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过观察我们周围的人群后会发现一个大概的规律:
懂得制定生活目标,安排作息内容,并且懂得执行的人,是否大多数对他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感觉不错。反之,生活目标不明确,总是迷茫、生活习惯拖延懒散的人是否大多都充满了焦虑和不满。
这两类人群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
那么自我管理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第一次想要拿勺子吃饭开始。是的,不要怀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对他一生的把控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自己吃饭。
孩子在客体自我意识出现了之后,最常要求自己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吃”。八九个月时会喜欢用手抓东西吃,比如香蕉这一类容易吃又容易抓的食物。再到一岁左右时,孩子会想要自己拿勺子吃饭了,开始了跟大人抢勺子。这时候就是孩子学会自主进食的最佳时期了。
在孩子开始练习自己使用勺子时,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控制不好手部肌肉导致把饭撒得满地都是。这个过程中,有些家长会嫌收拾很麻烦,自己来喂更方便一点。然而如果家长错过了孩子这个时期,很有可能“喂饭”这件事就要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了,甚至有些孩子会持续到六七岁。我们家长其实要意识到“学会自己吃饭”是一个人对他一生的掌控和管理的很重要的第一步。根据幼儿能力的发展规律,自主进食的能力应该是到一岁半就可以完全掌握了。
那么又有家长说了他自己吃饭就吃一点点,吃不饱肯定得喂呀。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饿叫做你妈觉得你饿”。孩子对于饥饿和吃饱的感受是需要在不断的体验中去学习的,如果不给他机会亲自体验,而由家长替他去决定饥饿和吃饱的概念,他怎么会知道什么叫饿?怎么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吃,吃多少呢?
饥饿是一个人进食的原动力,他体验不到这个原动力,怎么能学得会自主进食呢?而且以现今城市孩子的饮食营养水平看,饿上一顿两顿其实都是饿不坏的。只要家长不在不该提供零食的时候提供零食,那么他必然会产生饥饿感,到吃饭的时候自然会去主动吃饭。当然对于已经习惯靠吃零食填饱肚子的孩子,要他重新学习回到餐桌前靠吃饭饱腹,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自己进食和大人喂饭的孩子,他们在心理上最大的区别是喂饭的孩子心里想的是饭来了,我张口。主动去吃饭的孩子心里想的是我饿了,我要吃。这个就是培养他主观能动性的第一步。(“主观能动性”最简单概括地讲就是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人出生起就有着许多求生的本能。比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防御反射等等,这些无条件反射能力是人类基因自带的。这也告诉我们父母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他有着人类祖先数百万年前就遗传给他的许多能力。所以这篇文章不是教家长怎样教孩子吃饭,而是希望家长放下对孩子吃饭的干涉和执念,让他回归本能。