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 理解孩子的固着行为

作者:蜜桃姐姐 06-08阅读:3836次

看似固着没有弹性,令大人快抓狂的行为,却是宝宝的安全感来源。理解宝宝「暂时」的固执,渐进的善用预告、小游戏,宝宝就有能力因应环境的变化。

你是否也曾经碰过这样的状况?告诉家中宝贝:「妈妈今天要早点去上班,要先带你去保母家,再送姊姊去学校。」宝贝听完立刻大叫:「我不要,我要先送姊姊,我要先送姊姊去学校。」

或宝贝刚洗完澡,告诉宝贝:「赶快先把衣服穿起来,才不会感冒。」宝贝又说:「我不要,我要先自己穿小裤裤。」

或帮宝贝泡好牛奶,宝贝竟然推开牛奶大叫:「我不要,我要自己盖盖子、摇牛奶,妈妈重新弄。」不管是哪一种状况,都很容易让妈妈的理智断了线,身心俱疲的心想,孩子怎么这么固着?真是难沟通。

以蒙特梭利教育来看,孩子的固着行为跟秩序敏感有关,通常孩子的秩序敏感多表现在生活习惯、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个人所有物等相关要求上。

若家长观察孩子,发现孩子会因为秩序或环境改变,而焦躁、害怕、生气或哭泣,代表孩子对秩序感的需求很明显。

面对幼儿需要的秩序感,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心灵是秘密的深渊,许多孩子的行为仍然找不到可完全解释的答案,家长只能试着理解,并学习尊重孩子。

整体而言,孩子的秩序感随着年龄不同会有不一样的表现。零到二岁是秩序感萌芽期,譬如平常不爱哭的孩子,有天突然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发现眼前的灯光不一样,孩子会因为环境改变而哭闹不已。

两岁开始进入秩序敏感期,孩子心中自有一套行事准则,尤其两岁孩子开始发展自我意识,他们就会大声的表达:「我不要。」很多父母便因此认为孩子愈来愈不听话,愈来愈难教。

等到孩子三岁时,甚至会要求所有不按牌理出牌的事,必须统统重新来过一遍。譬如孩子想要自己开饼干盒,拿饼干放在盘子上,若妈妈帮他放好,他会生气的要求妈妈把饼干放回盒子里。

面对孩子的秩序感,家长难免觉得头痛,蒙特梭利教育却认为,秩序感不仅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之一,而且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秩序感时,也同步在建构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能力,是另一种学习。

在家蒙特梭利

1亲子按摩

宝宝洗完澡后,将宝宝放在室温温暖的床上,用婴儿乳液轻轻的帮宝宝按摩,从脸部、脖子、肩膀、身体,再到双腿。藉此增加宝宝的触觉刺激,以加强宝宝的安全感,并协助维持宝宝的情绪稳定性。

2预告板的使用

因过度秩序感带来的固着行为,若有改变可以藉由事先预告方式,让宝宝先重整自己内在秩序的顺序。譬如4月初要搬家,可提早一个月制作相关的预告板,陆续将接下来搬家可能会发生的状况画成图表,让孩子事先预知状况。

3看图做指令

练习不同的作息指令排列组合,增加孩子的秩序变通性。譬如孩子平常睡前仪式的顺序是:换睡衣、听故事、刷牙、说晚安、上床就寝。

家长可以先用5张厚纸卡,画出这5项生活作息,请孩子自己抽,再请孩子按照抽的顺序进行动作,藉由抽图卡的游戏方式,让孩子练习不同的作息顺序,固着行为高的孩子接受度也会提高。

等到孩子三岁时,甚至会要求所有不按牌理出牌的事,必须统统重新来过一遍。譬如孩子想要自己开饼干盒,拿饼干放在盘子上,若妈妈帮他放好,他会生气的要求妈妈把饼干放回盒子里。

面对孩子的秩序感,家长难免觉得头痛,蒙特梭利教育却认为,秩序感不仅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之一,而且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秩序感时,也同步在建构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能力,是另一种学习。

在家蒙特梭利

1亲子按摩

宝宝洗完澡后,将宝宝放在室温温暖的床上,用婴儿乳液轻轻的帮宝宝按摩,从脸部、脖子、肩膀、身体,再到双腿。藉此增加宝宝的触觉刺激,以加强宝宝的安全感,并协助维持宝宝的情绪稳定性。

2预告板的使用

因过度秩序感带来的固着行为,若有改变可以藉由事先预告方式,让宝宝先重整自己内在秩序的顺序。譬如4月初要搬家,可提早一个月制作相关的预告板,陆续将接下来搬家可能会发生的状况画成图表,让孩子事先预知状况。

3看图做指令

练习不同的作息指令排列组合,增加孩子的秩序变通性。譬如孩子平常睡前仪式的顺序是:换睡衣、听故事、刷牙、说晚安、上床就寝。

家长可以先用5张厚纸卡,画出这5项生活作息,请孩子自己抽,再请孩子按照抽的顺序进行动作,藉由抽图卡的游戏方式,让孩子练习不同的作息顺序,固着行为高的孩子接受度也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