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期食品坐慢车,你是不是对“吃苦”教育有什么误解?

作者:心理咨询师育儿 05-13阅读:1125次

中国有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尤其是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没经历过什么苦难、挫折,这样造成孩子“玻璃心”,所以很多父母会刻意制造给孩子“吃苦”的机会,锻炼孩子吃苦的能力。

1.

最近看到一则奇葩新闻:

美国一男子为了教育孩子节约粮食,吃苦耐劳,坚持吃过期食物整整一年并每天拍照记录。其中包括过期7个月的酸奶、过期15天的牛肉、过期2个月的面包等。

对此,很多网友都纷纷表示:这不是教育,这是无知;这不是吃苦,这是作秀。

或许这样的例子比较极端,但现实生活中不乏抱有这同样想法的父母。

前段时间,成都一位妈妈为了让7岁的女儿多吃点苦,传承祖辈的节约习惯,给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好榜样。

吃过期食品坐慢车,你是不是对“吃苦”教育有什么误解?

选择在乘火车时将中午没吃完的剩饭特意带着路上吃。为了让女儿体验生活,她还特意买了最便宜的慢车。

南京的“鹰爸”何爸爸。他在纽约零下13摄氏度的严寒和8英寸厚的积雪中训练4岁的孩子“裸跑”。

吃过期食品坐慢车,你是不是对“吃苦”教育有什么误解?

冰天雪地里,一个只穿着短裤和运动鞋的小男孩在跑步。一开始,他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瑟瑟发抖地跑了5分钟,还趴在雪地上做了个俯卧撑。

但后来,小男孩的身体被冻得通红,他张开双臂带着哭腔说:“爸爸……抱抱,爸爸你能不能抱抱我?”

何爸爸不为所动,“狠心的鹰爸”这个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不仅普通人如此,名人更甚。

吃过期食品坐慢车,你是不是对“吃苦”教育有什么误解?

早些年,知名主持人乐嘉突然连发数条微博分享了自己和4岁的女儿在酷暑下参与沙漠徒步的过程。年仅4岁的女孩和大人一样每天徒步近20公里,还被要求不可以哭、不可以让人抱、必须自己走完。当孩子实在走不动的时候乐嘉不断地鼓励孩子,最终孩子走完了全程,换来了满身的红疹和脚底的水泡。

2.

到底什么是“吃苦”教育?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

吃苦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让孩子尝尽贫穷的滋味,明明可以衣食丰足,却偏偏要吃糠咽菜,明明住着楼房,却偏偏要找个茅草屋。吃苦 教育应该是平日里丰衣足食,若只有糠咽菜也能吃得;没有星级酒店茅草屋也不嫌弃。

吃过期食品坐慢车,你是不是对“吃苦”教育有什么误解?

吃苦教育是为了对孩子心性的磨练,培养孩子坚毅、独立的品质,让孩子懂得在逆境之中去独立思考,在苦难之中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用多元思维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吃苦,锻炼的是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抗挫折的能力,使其能承受生活中的逆境,培养其能更好地走向未来的能力。

而上述这些人为制造的“吃苦”,则完全背离了吃苦教育的初衷。吃剩饭剩菜尤其是过期食品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坐慢车也未必是节约,另一角度看也是浪费时间;光着身子在雪地里跑步则很可能导致孩子生病;让4岁的孩子每天沙漠徒步20公里,恐怕对孩子而言只是折磨。刻意制造的苦难,单纯肉体上的吃苦,无形中透支了孩子的幸福感,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差,让孩子心中更贫瘠。

我的同学卢勇自小接受父母的“吃苦教育”。

每年冬天都被爸爸带去冬泳,即便他冻得瑟瑟发抖,也会在不经意间被爸爸一脚踹到水里。每年寒暑假,会带他回农村老家,去除草种地,并规定任务,完不成不准吃饭睡觉。

为了锻炼他的意志,爸爸在他12岁的时候带他去了次深山远方亲戚家,返程路上故意拉下他走在后头。卢勇后来哭着跌跌撞撞走了大半个晚上才走出去。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爸爸说漏了嘴,他才得知爸爸是故意拉下他的。

20多年过去了,卢勇依然清晰地记得一个人在大山里的那种无助和恐惧,得知是爸爸刻意为之后也对爸爸有了恨意。他说:“他们想用吃苦教育,把我变得坚强,但他们根本不会知道,这些苦成为了我的噩梦,让我变得敏感多疑不自信。我即便真的遇到了困难,也不会因为那晚变得强大,我只会记得他们是刻意这么对我的!”

3.

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来不缺乏吃苦的场景,教育的机会一直都存在,根本无需人为制造。

初学走路时,跌撞之苦;学习时,不得其法之苦;练习才艺时坚持之苦;户外活动时也会遭遇恶劣环境之苦;内心的愿望未被满足时,宝宝心里苦……

吃过期食品坐慢车,你是不是对“吃苦”教育有什么误解?

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一个词叫做“恰到好处的挫折”。他说,婴儿的需求无非是吃喝拉撒睡玩,这都是养育者能满足的。同时,无论养育者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满足婴儿的所有需求,婴儿也会遭遇很多挫折,吃很多的苦。这些满足和挫折结合在一起,让婴儿发现一方面世界不是他的一部分,不会百分百地满足他的一切。 这个过程中的挫折,就是“恰到好处的挫折”。

人生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总会吃各种各样的苦,我们要做的,不是通过制造各种人为的苦难来“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遇到问题、身陷困境时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用积极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4.

生活中,到底如何培养孩子“吃苦”的能力呢?这里和大家分享几点:

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例如: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他,只要能保证孩子大的安全、偶尔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也不必过分担心。天气太冷,孩子不想去幼儿园,父母要坚持让孩子顶着寒冷去。外出户外活动或旅游时,孩子不想走路,要抱抱,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坚持走下去等等。

教会孩子要自立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志,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心理上要独立。对于上初中的孩子让其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还要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较好的动手能力。

吃过期食品坐慢车,你是不是对“吃苦”教育有什么误解?

教会孩子自立,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有主见,从而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教会孩子自立,还要给孩子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和试错空间。孩子逐渐在经验和教训中,学会如何更好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打造美好的人生。

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理由是怕耽误学习或者说孩子做不好,“让孩子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省事”。一项关于小学生做家务时间的调查显示: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而我国不足0.2小时。孩子的做家务过程中也无形中锻炼了其吃苦耐劳的能力。例如让孩子洗洗马桶,让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做做饭买买菜,让孩子知道柴米油盐贵。

结语:

“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这句话的意思并非说苦难本身有多大意义,而是说只有经历苦难后的感悟、思考、磨炼才有意义。时代在发展,孩子不需要毫无意义的吃苦,更不需要形式意义上的吃苦。更不能为一味地为追求让孩子吃苦,刻意给孩子制造毫无意义的苦难。“生活即教育”,家长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磨练孩子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