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我收到了一位妈妈的私信,情况比较符合当下,也比较能够代表多数妈妈的想法,特别写出来跟大家分享,是想让妈妈们能够明白:你是你,孩子是孩子,你们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个体。
您好:
我有一个女儿,今年14岁了,本身体质就不太好,很容易感冒。这不最近天转凉了,我就想着给孩子多加件衣服,可孩子死活不穿,说同学们还都穿着短袖呢,我就让她多穿件外套,是想热死她吗?
您看看这孩子说的是什么话?我这不都是为了她好嘛,等到时候感冒了,难受遭罪的不还是她自己?其实不止这样,这孩子平时总是喜欢跟我对着干,我好心好意的为她着想,到头来却捞不到一点好。
您说,到底该怎么管教孩子,孩子才会听话啊?
◆ ◆ ◆
这位妈妈:
你好。
非常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当了妈的都知道,最怕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但我也想问你一句,为什么一定要想着“管教”孩子呢?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听你的话”呢?
一个14岁的小姑娘,虽未成年,但应该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她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而家长能做的,是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即可,而不是管教约束孩子。担心孩子会感冒,本来出发点是好的,可到最后却变成了,你“觉得”天气变冷了,孩子“可能”会感冒,所以是你想让孩子多加件衣服。这就是你和孩子的矛盾点。
天冷了要不要加件衣服?要看衣服加在谁身上。既然你想把衣服加在孩子身上,那就得由孩子自己来决定要不要加,而你能做的,就是好心的提醒,而不是强求。孩子冷了,自然就知道向你要厚衣服穿了;倘若孩子没听你的话,感冒了,那让她在这次经验中总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教训也是好的。
难怪每年天气变冷的时候,网上都会流行起一个段子: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仔细研究一下,这句话里似乎存在着当前亲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很多时候,当孩子的意见和家长出现分歧时,也就是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就会摆出一副“长辈”的姿态,“我是为你好,你必须接受我的意见”。很显然,家长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并且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在你要求孩子之前,你的潜意识就已经形成:你应该接受我的意见,并且感恩我。什么逻辑?
回到这位妈妈的问题,到底怎样管教孩子,孩子才会听话?我觉得,宁愿做的少,也不要做太多。
◆ ◆ ◆
尊重孩子是前提
都说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那既然是礼物,就没得挑,上帝送给我们什么,我们就应该接受什么。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不要总想着去改变,那就成了跟上帝、跟孩子过不去了。
尊重孩子,就是把你和孩子看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不把自己当家长,不把孩子当孩子,二者之间是平等的。不要有“大人的想法总是对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的心理,也不要把你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明确自己的身份
你是孩子的父母没错,但在孩子的人生里,你并不是主角,孩子自己才是。从孩子学走路开始,到孩子学会爬山、游泳……以及各种能力,都要靠他自己的努力,而家长能做的,就是在一旁协助罢了。
当孩子遇到什么事时,家长不要总想着先插一手,要信任孩子,让他自己去决定,去选择。成功了,孩子自然会收获喜悦;失败了,也会收获经验和教训,这就是成长。
关心孩子,但不越界
“这是我给你买的鞋子,比你自己买的那双舒服多了,快换下来。”
“你应该多看看教科书,别整天看那些没用的课外书,赶紧收起来。”
你应该……
结果呢?孩子宁愿穿着破鞋子,也不愿穿你给她买的新鞋子;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看课外书,就是不听妈妈的话,好好看看课本……妈妈的关心却成了孩子反抗的理由。
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你却用强硬的口吻和强迫的态度,给孩子一种“个人世界被侵占了”的感觉,所以孩子才会用反抗来阻止父母继续入侵。在孩子眼里,你的“关心”早已越了界,她觉得那就是一种控制,甚至会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我”。
关心可以,但请给自己的关心设立一个界限,以给孩子自由为前提。
爱孩子,不会觉得你冷,而是会问:“孩子,你冷吗?”
--------------- 教子有方 ---------------
跟百万妈妈一起,让育儿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