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的

作者:林溪草堂 03-11阅读:5623次

我是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的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纸质书籍和实体书店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越是快节奏的生活,越是需要闲暇之际放慢脚步,放空心情。

社会功利,人心不免浮躁,而阅读能让人心静、净心。

都说碎片式阅读不能称之为阅读,我却认为“开卷有益”。即不在乎你看了多少,也不在乎你看的什么。

阅读没有那么多目的性,带着目的去阅读的,不是纯粹的阅读。

阅读也不需要注重形式,纸质阅读是阅读,电子阅读也是阅读,有声阅读也能称之为阅读。

我们家是女儿,可能跟我自己学中文也有关系吧。虽然早过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不过我却一直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从她四岁开始,一直都很重视她阅读习惯的培养。

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架,上面的书大多数是我们给她买的,也有少部分是她自己挑的,日积月累,她读过的书,摞起来,早已经超过她的身高。

我是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的

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稍稍总结了一下,归纳起来有五点:

1、 由浅入深、阶段性培养

从四岁开始,开始让她接触纸质书籍,开始是绘本、漫画,五到六岁改看故事书,像卡梅拉系列,书上是纯汉字,没有拼音,那时候也还不会拼音,利用有声读物和书相结合,将全套故事看完,也意味着书本上的字都混了个眼熟。

六岁以后,开始接触简单的国学,通过故事的形式理解文、史、哲,形成仁爱专注、谦和有礼的性格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2、 家庭氛围、环境的重要性

任何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晚饭后,我们家一般都是三个人围着台灯,看着各自的书,电视基本不看,家里只有一台笔记本,是我用来写作的,所以孩子也从来不会动。

除此之外,在我们家,读书从来不是有意为之,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沙发、床头、书架、桌子上,一伸手便可以拿到书,随时想看就看。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读书,不求甚解。相对于获取知识来说,我觉得兴趣更重要。

刚开始,对于读书的种类和方向,我一般不做太多强求,更多在于引导。

以前,每次的古诗词学习孩子都会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中国诗词大会火起来以后,武亦姝成了她的偶像。

2017年3月份,彭敏来合肥开沙龙时,我们特意去了现场,当时北城小学的学生由老师组织专门去听,沙龙到了最后,有一个“飞花令”的环节,由四年级以上孩子们组成十人组对彭敏,对的是“月”字,女儿夹在队伍后面,跟着打了回酱油。

“床前明月光”、“小时不识月”、“举杯邀明月”等等,简单的都被孩子们说完了,轮到女儿的时候,还不错,竟然说出一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从那以后,我们时不时在家也会玩飞花令,为了增加储备量,背古诗变得积极起来。

我是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的

4、 言传身教与方式方法相结合

无论是可塑性还是效仿能力,六到八岁这一阶段的孩子都很强,但就从知识积累储备上来看,这个时间段也是练好童子功的最佳时机,所以不仅言传,还要身教。

“活到老,学到老。”养成谦让、规则、勤奋、坚强的品质显然更重要。

在家里,没有绝对禁止区域,电子产品是全部放开的,玩她爸爸手机,女儿比我还利索。

她在喜马拉雅上开通了自己的音频节目,定期录音,还拥有不少小粉丝,录音前要阅读,手机就渐渐成为学习工具,充分利用扁平化的互联网平台,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5、开拓眼界、扩充知识面

除此之外,我们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她去听各种文学沙龙和作家新书分享会。

因为整场活动下来至少两个小时,五岁的时候还坐不住,后来慢慢就能跟大人一样听到结束,还能记住作家们好玩的人生经历和童年故事。

这种活动参加多了,一方面开拓了眼界,扩充了知识面;另一方面,利用榜样的力量,会更深地刺激她对阅读的喜爱。

现在孩子已经升三年级,枕边、床前随手就能拿到书,临睡前的阅读成了每日必需。

阅读再也不用成为我提醒她的事项,已经完全是自发、自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