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件事不告诉孩子, 你做得越多, 孩子越觉得你欠他的!

作者:小Q育儿亲子 05-28阅读:5847次

最近,网上看到一则叫《中国妈妈“焦虑指数”大数据》的调查报告,细数当代中国妈妈的焦虑因素,其中,孩子健康、孩子教育、夫妻关系稳居前三。

在这些让妈妈感到焦虑的十大因素中 ,你躺枪了几条呢? 中国妈妈真是太累了,总会无怨无悔地为孩子付出,好像父母天生欠孩子的一样。即便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古云,“蜡炬成灰泪始干”,可谓对中国妈妈最真实的写照。

为什么我们做的越多,孩子越觉得欠他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给我一初中老同学看了《中国妈妈“焦虑指数”大数据》,她直呼:“受不了,我至少占6条以上。”

她是职场妈妈,休息时照看孩子,很少有时间逛街,每当我们一起吃饭时,她也3句不理孩子:“现在的娃都是小祖宗,哪像咱们那会儿那么听话,我女儿啊,给他做牛做马的她都不知道知足……”

随即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回她病倒了,早上起床后,给了孩子一些钱,告诉孩子身体不舒服,不想下厨,让她自己买早点。孩子洗漱完,临出门前,跑到她床边,一脸不悦地质问她:“妈妈,你怎么忘了给我把书包收拾好呢?我来不及啦!”孩子全程没有一句关心妈妈的话,脸上忿忿不满的神情让妈妈的心感到无比冰凉……可她还是温和地对孩子说:“妈妈忘了,你自己动手吧……”尽管孩子最后还是自己去了,可嘴里却不停地嘟囔着,显得很不高兴。

讲到这儿,老同学脸上藏不住的落寞,小心翼翼地问我:“我为什么生了这么个孩子,我做的越多,孩子越觉得欠他的?”

其实,与其问“怎么生了这样的孩子”,不如问“怎么教出了这样的孩子”。生活中,这孩子一定是疏于管教的,或者父母存在“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就会懂事的”心态。事实却绝非如此,孩子还小,坏习惯改起来才容易,等真正长大了,再教他规矩和道理,除了孩子心里会觉得委屈,行动上还会反抗和拒绝。因为没被父母真正管教过的孩子,往往最没安全感,最容易走弯路的。那时才真叫晚了……

这样放养孩子,将来一定后悔

前阵子,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则触目惊心地视频,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说一位妈妈跟读高中的儿子去配眼镜,妈妈在眼镜店付费时,不经意间影响到儿子玩手机游戏。儿子瞬间火冒三丈,当众对着妈妈的头,毫不留情一顿暴打。

经过长达3分钟的殴打后,最后,还是眼镜店的收银看不下去了,才把两人拉开。

请先不要咬牙切齿,内心五味杂陈,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可以说,视频上的妈妈在教养态度上,和上文“职场妈妈”如出一辙,区别只是程度的问题。就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无原则、无底线地为孩子付出太多,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事准则,长此以往,在孩子心里形成这样一种习惯,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应该为他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应该满足他的,所以他们不但不感激我们为他所做的一切,反而常常因为我们偶尔的疏忽对父母生气,以至于演变成视频中的暴打!

那么,到底欠不欠孩子的呢?当然欠,但绝不是欠物质生活,而是欠对孩子的教育,包括但不局限于孩子规矩养成、正确是非观、人际交往等。 另外,这3件事情,需要告诉他:

1、什么事情是他份内的事,应该独立完成

比如,告诉孩子上学是你自己的事,妈妈帮你做的只是在协助你,你该谢谢妈妈。理论上,你自己应该提前准备好一切,不能因为妈妈为你做了,你就认为是妈妈应该为你做的! 从此刻开始,这件事是你能自己做的事情,开始自己做吧,不会的,妈妈教你,但做不好,妈妈一定会罚你……

2、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孩子份内的事做完后,可以将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分配给他,这没什么坏处。让他尽早承担起该肩负的责任,体会自己劳动的辛苦,总是好的。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教导孩子如何感谢(感恩)别人的付出了。

3、不要总是立即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

孩子有需求,父母有求必应,是情商低的表现。越是爱的孩子的父母,就越应该在点滴的生活中注意对孩子的管教。应该让孩子懂得并不是他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有一位家长的经验大家可以借鉴一下。一位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和孩子说,这个世界上有圣诞老人,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可以在圣诞节之前将自己的一个愿望写在卡片上,圣诞老人看见了就会满足他的一个愿望。于是家长就会给孩子订一些小目标,比如说成绩好、干家务等等,只有孩子做到目标了,才会得到应有的东西。因为我们给予的太多,只能助长孩子的贪欲和毁掉孩子对规矩的敬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