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高考状元都来自这样的家庭!每一条都值得家长深思

作者:积木育儿 06-07阅读:831次

又到高考。

曾经以为,高考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但自从有了孩子,高考又似乎一年比一年近。

毕竟,对于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高考还是最实际的升学之路。

也正因如此,不少父母对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就进行了学习规划,想要为孩子今后的高考铺就一条通顺的道路。

这种想要“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精心规划的学习之路就真的科学吗?就真的能够让孩子今后的求学和成才一路坦荡吗?

不见得。

不信?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那些学霸,那些状元,那些别人家的优秀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这些状元家庭的教育经确实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育儿启示。

1

他们不那样爱干预孩子学习

他们更注重言传与身教

你们的父母是否会干预学习?一份2015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86%的高考状元选择父母不会干预自己的学习, 14%选择偶尔会,选择经常会干预的为零。

原来高考状元都来自这样的家庭!每一条都值得家长深思

如果父母不干预孩子的学习,那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主动性的呢?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

“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广东状元张恒说:

“我爸是个比我更爱学习的人,从记事起,半夜里就经常有人叫爸爸回单位处理电气故障,他总是‘手到病除’,我读大学时,爸爸作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同学,顶着颈椎病还每天学习,通过了中级绘图员的考试。爸爸用他的实际行动教给我:知识无尽头,活到老,学到老。”

看到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了答案:父母的言传身教比“死盯”着孩子效果更好。

如果父母是个酷爱学习的人,孩子经常看到父母在伏案苦读,那孩子自然会主动向父母学习、以父母为榜样。

其实,以身作则是一种习惯,一种日常的行为,一种能让人看到但又不刻意的东西。为了孩子舍弃自己的一些无关紧要娱乐,这也是一种责任感和自觉性的体现。父母不要总是口头上叮嘱孩子认真学习,自己却在看电视、玩手机,而是要同他一起看书,教他看书,然后给出一点时间让他独立看书。

当父母的有强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孩子自然也就学会了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任。

2

他们不是传说中的虎妈狼爸

他们更尊重孩子,营造一种平等的关系

在对高考状元的一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与父母沟通顺畅吗?

平时与父母沟通顺畅的高考状元超过50%,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于鼓励赞美的达到了93.1%,严厉鞭策的占比仅为6.9%。

“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与父母发生过冲突吗?”

在对高考状元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中,从下图中的结果可以看出:高考状元的家庭大多相对民主,在选择志愿这样“天大”的事情上,他们还是能和孩子一起协商,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原来高考状元都来自这样的家庭!每一条都值得家长深思

2016年高考北京理科状元周展平的妈妈在分享教育经验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把自己跟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我们从来不强迫他做什么,或以家长的语言、身份跟他进行一些说教什么的。从小我就不会对他提一些过高的要求。我跟他说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可以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成绩,这就很好。”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父母不能因孩子的弱小、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孩子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孩子的早期,这些素质发展不好,就会影响他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孩子在两三岁时,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并跃跃欲试地尝试着做每一件事。可是许多父母生怕他们做不好,总是包办代替,从而剥夺了孩子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到时候什么也不会做或什么也做不好时,却又受到父母的指责与埋怨,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记住,只有平等的关系才会使孩子发展起独立健全的人格,才会使孩子愿意同父母交流,并能听得进父母的说教,也为他日后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他们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开挂的考试机器

广泛的兴趣、爱好才是他们所注重的

原来高考状元都来自这样的家庭!每一条都值得家长深思

在对13个高考状元的调查中显示,他们除了学习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看电视剧、看动漫、听音乐,甚至还有人爱玩电子游戏。

去年北京市理科状元刘智昕(721分,人大附中)评价自己是“普通班的小菜鸟”,而在同学的眼中,她既是学霸又是温暖的好班长。不过,当得知这位理科状元会写词的时候,是不是众多文科生已然哭晕在厕所?这个妹子真是走自己的路,顺便也让别人无路可走了呢。而除了写词,刘智昕还爱弹钢琴、看美剧,也是谢耳朵的死忠粉。

贵州理科状元周炜迪的爱好是听音乐、弹钢琴,对他来说,这也是很好的减压方式,学校的钢琴没事儿就会去弹一弹。

看来真学霸玩物不丧志。真的学霸,会在兴趣和学业间找到平衡。

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兴趣和爱好所在,因为在平凡的生活里,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取悦自己,让内心获得平静、安宁,获得让自己拥有小确幸,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能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业之余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对学习来说也是一种促进作用。

孩子的童年阶段,是父母给孩子的兴趣播种的阶段,如果你给不了孩子专业的建议和引导,就尽自己所能多带他们去看、去听、去观察,去拓展他们的眼界。这就是在给兴趣播种!这样做的好处短期内是看不出来,但是会无声无息地扎根在孩子内心深处的,并使其受用一生。

4

他们不是每天逼着孩子做很多题

他们将孩子的阅读兴趣完全开发出来

2016年北京理科状元周展平,每天都要去图书馆,对他而言,看书也是一种放松自己的方法。

石海蓝是2014年内蒙古包头市文科状元,从小,父母很注重培养她的阅读兴趣,在幼儿园时就经常买一些儿童绘本读给她听。刚上小学时,父亲就经常买一些名著让她阅读,年幼的海蓝虽然字认不全,但可以很快地读下来,并且复述出书中的内容。上小学前,父亲就带着海蓝到图书馆,海蓝能从早上9点一直看书看到下午2点,大量的阅读不仅培养了海蓝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她的学习意志。

原来高考状元都来自这样的家庭!每一条都值得家长深思

从对很多状元的采访来看,对状元们而言,不可一日不读书。的确,阅读,不但能启发思维开阔视野,还可陶冶心性。功利一点来说,大量的阅读,可提高理解能力,尤其在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中。潜移默化之下,孩子语言的表达与叙述会慢慢变得精道。

阅读的习惯,其实是从小时候培养起来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温馨的阅读角,每天空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等孩子可以自主阅读的时候,大人也应该督促孩子每天养成看多少分钟书的好习惯。当阅读成为孩子最大的爱好,相信不用家长督促,孩子也能自觉地爱上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

总结了这么多,我们的目标绝对不是让父母们努力培养高考状元,因为分数具有偶然性。但是,状元们优秀的成长轨迹却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作为父母,我们的孩子或许离高考还很远,但是,卓越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却是现在我们就可以着手培养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

两岁孩子地铁上打爷爷奶奶!孩子动手打人,多数大人的回应错了

老中医说:爱生病的孩子脾胃都不好!教您一招儿,比吃药还管用!

夏季易发的一种儿童传染病,3岁下儿童最易中标,父母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