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玩游戏也是门学问,爸爸妈妈这些雷区你别踩!

作者:亲子沟通如何说 05-29阅读:4117次

和孩子在游戏中玩装死?把孩子在游戏中弄哭,这位倒霉的妈妈,看完都要为她捏把汗!

作者:Karen

自从我开始更多关注游戏在育儿中的作用,常常听到有父母说自己缺乏游戏细胞,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玩,比如觉得自己不够有活力,不能夸张表演,或者不能想出好点子。其实就我的经验来说,哪怕实践了很久,当我尝试和孩子们做游戏时,也常常遭遇挫折。细数一下这两年我做失败的游戏,你看完就会对自己有信心了。

第一类——我经历过最悲催的实验

莫过于在游戏中“装死/装晕/装睡”,而且还屡教不改地重现类似场景,可想而知我遇到过很多次的失败。

和孩子玩游戏也是门学问,爸爸妈妈这些雷区你别踩!

我曾在小朋友发明的“恐龙猎食”游戏中假装自己是不能吃的“dead animal”,没想到第一次这么装,小哥俩就在旁边认真观察我的肚子起伏,然后说:“你没死,你肚子还在动!鼓起来了!”

下一次我做足了准备,脸朝下躺着,让他们看不到肚子,还屏住了呼吸。小朋友摸摸鼻子没呼吸,说:“来,我们把妈妈弄醒。”话音未落两个人就骑到我的身上,像骑马一样一前一后频率不同地上下颠起来,我咬牙忍住,两三分钟后只能自行复活了。

下一次我又忘了这教训时,小朋友用力扒开了我的眼皮,然后说:“你的眼珠还在转,你是活的!”

就在最近,爸爸还自作聪明玩“睡美男”的游戏,结果小朋友拒绝把他亲醒,而是很开心地一会儿挠他胳肢窝,一会儿扣他鼻孔或肚脐眼,总之就是趁你醒不过来,我们想干嘛就干嘛。

好吧,现在玩游戏我们牢记再也不装晕装睡装死了,这一招轻则换来小朋友立即识破real尴尬,重则让你身体受“伤害”。

为什么这样的游戏会失败?

或许是因为其中缺乏了自然和真实,有时候只是因为自己懒而假装不动,这么出戏,小朋友立刻就觉察得到。第二,如果在游戏中赋予自己一个被动的位置(假装不能睡着/晕/死了,就不能说不能动了),出现偏差时就不能及时调整。

第二类——我经历过最不可控的游戏是“老板时间”。

游戏力作者科恩博士说过,如果给孩子一个时段,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当老大,发号施令的感觉,事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更加配合。当时,他的例子说到游戏中,孩子可以这样命令你:“坐下!现在站起来!再坐下!”而你说:“好的,遵命,遵命,你让我干什么都行。现在我可以坐下了吗?现在我可以站起来了吗?可以站在我头上吗?”

听起来是个有趣又能满足孩子控制欲和掌控感的好游戏。于是,照猫画虎的我,回家就开始实践。告诉他们接下来的10分钟,他们想让我做什么,我都会配合。于是,咳嗽中的老大说:“好,快去拿一个冰糕来,我要吃!”刚看完一集动画片的老二喊:“我要看动画片,这十分钟你啥也不用干,就把动画片给我看!”。当时我立马蒙圈,内心想的是科恩你这是坑我啊!可是说出去的话,又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只能从了。

和孩子玩游戏也是门学问,爸爸妈妈这些雷区你别踩!

事后回想,下一次再玩,可以跟孩子们约定一下,哪些事情不适合在老板时间做,比如涉及到人身危险的,或者对身体不健康的事,杜绝孩子提出的要求你很难做到。

进一步想想,游戏中看到了什么是平时我们不允许他们做,但其实孩子内心很渴望的,正是一个好时机来反思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们定的各种规矩是不是适合。

这个游戏,难度最大的是家长配合。约定好的10分钟里,你是不是真的可以放下自己固有的念头,让他体会这10分钟做主的感觉,哪怕听到了出乎意料的要求,只要不危害安全,也能先配合一下。仔细想想,每周给孩子十分钟,让他们“掌控”一下成人的世界,有什么不可以呢,他们提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在十分钟去跟随,因此这样的方式也是建立信任的好机会。

第三类——我遇到最平常的失败是我提议的游戏孩子不玩。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遇过类似的情境,初衷很好,但孩子不买账,这时候该怎么办?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转而跟随孩子,问问他们有什么好主意。要知道孩子不玩你提议的游戏,并不是你的游戏不好,只不过他们或许有更好的主意,或许他们感觉到有压力或发现了你玩游戏潜藏的目的,从而不愿配合。 遇到这种场景,除了跟随,还可以夸张地表达一下你的尴尬,比如假装哭一嗓,说:“呜呜呜,我好想玩这个游戏呀,呜呜呜,你快来安慰我一下吧。“一边说着一边在往脸上抹点口水,这时候小朋友就已经被你逗得笑开了花。

第四类——在游戏中把孩子成功惹到哭。

我记得一年以前,我观察老大很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东西,于是在家里尝试用游戏来跟他就这个主题来做点什么。

和孩子玩游戏也是门学问,爸爸妈妈这些雷区你别踩!

彼时,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巧克力蛋,我觉得这是个不值钱、不唯一也没啥历史渊源的好物件,于是立刻就提议说:“我们来玩一个抢东西的游戏吧,我把你手上的巧克力蛋抢走,然后你就找我要回来,好吗?”

不等他同意,我就伸手抓过了巧克力蛋,然后还入戏地说:“为什么你有巧克力蛋,我也想要!”

谁知道本来拿着巧克力乐滋滋的娃立刻就哭了起来,而且放声痛哭,不能自已。任凭我如何解释这就是游戏,我保证绝对不会吃他的蛋,他还是不停大哭。

现在回头再看这个游戏,我知道发生了两件事:第一,我提议的游戏触碰到了很深的情绪和议题。对于他来说,因为幼时的一些经历,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是件很严重的事,哪怕我再三保证这是游戏,会还给他,他还是很害怕这样的方式,幼时积聚的情绪可能也会借此发泄出来。第二,在玩游戏的过程里,我没尊重他的边界,不经同意就开始游戏,以及一上来就直接提议我来抢他,这样看起来有攻击性的角色,自然让他感到了不安全。如果我可以先从提议他来抢我的东西开始,那么这个有关分享主题的游戏,或许就不会以大声痛哭来结束了。

以上就是我实践游戏的一些经验之谈,关于游戏对孩子的正向促进作用,已不需赘言,身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准备好,去真的放下身段、不畏失败,用游戏去陪伴孩子?

和孩子玩游戏也是门学问,爸爸妈妈这些雷区你别踩!

作者Karen Wang:游戏力讲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讲师,萨提亚模式实践者,以及三课父母读书会导读师。曾经的外企高级经理,现在与丈夫,两个男孩,一只仓鼠生活在北京。

品读“亲子沟通如何说”头条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一起探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