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育儿知识等。
孕期护理、
胎教、
胎儿
最全、最新的孕产知识、
又值学生期末和升学季,听到学而思在网上受到网友争议这件事我是很吃惊的,毕竟作为一个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我们除工作之外的讨论就是孩子的成绩如何,老师的教学方式如何,孩子今天有没有进步这样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学而思给孩子的帮助是没有让我们失望过的。
我能理解舆论对于学而思的争议,就好像教育本身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地被重新定义,因此往往也容易招来争议。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数学,语文都非常简单,以至于到今天再看孩子的习题我都很难去解答。今天考试对于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应试能力还是思维和逻辑能力,这都是当年的我们远不能及的,不过,这和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也是一一对应的。竞争很激烈,选拔日益严苛。
最初得知学而思是同事的推荐,并且自己和孩子一起去试听了几次课,感觉非常好。同事孩子今年一年级,说课外学了学而思思维训练,很喜欢,觉得比学校数学课有意思多了。看到很多不同的题型,老师鼓励不同解题思路,数学也可以很美。希望能继续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去听课时一个陪孩子上课的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在学而思上课,他每个星期六七点半打车从金沙到桐梓林,虽然很幸苦,但是很值得,因为在那里孩子能学到东西。老师也很负责,并且在我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这次暑假班的情况下,老师主动找到他,并不是来要求他报名,而是告诉了他暑假班要学习的内容,准备把要讲的内容发给他,并且叮嘱他要好好教孩子。
真正让孩子亲身去体验学而思之后,我终于也成了能够像同事一样对学而思赞不绝口的家长之一。学而思改变了我对补习班的刻板印象。一度我以为补习班就意味着枯燥的题海和套路的死记硬背,和孩子的活泼天性与学习热情处于永恒的对立,这也是我长久以来没有给孩子报补习班的最根本原因。但是孩子对于学而思的热情和喜爱打消了我的顾虑,她反而愿意主动放弃自己周末玩耍的时间。
毋庸置疑,这与学而思的课程设计与师资力量密不可分,用心且有能力的老师加上对于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热情和基本素质的课程设计,让学而思不仅脱离了传统补习班的刻板印象,反而更加接近教育的实质。
我发现女儿真正爱上学习,是在她告诉我,将来也要像老师们一样成为学校的学霸学神。而女儿对于学习更加自信也是学而思老师们的功劳,在学校只有每次考试前几名可以获得表扬的功利机制甚至都在这里得到了优化,在这里每一个孩子作为学习的主体,都可以在自己取得进步之后得到鼓励,这种在学习上的成就感,也许是孩子在最初培养学习热情必不可少的因素。
作为一个平凡的甚至焦虑的家长,我甚至慢慢忘了想要提高孩子考试成绩的初衷。因为孩子在这里得到的培养,对于她今后一生的学习也许都大有裨益。
能够很好地学习不仅让她更加自信,而且也更加地开朗了。学而思不仅是简单的去做题,它强调孩子的五大习惯,“口阅笔反复”——口述、阅读、笔记、反思、复习。能够把口放在前面,实际上是非常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的。表达有多重要,和我们这相对内敛的一代不同,这是外放和张扬的一代人,表达能力是今后无论在那个领域都需要的最根本技能。
学而思通过引导孩子去给别人讲题,教给孩子懂得分享,懂得布局,并且甚至学会了为他人着想。这一点,自然是我在十岁的时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阅读更是人类的一生挚友,能让孩子从小就爱上阅读,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掌握信息处理信息,也是这个爆炸信息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能够自觉地去反复巩固错过的知识点,再次牢牢掌握,也是掌握知识的重点。
除此之外,女儿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可以说原来让我和她都很头疼的只一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理工科出身的我非常崇尚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和理性分析的能力,但是这平心而论,目前的数学考试要求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学校不是不好,但教的有限,且教授的东西也大多较为枯燥,因此孩子成绩不太理想。
以我的理解,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数学教育。可以说,整个现代社会,就是建立在高等数学的基础上的,一个人对数学理解程度的区别,直接影响未来的收入,这样说可能显得很功利,但我是一个数学教育的受益者,我从农村出身,从小就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数学能力是一个人选择专业乃至职业的门槛。
所以我对女儿的数学是很上心的,但是很遗憾,女儿对数学没有多少兴趣,我一度想过放弃。
但是到了学而思我发现,老师把数学讲的很有趣,注重思维启发和形象化教育,让数学远离了枯燥的刻板印象,让孩子对数学重拾了兴趣,这可能比数学成绩提高更让我感到开心。
像我这样的家长数不胜数,我们也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关系。所以学而思带给孩子的益处是方法论上的,而不仅仅是方法上的,它是功利的应试教育产物,但实际上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能收获的却不仅仅是应试教育的成绩,那种给孩子的气质改变以及她内心对于学习的重新认识,更加重要。我能看到她的进步,是一种可持续的,甚至是自发的。
我猜想,作为培训教育机构这一标签下的学而思,就如同应试教育这个标签一样,免不了争议,但是我能看到的是,争议都来自于旁观者,当我能真正触及到学而思的优秀老师以及他们对于教育的更高追求之时,我认为没有任何争议可以说服我放弃。
应试教育让东方的大部分孩子在教育早期不能像欧美的孩子有那样丰富课程,或许补习班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的周末不能那么自由,但试想,在现行不能改变的现实面前,我们能做的,也只是让孩子去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和课程。
这个选择,女儿很早就做了,那就是学而思。
人生是一次航行,教育就是拉着这条船逆水行舟,而我们家长做的,无非是选择一条孩子喜欢的船开始她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