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2》在万众期待下开播。
延续了第一部的火爆,朋友圈迅速被刷屏。
欢乐颂给我印象最深的非曲妖精莫属,古灵精怪,任性野蛮。
还记得赵医生和关关在图书馆相遇的那一段吗?美不美?
你就说美不美?
美死了。
一个温润如玉,一个内秀善良,以往的偶像剧,必须是CP。但是,但是,偏偏有劲敌曲妖精。
关关只能将这份喜欢和爱慕深藏心底,悄无声息,直至糜烂消失。
“坏女孩”闯荡四方,要啥有啥。“好女孩”守护家园,二亩荒山。
小包总和曲筱绡,分别是男妖精,女妖精。
小包总虏获女神安迪,曲筱绡拐跑男神赵医生。
爱上了,就不顾一切,大胆制造机会,想着法地让赵医生爱上自己,即便野蛮,即便霸道,但是相较于乖乖女关关,她还是收获了赵医生的爱。
乖乖女怎么能斗得过妖精?妖精才是人生赢家。
好坏不涉及道德评审。“坏女孩”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于:自信+勇敢+执行力+执着。
不是听父母的话,不敢反抗,不是瞻前顾后,不是懦弱。而是大胆追求自己所爱,我要,我敢。做自己人生里的第一掌舵手。
如何培养像曲筱绡一样的“坏孩子”呢?首先要鼓励孩子勇敢自信。
没有什么比从父母那里获得无条件的爱,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了。
从小时候起,我的父母就从未对我说过“你看人家xxx怎样怎样”、“你再怎样怎样我就不爱你了”诸如此类的话,总是强调“爸爸妈妈不管怎样都爱你”,让我从小就有安全感,知道“爸爸妈妈永远爱我”,这也让我从没有过“自己老是比不上别人”的观念,因此建立起了较自信的心理。
长大以后,我发现朋友中比较自信的几个女孩男孩,他们的长相、成绩、家庭经济条件参差不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父母愿意温柔地包容他们的一切缺点并且将他们视作平等的个体。
而一些不那么自信的朋友,他的父母往往在有意无意中透露出孩子的言行是否达到他们的期望是他们是否爱孩子的唯一标准,也就是上面说的“你再怎样怎样我就不爱你了”,这让孩子从小就极度缺爱,没有自信,做事时容易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想让孩子建立起完善的自信心,就让孩子知道父母会无条件地爱孩子,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知道自己有坚强的后盾,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里说的“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溺爱、无条件的容忍孩子的错误而不去纠正,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真正“感同身受”,在孩子受到外界(如老师、舆论)的影响时能够站在最前面支持孩子,不以“你做得是不是如我心意”来作为评价孩子,而以“你做得是你想做的并且是正确的我就无条件支持你”。
父母的爱比起任何人的批评都更能影响孩子。
我觉得中国人谦逊的美德也许真的不一定适用于教育孩子。现在一直倡导“鼓励式教育”,而我们父母那一代却一味地替孩子谦虚,因为怕孩子骄傲从不表扬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自信,缺乏表现自我的底气。
谦逊作为一种美德,应该是一种自我修养,而不是替他人谦虚。尤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TA还没有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和别的坐标,只有父母对孩子的反馈才是孩子建立自信的来源。
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好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确实不行,总是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活得战战兢兢,最后孩子长大处处不自信,父母却没认识到是自己的错,反而怪孩子太蔫儿没有自信。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成长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灵,赏识和鼓励尤为重要。一句话、一举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父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能给孩子传递欣赏的信号。
中国的父母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满招损,谦受益”,所以对孩子总是难以开口夸赞,生怕TA一骄傲就会落后了。殊不知如果孩子从小缺了鼓励和赞扬的养分滋养,长大后难免营养不良,头抬不起,腰挺不直,做什么都怕失败怕承担,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
中国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又有俗语“枪打出头鸟”。别人夸奖时,中国人马上说“哪里哪里”;外人夸奖时,妈妈马上说“过奖过奖”。家长为了孩子不骄傲,常常责骂多,夸奖少,“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相对西方人来说,中国人即使自信,也藏在心里,轻易不表现出来。
但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就该放弃谦逊的优良文化传统,而是在教育孩子时,多一些夸奖,多一些正面的鼓励,少一些吹毛求疵,少一些在人前替孩子谦虚,孩子的内心就能多一份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面对世界时的勇气,是敢于挑战困难的底气,更是自爱自尊肯定自我价值的心气。亲爱的们,请不要吝啬给予孩子你的肯定,别人不会笑话你夸奖了孩子,只会同情你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赞许时的那份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