易抑郁,他们很难获得很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他们甚至不能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让我们再来看看,父母们不经意间说出的让孩子感到羞辱的那些话,会怎样地影响到小孩子:
▶当孩子做错题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
“你怎么这么笨啊?”“你是猪脑子吗?”
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多会解读为:妈妈/爸爸说我笨,那我应该真的很笨,我肯定学不好。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他们可能会说:
“别人家的孩子都能,你怎么就考不好呢?”
别人家的孩子是每个中国孩子的公敌,因为不管怎么努力,都比不过“他”。在这样的比较下,孩子的自信心被一次次伤害。
▶当孩子摔倒了或受了委屈哭泣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
“哭什么哭?你还是个男子汉吗?”
男孩子也需要自由表达感情。如果经常对孩子这样讲,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淤积在心里,孩子可能最后会成为一个无法自如表达自己情感的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不少)。
▶当孩子害怕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
“这有什么好怕的?胆子也太小了吧。”
恐惧其实是儿童期的正常现象,是孩子自然的感受。而否定孩子的害怕,就等于否定孩子的自我,让孩子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
▶当孩子在认真观看小蚂蚁搬家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
“天快黑了赶紧回家!你以为你会成为科学家啊?”
对于这样的话,孩子多半会理解为:我不是科学家的料,以后更不会做科学家的梦了。
……
如此,父母学会从小和孩子好好说话,不随便说辱骂和贬损孩子品格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4
有时候,父母和别人说的礼貌性的话,也可能成为对孩子的一种语言暴力。
在文前的视频中,洪兰老师就跟我们分享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学校开展了夏令营,结束的时候父母来接孩子们。有个小朋友很热情,老师跟这位小朋友的妈妈说:“你的孩子很体贴人,其他的小朋友做完实验就跑掉了,就你的女儿留下来帮我洗烧杯。”
如果这位妈妈说:“谢谢你老师,我很高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会帮忙了。”这样就特别好,肯定了女儿的成长。
但这位妈妈说:“哪里哪里,你不知道她在家里不是这个样子……”就这样把女儿的底给掀出来了。
父母在别人面前讲的话是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因为他们不懂得,这只是一种礼貌的方式,他们会认为父母说的话是真的,并倾向于认为,自己得不到妈妈的认可,妈妈没有尊重她。
而一个孩子如果被家人尊重,他就会自重自爱。若被家人看不起——把人家底都现出来,孩子就可能会想:“反正我就是破罐子破摔了”。
相似的情况还有,当别人夸奖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者能干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说:“哪有?他只是运气好罢了。”或者“也就考了一次好的,那谁谁谁家的孩子比他厉害多了。”
如果经常这样“拒绝”别人对孩子的夸奖,孩子很可能会认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还是做不好。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出现自卑情绪,并且懒于付出努力。
所以,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改掉一些旧的礼貌习惯。
比如,当听到别人夸奖孩子,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更好的回复方法是,表示感谢并肯定孩子的成长。这样,孩子才会受到鼓励,做得更好。
我们一直在努力怎样好好跟朋友、上司、同事说话,那么,也请辟出一点耐心,好好去学习怎么跟自己的孩子说话。
因为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你对他说什么他就会对你说什么;你怎样对待他,他就会怎样对待你。
更多孩子成长问题,请看以下内容:
3岁男孩因吃饭慢被生母殴打致死,孩子吃饭问题不容小觑
“玩具给弟弟玩一会儿吧”,父母这样处理孩子社交,会让他更小气
如果忍不住对孩子发了火,这两点父母一定要做,将决定孩子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