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要趁早, 十八岁前必须拥有这八种能力 | 精选

作者:成长树 05-21阅读:2885次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文 | 远方老师

来源丨远方老师在美国(ID:yuanfang-usa)

作为父母,在孩子十八岁毕业的时候,我们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心里的回答一定是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最好是一流大学,甚至是美国常春藤名校,这样孩子会有个成功的人生。

为此,在十八岁之前,我们对孩子的培养大多是按照这个标杆来的:优秀的学习成绩、出色的音乐体育才艺、在各种竞赛中拿奖、到处做义工、组织活动做领导(leader),总之,为申请名校积攒一个个亮点。

可是,在我们陪着孩子为了达到上面这些“指标”而日夜不停地忙碌奔波时,在我们专注于孩子高大上的“素质”培养时,在我们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一切条件、创造一切便利时,我们却常常忘掉了培养孩子那些他们在十八岁时作为一个成年人必备的基本能力。

记得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但事与愿违,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魏永康‘失控’了。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

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而没写毕业论文也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最后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在美国我也听说过这样的例子,一个男孩,是高中的体育明星,所在的球队是全州冠军,加上学校成绩好,被名校特招录取。可是离开父母到了大学,完全不知道如何独自面对生活,既不会照顾自己也不会控制自己,结果大一没结束父母不得不接他休学回家。

毋庸置疑,这样的少年天才和明星学霸并不是我们培养孩子的初衷。朱莉 (Julie Lythcott-Haims)是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也是一位畅销书作者。她提出了“一个人在十八岁时必须具备的八种能力”,这八种能力无关才艺与学业,而是关乎生活与生存的。我们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孩子已经拥有了哪些,还缺少哪些。下面是朱莉提到的八种能力和远方的解读。

- 01 -

必须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谈

今天的社会每一个家长出于安全考虑都在不停地告诫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可是十八岁以后,他们都不得不离开家庭和学校的熟悉而舒服安全的环境,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新的同学、教授、大学里的工作人员、银行医院商店里的人、雇主、同事、顾客等等。这些不再是需要孩子们提高警惕戒备的人,而是他们每天生活里必须打交道的人。

局促紧张、词不达意、吞吞吐吐、目光游离、手足无措,这些都是常见的“陌生人交际恐惧症”的表现。而一个十八岁的人如果还有这些表现,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从孩子过度为一个成年人,不具备应有的成熟。

记得两年前的四月,我们陪着大女儿去杜克大学,参加为被录取的学生举办的开放日活动。当天早上,在报到大厅里,各地来的学生们在站排报到领取资料,家长们站在一旁。我身边的一位白人妈妈主动和我打招呼,介绍自己和孩子是从丹佛坐飞机过来的。

我们正聊着,她的儿子走了过来,她马上对儿子说:“这位女士是从俄亥俄州来的。”那个男孩立刻转向我很自然地地伸出手,对我说:“非常高兴认识您!”男孩说话沉稳,握手时眼睛看着我,大方而有礼,再加上身上穿着的正式的衬衫、西裤和黑色的皮鞋,举手投足完全看不出是个正在校的学生。我想他的父母一定是早早就培养他这样与成年人打交道的。

我们华人家长总是习惯把进入青春期的子女还当做“孩子”对待,我们和孩子谈话的方式以及我们在社交场合把孩子介绍给其他人的方式,都让孩子们感到他们还没有长大,所以他们缺乏与成年人平等交流的意识。

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尽早培养孩子以成年人的方式与人交流:主动与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有礼貌的肢体语言,包括微笑着直视对方的眼睛、尺度适宜地握手、敢于提问题等等。一个十八岁的人学会成熟大方的交流方式,会让对方在初次见面就很快产生尊重和好感,而不会因为年轻受到轻视。

- 02 -

能够迅速熟悉周围的环境,

找到出行的道路和交通工具

在美国,从小到大家长一直是孩子的“司机”,我们不仅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还带着他们长途旅游,无论在哪里孩子都只是乘客,他们不需要辨别东南西北就会平安地到达目的地。

可是当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园,或是在暑期实习时短期居住在一个城市里,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他们必须懂得:如何快速找到出行路线、怎样冷静沉着地面对混乱的交通路况、怎样制定长途出行的计划等等。

能让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迅速熟悉适应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生存本领。

- 03 -

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业或工作,

牢记各种任务的截止时间

很多做家长的常常提醒孩子们该做什么事情:每天的作业、活动和比赛的日期时间等等。时间表都是家长来掌握,孩子们习惯了被动听从父母提醒。当他们离开父母、必须独自面对这些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调整优先次序和轻重缓急,于是有人平日里沉湎于游戏网络,到了该交作业时最后一晚熬夜也赶不出来。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不妨放手,让孩子学习承担自己的责任。即使他们因为自己的疏忽忘记完成作业而影响了成绩,家长也要学习狠下心来不管,让孩子从中得到教训。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自我时间管理。

记得我的女儿在高中一年级时,有一天参加一个聚会,玩得高兴把上长笛课的时间给忘了,结果按规矩办事的美国老师既不给退钱,又不给补课。女儿当时很沮丧,在她面前,我没有说抱怨老师不讲情面的话,也没有往自己身上揽责任(我也把上课的时间忘了)。

我告诉她:“这是个教训,你大了,该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任了。妈妈很忙,要工作要做家务,还要照顾妹妹,以后你所有的活动自己要心中有数,我只做你的司机。”从那以后,我再不用整天记挂着她该做什么,我把这个责任转给了她自己。

- 04 -

学会关爱家里的其他人,

而不是袖手旁观

因为孩子每天的时间表里被学习和各种活动占得满满的,家长们往往舍不得让孩子帮助做任何家务事。而为了让孩子全力以赴学习,家长们不仅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而且让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中孩子常常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该怎样尊重、照顾家里和周围的人。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私冷漠、不受欢迎的成年人,家长们要让孩子日常为家里做些哪怕只是刷碗倒垃圾削苹果这样的小事,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父母、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 05 -

能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家长出面去理论;孩子感情受挫情绪低落时,家长无微不至地安抚呵护。这些对孩子情感上的“溺爱的做法”让孩子的情商无法长大,无法在脱离父母的帮助指导下独自处理各种复杂的成年人间的人际关系。

所以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难缠”的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时,父母不妨克制一下帮助安抚的冲动,冷静观察,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够独自承担、独自解决。

- 06 -

能够应付生活中的大起大落

尽早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因为孩子进入大学以后或走向社会,生活里有太多的变化。曾经是高中里的好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里就拿到一个C。有些人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心理崩溃,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非常重要,褪去完美主义的念头,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孩子才能习惯和度过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沟沟坎坎。

- 07 -

必须有赚钱的能力和经历,

并懂得如何管理金钱

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八岁以前从来没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赚过钱,从来都是伸手向父母索取,而父母又总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那么成人后他们很难理解金钱背后凝结的辛苦劳作。

这样的人往往在工作中缺乏踏踏实实做事的责任感。那些成年了依旧理直气壮向父母伸手,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的年轻人就是这种类型。

去年有个新闻,湖北荆州一名20岁的年轻女孩看中了一部手机,但2000多元的价格超出了爸爸的经济承受能力,爸爸不同意买,她竟一气之下冲到马路上,横卧在路上,以这样的方式跟爸爸赌气。最后还得警察在旁边保护她,免得她被车压到。相信这个父亲虽然经济上不富裕,可是对女儿从小到大都是有求必应,所以才会酿成这样的苦果。

让孩子在十八岁之前用自己的劳动赚点钱,并让他们自己管理赚来的钱,这会培养他们一种正面的金钱观,真正理解金钱的价值,懂得量入为出。

- 08 -

必须能够承担风险

如果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决定都是由父母来做的,小到学什么乐器,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大到选择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就是说孩子一路都在父母指定的、铺好了的路上走着,既不用做决定,也不必承担风险。

可是他们终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生活里的各种选择,他们必须自己做决定,冒风险,承担有可能失败的后果,他们需要懂得所有的成功都是经由失败而来的道理。

在孩子十八岁之前,做父母的不妨试试让孩子为自己做一些决定。而一些关乎孩子前途的重大决定,如升学和选择专业,家长也不要武断地一言堂。在做决定时最好让孩子参与其中,让他们自己分析利弊和风险所在,对每个可能的失败做好心理准备。

上面这八条,看似平常,可是细细想想,都能做到并非易事。若我们希望孩子在十八岁时成为一个在生活里自信成熟、游刃有余的成年人,赶快对照检查或尽早培养,给孩子补上欠缺的那些能力吧。

若你坚持看到这里,远方对你道一声辛苦了。这篇有点长,不过这些观点很有价值,远方的解读也是发自肺腑,希望在子女教育的路上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