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纯直男粗糙不修边幅的老爷们儿,成为父亲之后,他们也是稳重而疏离的形象,家庭的权威是管教孩子的最后通牒。好像父亲一直给人的印象是严厉而沉稳的。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之间就像朋友一样,和平的相处,如果父亲得到了一个像甜甜的软棉袄一样的女儿,他们应该不会生起气来。政治,他们为了讨好自己的宝宝,可以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哦。
宝宝的头发长长了,可以梳起小辫子,为了与女儿保持一致,爸爸也不得不牺牲一下,这样看来他们的父子相才会更加的有佐证。
孩子第一次学会扎头发自然是想尝试的,头发已经扎完了,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让他们练习呢,爸爸粗粗长长的腿毛简直就是不二之选。
化妆是每个小女孩的梦想,他们从小就对色彩鲜艳各式各样的化妆产品充满了好奇。爸爸自然不能幸免成为最最合适的实验对象。
看,这位爸爸就是临时被捉来凑数的,看看他的衣着,再看看她脚上的人字拖,就知道来的是多么的匆忙,哪偏小的礼服以及不完备的妆容都显示着他的仓促和无奈啊。
虽然爸爸们已经被宝宝整成了这样,可是从这些照片里透露出来满满的都是爱。之所以对孩子深沉的爱,才让他们甘愿牺牲男子汉的形象,被孩子用来各种实验。只要孩子喜欢高兴,他们就会做出任何的牺牲,形象算得了什么呢?这也许就是现代父爱另类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严厉的,并不是深沉的,而是外露的亲和的与孩子打成一片。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如果一个男人整天和孩子混在一起,其形象顿时就打了折扣。但从心理学层面讲,孩子们需要“奶爸”。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男性身上有很多女性所不具备的品质,可以通过互动,传承给孩子,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德国心理分析师发现,很多吸毒孩子都缺乏父爱,父亲在他们童年成长过程中是消失或者很少出现的。父亲在家庭中多扮演着“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一旦孩子与父亲的接触过少,家里没有父亲做“负责任”的榜样,孩子果断、有节制、勇于担责并解决问题的个性就很难得到发展,导致遇事逃避等消极行为。
2.情绪稳定、更独立。研究发现,爸爸带大的孩子除了更愿承担责任、更有主见,心态也更宽容和开放,思维方式更加理性而有逻辑,独立性也优于妈妈带大的孩子,而这一切都是未来职业成功、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多数男性带孩子采取的是“放养模式”,孩子吃东西弄得满身都是,爸爸也不会因此呵斥他;孩子想去尝试荡秋千,爸爸多数会鼓励,而不像妈妈会因为安全问题“碎碎念”。爸爸的宽容给了孩子“去做吧,一切有老爸在,你值得尝试全世界”的暗示,让孩子的“主见”受到了肯定。
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咨询中,不少来访的孩子性格孤僻、柔弱、与同学人际关系不好,大多数与爸爸长期不参与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爸爸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离异之后很少来看孩子,还有的位高权重、每天早出晚归,一周都见不到一面。而妈妈在抚养孩子时多呈现温柔、关怀、细致的一面,孩子在成长中,无法从爸爸那里获得粗放、进取、外向的特质,与同学、朋友相处就自然显得内敛、柔弱。
4.强化性别认同。科学家发现,随单亲母亲长大的女孩,成年后往往拒绝做母亲或妻子,婚姻生活满意度也不如同龄人。缺乏父爱的男孩子在性格方面更容易出现“女性化”倾向。因此,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性别认同以及婚恋关系有影响。对女孩子来说,她需要通过父亲来认识男人是什么样子,未来两性关系发展时不容易被欺骗、欺负;男孩子更需要从父亲身上学习什么才是男人,帮助他在未来维持稳定的婚姻与家庭关系。
5.养成爱运动的习惯。跟父亲关系良好的孩子,在运动和协调能力上也比较好。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女球迷、玩篮球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有一个爱这类运动的爸爸?爸爸可谓孩子的第一任体育老师,很多孩子运动的理念、习惯都是从爸爸那里传承来的。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哪怕再忙再累,爸爸都要每周抽出至少8小时陪孩子。如果不能到现场,可以用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来弥补。在缺失父爱的家庭,叔叔、舅舅、爷爷等男性则需要尽量多跟孩子相处,弥补给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