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医院心电图室门口看到这样一幕: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宝宝在等待产后复查,可能是等待的时间过长,爸爸怀里的婴儿突然大哭不止。年轻的爸爸束手无策,一旁的妈妈赶忙接过孩子,抱着宝宝边走边摇,嘴里还发出“噢、噢、噢”的声音。可怕的是,她摇晃宝宝的幅度大的吓人,真怕她会一不小心将宝宝甩出去。
虽然看着挺危险,但是这一招真管用,没一会儿婴儿便止住了哭声。看到自己的方法颇有成效,年轻的妈妈显得很得意,更加卖力地摇着宝宝穿梭在排队的人群中,直至轮到自己检查。
这种摇晃哄娃的方式,你是否似曾相识?虽然这个方法有时很奏效,但是却存在很大风险---婴儿摇晃症候群(是指长时间无数次的摇晃婴幼儿或者以不当的方式剧烈摇晃婴幼儿,造成其脑部伤害,甚至死亡)。
目前临床病例多发生于0-4岁的幼童,其中最易受伤的为0-8个月大的婴儿。原因是婴儿颈部较脆弱,而且其头部重量约占身体的1/4,加之婴儿颈部缺乏支撑力。在摇晃婴儿时,如果用力不当,很容易对其脑部造成永久性伤害,产生许多后遗症,最常见的就是脑出血。
不仅如此长时间的抱睡还会让宝宝养成不抱不睡的坏习惯,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对妈妈来说,如果经常抱着新生儿睡觉,也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休息,拖累妈妈的精神,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如果宝宝已经形成了摇晃入睡的习惯,一定要坚持把这个习惯纠正过来。比如,宝贝睡觉时尽量不要抱他,这样做宝宝可能会不适应,会哭闹。
但如果妈妈坚持不抱,也许第一天宝宝会哭20-30分钟,第二天只哭10分钟,第三天也许根本就不哭了,如此逐渐就能改掉摇晃入睡的习惯。
与其每天让宝宝承担损伤大脑的风险,不如早日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